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南和湖大vs中山和华南理工,从目前现状还有未来发展潜力谁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是在深圳的湖南人,1992毕业就分配到深圳工作,观点居中,较为客观。我认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也就是说大致实力一样,如果说广东省高校实力和湖南省比,广东省差很远!不信就查一下——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最后成为的院士的人数和湖南省的比一下!就清清楚楚。
高校实力,北京、上海、江苏毫无疑问是前三。接下来的排名是: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其它的省份就没什么可排名的了。天津,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福建,重庆……随便排吧!
有动机、有能力、有机遇,读哪个学校差别不大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副部级大学,985,211,双一流A类高校。中山大学位于广州市,,现有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校区,中山大学在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均非常强大,学校有14个A级学科,其中工商管理和生态学为A+。中山大学近年来发展迅猛,是国内顶级的综合性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教育部直属,985,211,双一流高校。华南理工位于广州市,是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大,学风严谨,以建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信息学等为优势学科,有8个A类学科,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被评为A+。
中南大学,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副部级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A类高校。中南大学位于长沙市,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是一所以理工科、医学为主的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以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为特色,有12个A类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护理学被评为A+,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大校园坐拥三江,背靠岳麓山,环境优美,湖大是一个以理工科为主,人文学科为辅的高校。学校有5个A类学科,强势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湖大做为老牌重点高校,在全国范围内依然保持着不错的优势。
从目前现状看,中山大学属于中坚九校之一,发展势头良好,华南理工在全国39所985高校中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平均排名在25位,而中南大学在29位,湖南大学由于只有5个A-学科,被降为双一流B类大学。中大和华工组合比中南和湖大组合实力强。从长远发展看,广州是一线大城市,经济实力远超长沙,中大与华工都是低调务实的高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再配上强大的师资,综合实力会越来越强。湖大与中南两所高校的校友因为湘雅医学院的合并问题曾争吵不休,中南大学今年在河南与广东两省出现了罕见的断档现象,可见两所高校都面临不少困难,需要迎头追赶。
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大和华南理工具有优势,但是这两所招生规模太大了,这种招生规模限制了继续成长的空间,中大基本上已经见顶了,不可能向华五这个阶层挑战。招生规模至少削一半,才有一些机会挑战华五,但广东省肯定不会同意,除非不想拿地方经费了。
中南和湖大更难一点,这其中湖大更难,因为其强势学科基本都是主流大类学科,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而且强手如云,这就是为什么湖大学科评估数据那么难看。中南好一点,因为有自己主导的相对冷门专业,开设院校少,它自己就是顶级高手,而且没有开设的顶级高校也没兴趣在这些领域玩,在加上还有医学的基本盘,所以学科评估数据不会差。
肯定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地理位置决定
反差太大了!同是985高校,为什么湖南考生得到的照顾远不如广东考生?
湖南和广东都是高校教育强省,长沙有三所985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
广州有两所985: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
有个很奇特的现象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在广东的招生比例非常高。
可能湖南省对大学拨款比例太低,中央财政拨款为主,所以比例低。
你知道如果四所大学不合并,在浙江招生肯定超一万,但是现在才3000。还有浙江给了浙大紫金港多少优质土地吗?起码5、6千亩,商业开发卖地可以几千亿啊,每年省财政也支持不少钱,中央财政拨款比例并不高。
影响因素很多的,考生数量、985学校数量、招生规模还有区域状况,像广东所属的华南区,广西海南都没有985,湖北湖南同属华中区,武大武二规模又大在湖南招生不会少,湖大中南招生就不必太本地化…
魏蜀吴三国发展1800年后的实力对比
人口:吴国>魏国>蜀国。
魏国:约4.7亿;
蜀国:约2亿;
吴国:约6亿。
政治:吴国≥魏国>>蜀国。吴国胜魏国,但是首都在魏国,算打平,两者都碾压蜀国。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魏国2:北京、天津;
蜀国1:重庆;
吴国1+3:上海。吴国还有三个特别行政区(台湾估计也是这样处理)。
副省级城市:
魏国5:沈阳、大连、西安、济南、青岛;
蜀国1:成都;
吴国7: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
经济:吴国>>魏国>>蜀国。
万亿俱乐部城市
魏国7: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合肥、西安。
蜀国2个:重庆、成都。
吴国16个:上海、香港、深圳、广州、苏州、武汉、杭州、南京、宁波、长沙、无锡、南通、佛山、福州、泉州、东莞。
文化:吴国>魏国>>蜀国。
985大学数量。
魏国19: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北航、北理、中农、中央民族、天大、南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中国海洋、山大、西交、西北工大、西北农林、兰州大学、中科大。
蜀国3:川大、电子科大、重大。
吴国15+11:上交、复旦、同济、华东师大、南大、东南、浙大、武大、华中科大、中南、国防科大、湖大、中山、华南理工、厦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浸会大学、台湾大学、清华(新竹)、台湾交通、成功大学、河内大学等。
#今日头条# #成都头条# #历史# #地理#
(1) 先说结论:分数够能去一线985好专业,不要去二线985,同一学院里大家的发展也是极差很大,所以,核心就是自己在要发展的领域踏实努力,不要心浮气躁,这是出去实习,升学的重要基石。
(2) 选择大于努力,学生更应关注自身学业及发展。讨论各个学校的潜力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意义不大,绝大多数学校相关专业发展不是几年就能起飞的,与其看学校进步潜力,不如看当下各专业在近10年的发展潜力,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末流985的大多数专业就业平均薪酬,未来几年职业发展水平低于强211的计算机,通信类专业。
(3) 最后点题,学生读书主要靠自己多踏实努力,多思考自己发展,并勇于去尝试,实践自己的想法(不违法犯罪,利于自身发展),不要怂。一线读书也是要自己利用好优势(丰富实习资源,更开阔眼界)才能相比二线同等学校发挥出优势,不然其实差距不大。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这四所大学中,整体发展的实力都不太迅速,都没有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湖南大学的光芒,有褪色的现象。中南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也不太尽如人意,远远给予人们的期望值。像这样一所在合并中成长的大学,在合并以后由于竞争机制不太强大,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所以近年来综合实力长期徘徊不前。曾经雄震一时的华南理工除了居于一线城市广州之外,再没有其它的优势,在全国的学科评估中没有异军突起的专业,非常令人失望。有中山大学,还在保持着自己几十年来固有的地位,但是也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市缺乏创新机制的建立,竞争力不足的大学,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在这四所大学中,中山大学还是比较有潜力的。
支持湖大,老美都帮你做广告了!
风华依旧
2022-11-27就现在的水平而言,中山>中南>华南理工>湖大,就发展趋势而言,中南异军突起,中山亦步亦趋,华南理工、湖大发展不好,就潜力而言,中山、华南理工坐落于一线城市广州,地理位置和经济支持要好些,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南和湖大这方面差的比较多,但是中山和中南学科配置要好,华南理工和湖大差些,发展潜力应该是中山>中南>华南理工>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