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本科天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有必要考其他学校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本科天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有必要考其他学校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梦飞

    天津大学这个专业很好呀,天津大学也是985,考研可以考本校,录取的时候更有优势吧。

  • 陈楚涵Royal.Free

    虽然目前招生还未结束,不过整体大局已定。天津大学的惨样不用多说,专业分布的结构性问题和招生策略平庸共同造成了目前难看的局面。
    目前天大整体仍以工科为主,理科大类为辅,夹杂有临床五年以及医工结合、合成生物等交叉方向。热门专业不够强、美誉度不够普及一直是天大高招中的一个结构性问题。
    天大这种医学传统的高校目前看来只能以信息学科推动分数线走高。目前天大的信息学科主要分布在四个学院,也即四个招生大类中。智算(完全都是计算机专业)、电气信息(强电与弱电统招)、精仪光电(精密仪器与光电算是天大传统强项)、电子科学(主要是集成电路相关专业)。
    可以看到目前智算的学科评估并不好看,软件a-,计算机b+,新的周期结果仍未公示,再怎么讲顶会论文、人才帽子也无济于事。电气信息中强电是优势学科但是第四轮b+也不好看加之强电行业整体衰落。
    通信、电信、自动化高招人数不少,可都不是强势学科,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方向可是横向对比其他高校算不上优势。精仪光电是离高中生最远的信息学科,内部方向众多好坏参半,但就本科培养来说不坑。电子科学也算天大小强项,集成电路的几个方向有特点且不偏材料,可惜不是重点宣传对象。
    可以看到上述的简单总结突出了一个平均化。而在高考生选择时自然喜欢选择学科强、宣传美誉度高的高校学科,此时往往不爱把天大放在自己的第一志愿,这也导致一些省份,生源扁平,最高分仅达到其他高校投档线或平均分数。
    同时专业结构问题还体现在传统工科招生人数不算少:土木、机械、化工尽管近几年以及缩招可是仍旧有较大的招生底数。各省招生招生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些专业的生源拖尾现象。
    上述两点就使得在优势拔不起来的情况下,大家不会买账于选择你的优势学科同时承担落入较差专业的风险。这是目前虽然新高考采取分科录取,但本质上仍与浙江高考专业录取不绑定一所学校的方法有所区别的结果。
    同时也要补充一下现在天津大学的优势。目前的天大高招的专业分类整体不算坑,除了制造大类混合了土木和机械(两个大家都认为是坑的学科),专业大类比较清晰,分流压力较小。比如如果真的以计算机为自己的目标专业,那选择智算类(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网安)不会存在与EE弱电大类的分流问题。毕竟我认为弱电类的培养和计算机类还是很大区别,在未来深造、考公等层面仍有较大的不同。当然这是建立选择专业面临同等次高校在考生所在省选不到很好专业的情况下,如果你能进华科cs,我觉得也没必要非要劝说你来天大cs。但目前专业为王的时代,天大信息学科起码可以为大家提供同等次高校的专业保证和培养保证。目前天大智算类本科招400+,电气信息600+,电子类200+,精仪类400+,也有着较大招生规模算是想学信息类学科学生的次优解。
    在宣传上,天大知名度不够算是老问题。招生策略曾经短暂存在过一届的英才班也没有了。也是目前招生整体上少数几个没有实验学院或者实验班的高校,这也得导致较高分考生根本不会买账于这种一视同仁的专业分类。招生细节上基本上也没有保专业的承诺,只是强说考生报名几天其实并不会有让他可以得到重视和优惠的感觉,强如上海加持的同济大学今年高招也在受阻,我想不出什么理由天大的这种老实风格存在的意义。
    包括新开设的地学、以及等方向的高保研率不当做自己的卖点,那也就只能等待进一步下滑了。
    仅仅是受益于两财一贸近几年的下跌,中九与华五之间的生态位完全消失,使得名次还不算难看的要死,但也仅限于此。
    我认为不要过高估计考生心目中专业的地位。我以武汉大学为例子,目前在不少考生心目中当他选择报考武汉大学时,他自然知道计算机、金融、口腔好于生物、水利、以及基础学科。
    然而当他在天津大学和武汉大学选择时,他认为从投档线来看,两校已非同一水平高校,他宁愿去武大生化环材也不要来天大所谓热门专业,这样就造就了部分省已经出现了生源断层。
    你无法埋怨考生理智与否,因为这是摆在目前的现实,所以我说打破目前僵局几点要素很难,第一是天大学科结构马上调整,第二是所有省份向浙江看看齐完全以专业报志愿,第三 考生真正想清楚专业地位(这要与第二点机制匹配)。
    #天津#

  • 教育

    600分以上的考生志愿报也要慎重,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某省小张同学,高考611分,超过一本线61分。
    小张想去外地上名牌大学,他喜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
    虽然这个省采取平行志愿填报,但上面几所学校,小张同学分数不够。
    参考往年成绩,天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录取率高。
    最后,小张同学被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录取,很棒的专业。
    小结: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填报时志愿之间必须有10分左右的梯度。
    2、小赵是农村的复读生,考了540分,超出重点线40分。
    小赵不想再次复读,所以今年必须考走;
    家里经济情况一般,所以大学收费不能太高。
    小赵同学报考了双一流的中国矿业大学,满足了他的心愿。
    小结:农林地矿油大学,收费一般不高,成绩适中。
    3、小陈考了650分,但他一本志愿只报了清华大学,不服从调剂。
    但是,当年清华大学的分数线是670分,小陈落榜了。
    小结:分数虽然高,也得量力行。
    #高考名师团# #微头条名师团# #教育微头条# #教育爆款我来说# #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 #微头条日签# #我要上微头条#

  • 沐馨

    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8年后的生活现状#如何选大学和专业#
    作为一直以来的工科热门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待遇怎么样?

    今天这篇文章,双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如今已毕业8年,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宿舍4人的生活现状。

    2010年,我们宿舍4人相聚在安徽省一所普通双非一本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回想当年的青葱岁月,四个人满脸朝气,如今8年时间过去,我们四个人也都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1号床,安徽淮北人,学习最认真的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慢热。但是在和我们熟悉之后,就有了很多交流。大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拿过奖学金,评过三好学生,可能是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最终没有选择考研。毕业那年,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应聘签约了中铁24局。当时签三方之前,兄弟们给他出谋划策,觉得虽然这家公司现在给的工资高,但以后要面临着长期在工地、不着家的情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现如今土木工程专业,从前些年热门专业变成如今的冷门专业,也可以看出我们当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中铁。毕业后,跟着项目全国各地跑,幸运的是,在工地找了个对象,中间还去非洲待过两年,工作这些年中规中矩,前期收入比较好,但是越到后面,行业和职业的限制就很明显了。到发文的今天,他仍然在山东的工地上日夜操劳着。

    2号床,安徽宿州人,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位,为人比较谦虚,和兄弟们关系都不错。大学四年,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游戏上,索性也没有挂过科。因为家里父母对他的职业规划比较好,一直劝他考研。尽管他不是很愿意,但在家里人的压力下,也还是准备了一下。2013年12月份考研的时候,他考了数学后,就再也没有参加后面的考试,算是主动放弃了。大学毕业后,在校外租了个房子,继续准备二战。造化弄人,第二年也没有成功上岸。但是他家庭条件好,可以一直给他提供经济上的支持。2016年他成功上岸中国矿大。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他研一的时候,矿大的本科同学都快毕业了。19年硕士毕业的时候,他一直想回老家宿州的电网或者铁路局工作。但因为年纪太大,不符合条件,最后只好进了老家市级的电信公司工作。20年结婚,生活幸福美满。

    3号床,天津人,宿舍唯一的外地人,皮肤有点黑,为人友好健谈,就是成绩不太好。印象中大学的每次考试,他都是在斗智斗勇中艰难度过。因为是外地人的缘故,学校对他也比较照顾,最后顺利毕业,回到老家铁路局天津机务段从事高铁检修,也算是进了体制内了,收入中等,好在稳定,缺点就是,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晚上,而且没有节假日,有时候过年都是在宿舍度过。他也是我们四人中最早结婚的一个,2017年结婚,有一个女儿,生活非常美满。

    最后是我自己,安徽安庆人,传说中的小镇青年,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安徽,上大学之后也是如此。高中的时候,学校管理极为严格,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上大学后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定力不够,玩游戏、看小说、谈对象,基本上除了学习之外“无恶不作”,考试也是磕磕绊绊,一路补考到大四毕业。毕业后,校招去了苏州一家自动化企业,也是在毕业后,才意识到大学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可惜为时晚矣。机缘巧合之下,15年去了无锡一家工控企业做硬件设计,16年赶在房价暴涨之前,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幸运入手一套房。在传统的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两年,跳槽去了那个时候还不是很火的半导体行业。在一家央企工作,一直待到了现在,19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她在无锡市区的一所小学当教师,央企加小学教师的组合,在二线城市来说,生活算是比较滋润的了,日子也逐渐趋于平静。

    12年前四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在12年后,成了四个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奋斗着、挣扎着,也享受着。我们宿舍四人的经历,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1号床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早早出来工作。2号床,家境殷实,职业规划清晰,甚至可以毫无压力的三战考研。3号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好工作。而我则属于更多的,条件普通而又迷茫的一批人,在毕业和工作的浪潮中,被推着蒙眼前行,再无回头路。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应该是后悔当年没有考研,甚至说连尝试都没有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