想咨询一下关于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药学本科(夜大)哪个好啊?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昨天,有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问起复旦大学的情况。复旦大学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设置。
近些年,复旦大学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经常处于第三位,是很多无法进入清北的考生的最佳选择之一,平台很好,但是它的专业有时让家长纠结。
复旦大学有23个A类专业,包括5个A+,8个A,10个A-,全校的学科实力很强。
我们仔细看一下具体情况,就会发现这些排名靠前的专业很多都是大家认为的冷门专业。
1、A+专业包括数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和中国史。这五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基本是以做教师为主,其中数学不错,可以转到金融和计算机等相关热门专业。
2、A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工商管理,物理,化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理论。竞争力极强的专业为临床医学,近期马克思理论专业也很不错。
3、A-包括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其中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复旦的金融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它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一般。
复旦的大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为B+,排名比较靠后。
复旦大学的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工科尤其是新工科相关专业都不太强,不过,复旦的平台很好。
在其它几所华东五校的热门专业与复旦的非热门专业之间如何选择?每年都有很多家长来问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选热门专业。因为华东五校属于同一档高校,在用人单位那里没有区别。#济南头条##青岛头条#
头条里有网友问我,为什么说医学院里没有药学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医学院的前世今生。现在由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拓展,很多医科大学都增设了药学专业,也就是成立了药学院,但以前大部分医学院是没有药学专业的,至少上海以前的三大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二医学院,以及铁道医学院是没有药学专业的,也就是没有药学院的。制药专业是工科专业,主要设在化工学院,譬如以前的华东化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有药学院,即制药专业。有药学院还得有配套的制药企业,光有药学院没有药企作用也很有限。至于其他省份的医科大学我也没发现有药学院,譬如武大医学部,西安交大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等都没有药学院,只有安徽医科大学有药学院,至于他们的药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不太清楚,很可能也是改开以后成立的。现在很多大学或医科大学都增设了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都增设了药学院。而且这些药学院都是新成立的,复旦大学药学院在张江,交大医学院在闵行校区,离原来的医学院老校区距离相距甚远。至于南开大学理学院(他们不叫药学院)在津南新校区,而且他们原来并没有医学院,所以也谈不上药学院的事。
图一. 华东理工大学鲁南制药科研楼
图二.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图三. 复旦大学药学院(张江)
图四.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
图五. 南开大学理学院
图六.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图七.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华东理工的好!华东理工的化工是国内前三(不说第一,招人嫉妒。)化工原料药的校友非常之多,如果你打算学药学,还是去华东理工比较看好。
复旦大学的好。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人类能更好地同病害作斗争。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医药学概论、中药商品学、药物化学、毒物分析学,中药分析学、体内药物分析学、基因工程学、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合成、此外在中医药院校还开设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帮你分析一下,首先华理药学肯定不比复旦的差,不论教学力量,实验设备,学习氛围,而且华理校长就是搞药学这方面研究的,所以资金投入这方面可想而知了。其次,论名气华理肯定不及复旦,品牌效应,挂上复旦的名头,什么都是好的。第三,华理药学院与复旦其实有合作项目,华理也会派研究生去复旦交流学习。当然,上夜大的话,似乎这一点不是很重要。第四,复旦应该不好混,好歹也是上海第一学府,相对,华理要好混一点。第五,就业华理应该不及复旦,不是因为华理药学不及复旦药学,而是华理整体不及复旦。所以我的建议是,有能力就上复旦,没能力就上华理,效果是一样的,反正都是混吗,混哪不是一样。个人认为,复旦的学生总体要比华理的好一些,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比华理的强,每个学校都有牛人的,同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牛的专业。
淡定人生
2022-11-30连云港被称为“中华药港”,是国内医药行业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依托连云港新医药优势产业,现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制药工程(省特色专业和省重点专业)、药物制剂(省一流专业)和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药学”学科是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药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博士36人。高级职称教师23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0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拥有包括省“双创人才”2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6人,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科技副总”7人。“海洋药物生物技术”和“沿海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两个团队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院还聘有49位国内知名高校教授、著名药企高管等富有科教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校外导师。
学院按照“品行优良、知行匹配、应用突出”的理念,坚持校企联合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从2016年开始,学院与恒瑞医药、豪森药业、康缘药业、正大天晴、扬子江药业等15家知名药企共同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适应现代新药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学院教师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省重点教材1部,获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我院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获得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三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1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100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现有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用房,教学及科研仪器1800余万元,拥有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研发平台,与豪森药业共建江苏省“抗耐药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有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3项,到账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4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
学院紧盯药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化学和生物制药融合发展,彰显海洋药物特色,适时发展中药学,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