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华中科技大强军计划考研好考吗,怎么复习?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松井石根
1937年8月15日,即在中日淞沪会战全面爆发的当天,松井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赴华指挥日军作战。当他从东京出发时,对前来送行的人宣称:“此番无论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凇沪会战持续近3个月,中日双方投入作战兵力超过百万人,战斗异常激烈。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先后投入上海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5个师共约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多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至当年11月,侵华日军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以4万多人的伤亡代价,攻占上海。11月7日,日军参谋本部颁令编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兼任司令官,辖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
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方面军以现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牺牲,估计最迟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日的”。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电令华中方面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 [5]
松井在等到大本营进攻南京的命令后,立即兵分两路向南京扑来:一路由上海派遣军组成,沿太湖北侧,经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向南京进攻;另一路由第10军组成,沿太湖南侧,经嘉兴、湖州、长兴扑向南京。不久日军又分为四路,两路由丹阳、金坛等地直扑南京,另两路分别迂回芜湖和浦口,以图对南京守军形成东、北、西南几面包围之势。从12月5日起,双方在南京外围发生激战。中国军队抵抗不利,日军于8日全线突破南京外围防线,完成了对南京的最后包围。
同日,松井下达了准备攻克南京的作战命令,当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12月5日,日军到达南京外围,并于同日晚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7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遭中国守军激烈反击。8日,曰军突破南京外围防线,进至城郊,南京城被围
日军虽来势汹汹,然而却早已面临多重困难。日军经淞沪战役后,未经充分休整补充就开始向南京方向进击,其后勤保障也严重不足。松井的幕僚们多次向他提醒过类似的问题,他也深知自己的部队面临的困难,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十一月二十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第10军发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在当时的环境下发出这样一道指令,无异于指使日军进行公开抢劫。松井石根作为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对日军接到命令后的所作所为给予默认。“其结果大规模的掠夺行为自然漫延到整个部队”。可以说,日军此时的行为,正是南京大屠杀过程中大规模抢劫的预演。
这座千年古城就此沦陷在一片火海与悲惨的哀嚎声中,十八层地狱也不过如此。从12月13日开始,松井石根便指使和纵容部下肆意屠杀中国强军和平民百姓。对于疯狂的日军来说,能够占领敌国首都是无上的光荣,是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胜利。《南京大屠杀》(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中写到:"松井石根在听到下层报告难民中杂有军人的时候,断然下令:混杂的军人都应以纪律肃正。"其实当时松井石根已经将军权移交给了日本的皇族朝香宫鸠彦王——另一南京大屠杀惨剧的罪魁祸首。日军以各种借口将投降的士兵和来不及撤退的百姓组织到一起,然后一一实施残酷的杀戮,不管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12月14日,松井石根得到消息,朝香宫鸠彦亲王会在12月17日来到南京城巡视。这又成为一个屠杀的绝佳借口,日本士兵开始对城中所谓的国民党便衣队进行大肆搜索。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非常随便的借口而已,日军的真实目的是将南京城中的青年男子全部抓捕起来并处死。此后南京城内的老弱妇孺更是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由日军随意宰割。
华中科技大强军计划考研很有挑战性,我朋友考了3年才考上,你要提前做之前的考研试卷。
金色夕阳
2022-11-281943年3月的时候115师和原徐向前领导的129师改编的山东纵队番号统一撤销,两大系统的部队编为13个主力团,8师就占了2个,老三团和老五团。部队战斗力属于甲等。
邹县是由吴文部第4师10团及伪保安18旅,另有日军1个中队驻守。吴化文不是不知道分兵把守肯定有问题,但为了表忠心也只能上硬上了,为了加强防御邹县还是修筑了不少地堡工事的。还有日军的帮忙。
10月18日夜,8师主力22团首先发起攻击,1、2营官兵在王吉文团长的率领下,对邹县东、西城门同时发起攻击。
2营在攻击东门时遇到了敌人的比较顽固的抵抗。登城分队受到火力封锁,无法攻上城头,虽然8师没有攻城的重武器,但他们有独特的爆发技术和方法。
营长很快下令停止攻击,一面组织火力封锁城墙,一面同时组织爆破和登城两个分队,结果防守的伪军很快崩溃了,往内城溃退。可以看出8师战术灵活多变,擅长夜战,近战爆破。部队战斗意志凶狠。西门的伪军在1营的连续4次的爆破之下,仅仅20多分钟就溃退了,突进去的部队很快和伪军展开了巷战,近战,杀的伪军丢盔弃甲,顽固据守的日军米仓中队残部,拒不投降但在8师的爆破之下,也只能含恨见天皇了,最后全歼守城伪军2500余人和日军200余人。
邹县火车站的几百日军也不想打了,日军已经投降他们也想回家,于是就在我军的政治攻势下缴械了,这样控制了邹县以南40余公里铁路。
同时山东第3、第4师则攻克大汶口,控制了南北铁路10余公里。至此,国民党徐州济南之间交通再度被切断。但战斗远没结束,北进的国军肯定不会任由铁路被断,双方肯定会反复拉锯。
战斗结束后攻击部队进入紧急休整,3师,4师奉命北上,兵力又不够了,好就好在,新四军北上的部队已经逐批次到达,罗炳辉的第二纵队已经赶到了集结地,一路风尘仆仆。
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罗炳辉10 月初率领2师师部,4旅,5旅北上鲁南,和4师的9旅合编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委。
陈毅根据情报了解到,吴化文部在日军第三师团3000人的配合之下,由滕县向北推进,妄图打通兖州和滕县的铁路沿线,掩护蒋军主力北进,能让你如意么,肯定不能。
离开了滕县的坚固工事,吴化文心里还是胆战心惊的,有了日军的配合才算有点底气。
陈毅有8师和2纵两支强军在手,新四军又是很熟悉的部队,指挥起来得心应手,这一仗又是山东八路和华中新四军首次配合作战,拿吴化文来练手正合适,不是强敌但也不弱,正好锻炼部队。第三师团的人知道他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更不会卖死力。能活谁想死。天皇都认输了,完犊子了。
陈粟搭档之顿挫,陈毅山东差点“败走麦城”始末(三)
陈毅在和罗炳辉,王麓水等指挥员决心在界河伏击吴化文,第8师在界河以西山上,二纵9旅在界河以东山上,5旅配置在9旅以南,三支部队形成一个三角形伏击网。待吴部进入设伏地域后,由5旅断其退路,8师会同9旅拦腰出击。
战役发起前,陈毅特意给部队作了战斗动员,独特的陈毅式是战斗动员:
我陈毅一不做,二不休,决心与大家同生死共战斗,打胜了开庆功会,打败了开斗争会,打死了开追悼会。同志们哪,我们只能开庆功会。赴死之决心,必胜之信念,灌输给每一个指战员。
11月3日,在蒋介石的再三命令下,吴化文还是逐渐的推进到我军预设阵地,吴化文也怕被揍,他把日军分段插在他的队伍里,指望遇到危险时候,日军能帮一把,这个决定关键时候的确救了他一命。
11月3日13时攻击发起时,5旅率先攻击,但这是大兵团作战,不是光讲究勇敢拼命,最重要的是配合,5旅的攻击的确让吴化文惊慌失措,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看被攻击,立马缩了回去,寻找日军的队伍里藏起来了。
8师和9旅一看赶紧攻击,先机已失还是让大鱼跑了,好在还有别的收获,至黄昏时界河伏击战胜利结束,全歼吴化文五路军总部,第一军军部及3个师4000多人,俘虏敌军军长于怀安,参谋主任靳文远,师长徐达林,许树声。
这场战斗中因为新四军的军装为灰色,山东部队的军装为黄色,而伪军颜色是灰色,结果两边闹了误会,有误伤,打完双方还调侃,这边是没打过这么横的伪军,那边没打过这么强国军。
界河之战打完,兖州到滕县的铁路完全被我军控制了,8师一部还乘胜攻击临城和夏镇之间的柏山据点。这场战斗中出现了一个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陈金合。
陈毅在指挥部听到这个消息,悲愤地说:“陈金合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陈金合,将“柏山”命名为“陈金合山”。
界河之战以后,津浦铁路中段南到滕县、北的50多公里全部被新四军、八路军控制。斩断津浦路的任务已经初步完成,蒋介石沿津浦路运兵北上的计划破产了。
此文为吴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