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扬州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什么样啊?就业前景什么样?拜托了?

想咨询一下关于扬州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什么样啊?就业前景什么样?拜托了?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淡定生活

    天啊!本科刚毕业去养猪企业,一个月一万多!朋友家儿子今年在扬州大学上大四,学的动物科学,前几天打电话和朋友叙旧,朋友说他儿子现在已经签约工作了,毕业就入职。去了河南的牧原集团,说一个月有一万多工资,一年差不多能拿个一二十万。

    没想到人们经常说的冷门专业动物科学,毕业之后的待遇居然赶得上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了。

  • 岁月如梦

    有人问我,文科565 ,扬州大学填什么专业好。合并前,扬州师范学院很牛x,那时候考上扬师就像现在考上清北那么骄傲,还有个江苏农学院,也是全国看来都牛x。后来2005年左右,都合并了,然后就走下坡路了。
    现在里面哪个专业好,动物学,农学还可以,不过分数也不高540就行了,师范类专业分数线高一点,在560左右,其他专业真的很一般。
    扬州大学就是被城市发展耽误的一所大学。苏大以前比扬大落后,现在为什么遥遥领先扬大,就是城市发展快,说的俗一点,就是离上海近。还是京杭大运河堵住了扬州发展的路。讲难听点,565分还不如去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没有为什么,就是城市发展比扬州好好。

  • 秋水共长天

    【新农林人才培养之问】从2017年提出“新农科”概念,到2019年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接连发布,“新农科”建设已走过了三个年头,之前关于农林人才培养的疑问和困惑是否已找到了解决方案?为此,记者采访了一批走在改革前列的农林院校。
    农林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需求不适配,怎么办?
    “新农科”的本质是一次专业的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从服务生产到服务产业,农业发展给新时代的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农业人才。”王涛说,瞄准这一问题的“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最核心的改革。
    这一模式由通识教育、通用理论与技术教育、专业理论与技术教育三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旨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培育;通用教育指向某一领域的通用知识和技术;专业教育则要满足学生在某一具体专业方向的就业需求。
    农林专业师生如何下得去、干得好?
    产学研合作要以专家教师为纽带
    “这头牛是纯种牛还是杂种牛?又是哪些品种的杂交后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三河镇肉牛养殖园区的牛舍里,几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学生,一边观察栏里牛的品相,一边听着实践教师的指导。
    “黑板上种不了田,实验室里养不了牛。”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昝林森认为,对本科生而言,实践教学的主要作用是走出校门开阔眼界,了解现代化农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学中干、干中学,真正培养出具有“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情怀的农林人才。
    对此,从2017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海原县政府、华润集团政校企三方合作成立了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除了长期驻点的20多名教师、研究生以外,每年该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都要在这里进行至少1个月的实践学习。
    “产学研合作,一定要以专家教师为纽带。”昝林森介绍,5年来,他带着团队,帮助当地企业将养殖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良种率提高了50%以上,肉牛奶牛养殖效益提高30%以上,当地养牛业逐步迈向了高端化和现代化。
    “通过驻点教师的联结和现场指导,学生不仅有了稳定有序的实践去处,而且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边干边学,还能领到企业提供的工作补助。现在,我们的学生来这里实习,企业很欢迎。”昝林森说。
    在王涛看来,这是一个有益尝试。
    “讲农业现代化,比如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如果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概念,从没去过生产一线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师生怎么能服务好农业现代化呢?”王涛说,大学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拿到入场券。
    如何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农林人才?
    急需建设富有特色的新农林人才培养体系
    在工作中,李云皓发现,如今的果园经营者,50岁左右都算是年轻的,农业产业人才存在明显的断层。
    赵邦宏介绍,在河北农业大学,70%至80%的毕业生会选择农业金融等农业相关领域工作,“将本专业全丢掉转行的还是少数”。
    不过,虽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泛农业领域实现了就业,但在王涛看来,真正留在一线、引领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并不多。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看,既要保证耕地等生产资料,也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王涛说,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40年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碧春在高考结束后选择了农口专业。对比近半个世纪的变化,她对农业高层次人才的去留有着自己的观察视角。她说,“当时,农业的确是很辛苦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学生们越来越能感受到,未来农民也是‘白领’职业。”
    如今,在扬州大学的课堂和实践基地,“智慧”“智能”课程越来越多。在学校组建的智慧农业研究中心里,各项集中了多学科、多学院,围绕农业发展趋势开展的综合研究正齐头并进。
    农业与农村的新变化,也正在增强农科专业的吸引力。
    “‘新农科’不是走延长线,也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场彻底的、系统性的改革。”王涛说,过去的路走不通了,目前大家对此有了共识。但是,怎么认识新与旧、怎么建有特色的新农林人才培养体系,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作者:本报记者 梁丹 董鲁皖龙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16日第4版 http://www.jyb.cn/rmtzgjyb/202103/t20210316_450319.html#教育##人才培养##新农人#

  • 沐馨

    动物科学在扬大是很好的专业。

    实验室和师资都是全国有名的。如果LZ真的想转专业的话 必须本专业成绩非常好才行。甚至要到班里前3名,才可以转。当年我一个同学想从中文转金融,成绩也不错,但是没有到前三,于是转不成。如果LZ喜欢动科,可以在这个专业好好发展。文汇路校区非常好 风景不错且在市中心,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的。只要你大学四年认真读书,不陷入现在大学生那种无所事事的弊病中去,应该可以有所成就。到时候保研也可以,前景非常广阔。在高校教书啊,到研究所继续深造啊或者本科毕业后,开宠物诊所什么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再问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