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学新闻专业等于采访写稿子吗?新闻专业学什么?

想咨询一下关于学新闻专业等于采访写稿子吗?新闻专业学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风华绝代

    学新闻不只是采访写稿子,现在毕竟新媒体蓬勃发展,采访写作只是作为记者的基本功,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与运营,媒介经营与管理,还有视频的拍摄与剪辑,基本上就是全能记者培养那种。

  • 点石成金

    两会报道中,什么样的是好稿子?

    两会是“新闻富矿”。跑两会多年,接触委员、同行无数,每每听到有人夸赞“这稿子不错”时,总是报着取经的心态留意拜读,努力探得其精髓。
    好奇之下,也曾请教几位相熟的委员:“您眼中,什么样的算是好稿子?”
    得到的答案是:好稿的基础是“不猎奇”“不有闻必录”“核实后发表”;往上一个层次的评价为“记者做了功课,可以在采访中形成互动”;再往上一个层次,是“记者很专业,对我保持平视,甚至可以纠正我的观点”。
    两会汇集了各领域的知名人士,记者采访愿意围“大咖”,但真正读懂“大咖”的,是少数。相当一部分输在硬伤上、角度上、语言上甚至标题上的稿子,好像也没有太多人愿意回过头来冷静评判一下,渐渐变成了故纸堆。
    由此可知,要使报道质量越来越好,攀登之路也会越来越难,但为了宣传好代表委员围绕国之大者的资政建言,媒体人特别是两会媒体人当以谋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谋?梳理之后,以下几点或为基础。
    第一,不要以“搭春风”模式对待全国两会报道。忙上十几天,“一阵风”刮过去,当时好不容易弄明白的新闻观点,过后就“凉凉”了,似乎宏观经济“这么大”的题目只应两会有,似乎代表委员只有两会期间才是“香饽饽”。若如此,你恐怕会发现,你在努力忙活着,却甩不掉“跑”会的实质。事实上,抓住这些智库资源,努力把自己培养为专业记者,以动如脱兔的敏感性加水滴石穿的耐力获得被采访对象的认可,才是全国两会之于媒体人辛勤付出的最好“礼物”。
    第二,不要以“打秋风”模式对待委员代表。何为打秋风?例如“您说点吧,说什么都可以。”“这件事能不能请您讲讲背景。”且不说我们身后是报社和读者,不能因自己没做功课就拉低受众的认知水平。单从人际交往角度看,这样的对话中你已处劣势——仰视得来的稿子是否公允?代表委员也是人,是我们身边普通一员,既无特殊权力,还应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他们最需要的是线索,是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补充。媒体对他们“盲目崇拜”或“无的放矢”式的采访其实是一种浪费。
    第三,不要因碎片化的工作忽视了自身做专业记者的潜力。全国两会驻地很多,疫情暴发前,很多上会记者上午在北京北,下午在北京南,不同界别不同委员,小组讨论内容丰富多彩。究竟是写得多好,还是写得专好,仁者见仁。这两年,由于疫情防控驻地记者人数有限,一个好的现象是,线上视频采访让记者有机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聆听委员观点了。随即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由线上采访得来的稿子同样精彩。或许可以说明,对于一些媒体“种子选手”来说,他们可能不善于抢提问权,却拥有独特的视角,只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是能够通过稿子准确、生动传播委员建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8日   第 10 版)
    记者:崔吕萍
    版面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 9527

    再准确点,中年男子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媒体:我就是最好的例子,给大家介绍一下。
    之前从事了20多年的专业杂志编辑工作,写了很多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和不擅长领域的采访文章,也写了很多的软文,替一些老板和企业家宣传。尤其是当老板的笔杆子,其实是很累心的一项工作,报酬有时候虽然不低,但特别消耗精力。忽然有一天我烦了,终于意识到了,老子不伺候了,自己干。于是就上了自媒体这条船,直到今天。哈哈,还是自由更爽一些。

  • 秋水伊人

    很久没上时尚杂志的周杰伦登上了台湾版《GQ》9月刊封面,服装都来自BALENCIAGA。他在文章采访中说:“都已经出道这麽多年了,到现在就是靠感觉写歌,想写就写,不想写唱片公司也不会勉强,这就是最真实的创作人。”
    新专辑外界看到的是大手笔、大预算,但对周杰伦而言还有另一个浪漫的目的,那就是借由新专辑,带上歌迷一起环游世界。借由歌曲提升大家对艺术的兴趣,他说:“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也以不同的方式触动我们的心灵,我想借着流行音乐拉近艺术跟大众的距离,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艺术往往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摄影—张晉菩
    造型—廖哲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