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跨专业考化学系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PI/研究员之清华大学2
闫浈,1988
2007—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1—2016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施一公教授
2016—2019年普林斯顿大学师从颜宁做博士后研究
2019年秋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研究员
吴建平,1990
2008—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2—2017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颜宁教授,
2017—201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颜宁做博士后研究。
2019年9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离子通道、跨膜转运蛋白等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文章。
闫浈博士和吴建平博士为夫妻关系
吴建平,师从颜宁,现在在西湖大学当博导的一位“90后”,这也是他继博士期间CNS大满贯后,再次问鼎Nature!
作为一个在清华土生土长了九年的老学长,吴建平的学术道路始于2011年,那时大四的他在生命学院张淑萍老师那里做毕业设计。2012年,他以直博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实验室,正式开始了他的学术之路。在读博5年期间,吴建平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CNS大满贯,成为第二十二届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获奖者。
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吴建平跟随导师颜宁教授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和博后期间,他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NS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篇,并多次受邀在GRC、FASEB等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成果获得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其工作曾被评为“201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7年更是获得了被誉为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最高奖项的吴瑞奖学金。
何丹阳(1989-)
2007—2011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2011—2016年毕业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并获得博士学位,期间运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2017—2019年在哈佛医学院/布瑞根妇女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天然免疫系统在神经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2020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研究员、西湖大学陈滟生命科学助理教授。
李旭博士
2000—2004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
2004—2009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获得分子药理与毒理学博士学位。
2010-2011年在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利用分子药理学方法阐释肿瘤抗药性的机理。
2011-2016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2018年1月被安德森癌症中心聘为讲师。
2018年1月全职回国加入西湖大学
高亮博士
1996—2000年清华大学本科
2000—2003年清华大学硕士
2003—200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大学博士学位
2010年—2013年间在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院,Janelia研究所,诺贝尔奖获得者Eric Betzig 博士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4—2016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
2017—2018年间任美国3I显微镜公司首席研究科学家。
2019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高亮博士曾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Eric Betzig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三维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以及生物图像分析技术。通过高亮实验室开发的成像技术,你可以清晰看到各种微观生物行为的三维动态过程,复杂的小鼠神经网络,分明的小鼠,甚至人体器官的结构。
黄晶博士,1984年
2001—200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
2005—2007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
2007—2011年瑞士巴塞尔大学化学系博士
2012—201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博士后
2015—2017年国立卫生研究院计算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2017年11月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和领导计算生物物理与药物设计实验室。
徐和平
2003—2007年安徽农业大学本科
2007—2009年浙江大学硕士学位;
2009—2014年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14—2019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哈佛-麻省理工Broad 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9年初入职西湖大学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系统免疫学。
荣誉与成就
曾获得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学者奖等多项荣誉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的支持。
如果想要进入化学界,国内有中科院的四大化学所的研究生可以考虑一下。他们分别是北京化学所,上海有机所,长春应化所和大连化物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四个所的专注的方向都不一样。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渗透到了社会的当当面面,因此它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
上海有机所主要开发化学合成的各种方法和全合成研究,著名的黄明龙就从这里毕业。北京化学所主要做高分子和各类新材料的。长春应化所和大连化物所不太熟悉,它们在稀土,动力推进剂和先进材料方面颇有各有侧重。
这些所都有自己的官网,你可以自己去留意一下。而且官网上都有研究生教育板块,可以在哪里查询到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考的科目。因为每个所的所得专业都各有不同,因此它们的考试科目也会有差异,这个需要自己根据需要去选择。
最后,如果你对药物还有点兴趣,那我强烈你留意一下中科院的另一个所,那就是上海药物所。
这里我主要推荐的都是中科院系统的,因为我比较熟悉,大学里的化学专业也很多,各种官网你可以自己去看哈。
王桂苡执笔、李敏著,共同完成了《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
由此,对执笔人王桂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探寻她的经历,解开何以由她执笔的谜底。
但寻遍各种途径,一无所获。只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有一个片段:
“1959年我结婚时,我的好友王桂苡未能参加我的婚礼。事后爸爸问起她,我说她去青岛了。爸爸笑着说,看她的炮兵去了!当时她爱人在青岛某炮兵部队工作。”
李敏结婚时,邀请的客人很少,参加的人员有蔡畅、邓颖超(毛主席的战友)、王季范、王海容(毛主席的亲戚)、叶子龙、李银桥(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而王桂苡以李敏的好友身份被邀,可见关系不一般。
后来经过查询,王桂苡1997年写了一本书《毛泽东的女儿李敏》,马上邮购了一本,如获至宝,这才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1953年,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时,王桂苡和她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同一张餐桌。由于王桂苡是个孤儿,李敏经常关心她、照顾她。她应邀去过李敏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居住的南屋,在她家里吃过饭。
1958年,两个人又一同跨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李敏在化学系学习,王桂苡在中文系学习,又成了大学同学和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大学毕业结婚后,王桂苡到了爱人所在的城市青岛教书。1970年调回北京,在161中学教书。
更为有缘的是,王桂苡和李敏的公公住一个大院,孔从州将军是炮兵副司令,王桂苡是炮兵干部的家属。
1996年,几个朋友在一起商讨辽宁出版社策划出版《我的父辈丛书》一事。
“我认为最合适的人选还是桂苡,这就看桂苡的意见了。”孔令华说。
“你和李敏是多年的老朋友,应当帮她这个忙。”朋友们也这样说。
考虑再三,王桂苡终于答应了。
经过三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创作,由李敏著、王桂苡执笔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终于在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完成了,实现了李敏二十多年的夙愿。
近日,又找到了王桂苡的回忆资料:
“我长大后,我的堂叔、原北京市纪检委副书记王世勋告诉我:你父亲王世恭,共产党员,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1942年病逝,烈士。你母亲也是共产党员。她的名字赵立中还是我给起的。”
1,什么专业要跨专业到化学?
2,出于对以后就业考虑,不建议跨考化学。
祝好!
同上问,你现在什么专业?
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是很低的
三本的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更低
如果是外专业,考化学系的研究生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化学系的大量实验,其他专业的没有做过
化学系重要的是实验动手能力
其次化学系的人本来就多
有大量的优秀的本科生生源
对跨专业的学生不怎么感冒的
第三化学专业不是很好的就业专业
个人觉得你准备的这条路基本走不通
风华绝代
2022-11-28啥叫贩卖焦虑?
这个就是……
姥姥是部级干部退休
姥爷德智体美劳开挂
妈妈是北大学霸
爸爸是世界级隐形土豪
即便是放在现在~双减还是单减都和人家无关啊!
据公开消息,她的母亲谷燕是北京人,北大本科81化学系,上学时曾北大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滑雪教练,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奥本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洛克菲勒大学攻读分子遗传学,还在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读了MBA。谷燕更是典型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原本是学化学的,之后还学了生物,斯坦福读完MBA后华丽转型。可以说,90年代初,谷妈妈是人人羡慕的华尔街精英。
谷爱凌的姥爷名叫谷振光,曾是中国名校足球主力,还擅长诗,琴,绘画,游泳,滑冰和滑雪。
谷爱凌的外婆冯国珍也是重量级人物,曾是上海交大的女篮名将,现在是交通运输部的退休干部。
在谷爱凌出生后,冯国珍就前往美国开始照顾外孙女的生活。她非常注意对外孙女的教育,始终坚持在一点一滴中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从小教外孙女说汉语、吃中餐,给她讲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