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什么是小孩上小学前必须会或掌握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自理能力,因为上小学了,有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动手做了,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可以和更多的朋友去交流,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融入这个集体的生活!要懂得尊重老师,懂礼貌!
谢谢邀请。直接干脆点就是:
1自己快速吃饭的能力
2自己自主上厕所大小便的能力
3自己主动喝水的能力
4专注力(老师讲的东西要记住)
5基本体能(体育课要跟得上)
6安全常识
6道德礼貌常识
7时间观念
8自己收拾书包的能力
别的没了,看着挺简单,做好了不容易,没有从小的熏陶,比拼音要难[呲牙][呲牙][呲牙]
孩子小学入学前要尽量学会以下38项本领或技能。
一、运动能力
1、跑步时会避开障碍物;2、练习单脚站立一段时间;3、配合音乐做体操;4、走低矮的平衡木;5、一个人跳绳或连续踢球。
二、生活习惯
6、定时吃饭,不偏食,不会将饭菜洒得到处都是;7、自己睡觉,上床后立刻入睡,睡眠时间为12小时左右;8、大小便能控制自如,不硬憋,大便时间固定;9、养成常洗手,用卫生纸揩鼻涕的习惯,会保持自身清洁,不弄脏身体,不在雨中玩水;10、不在马路上嬉戏,不会任意穿越马路,过斑马线时会小心注意。
三、自立与合群
11、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自己做;12、能够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家里人的电话号码以及家长的姓名,能认识家长的名字;13、不受他人的引诱玩危险的游戏;14、热心参与想玩的游戏或想做的事情,有始有终;15、大人说话时不任意插嘴。
四、数字与形状
16、将象棋和跳棋摆好,能一个一个数;17、将扑克牌依不同花色分成四堆,每堆13张,能从一数到十;18、大人将围棋按“白黑黑白黑黑白黑黑”的顺序摆好后,孩子能接着往下摆;19、学习看懂时钟、身高计、磅秤及体温计;20、能辨识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并在生活中能活学活用。
五、语言和文章
21、会看图说故事;22、学会使用拟声及拟态字,如风呼呼地吹;23、能用量词说“一头牛,两匹马”等;24、能够说出家附近的公交站站名;25、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对写字及线条画感兴趣。
六、概念训练
26、知道在什么时候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貌,比如接受别人的东西时说谢谢;27、能说出两种不同物体的异同;28、能够说出远、大、长、胖、亮等字的反义字;29、能利用纸杯、报纸、蛋壳、铁丝等工具,做一些创意物品;30、能将不同的物品按种类分类,比如花草、蔬菜、水果等。
七、手的灵活度
31、能用铅笔画出梯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32、能用剪刀剪出直线和曲线;33、学会用尺裁纸;34、学会系鞋带,拧毛巾;35、学会折小船、飞机等简单的折纸。
八、绘画和音乐
36、对旋律优美的音乐,能耐心地听完整首曲子;37、能欣赏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38、搭积木时能有创新地设计一些新玩法。
努力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行为习惯,让其慢慢学会独立。
闯出一片天
2022-11-27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上升到小学阶段的学习,那是两个不一样的环境教育,当然两者也息息相关,有种类似于上下层建筑的关系。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在家长的合作下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孩子心灵智慧的成长。小学的教育更加趋向于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个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比较系统性,特别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水平、能力、基本功的建立,比如两个水平,即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六个能力,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十二项基本功,即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而这些教育相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就比较系统和全面了,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可以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效果。很多家长也存在这样子的疑问,到底年小学一年级前孩子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或者懂得哪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和小学教育衔接呢?
一是坚持学习。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画画、认知、阅读。作为家长,您可以在暑期期间坚持陪孩子做这方面的学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孩子在您的陪伴下开展阅读活动,他会从中收获很多的知识,形成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有条件的家庭,父母还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适当辅导孩子简单的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知识,但是也不能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家长的意思去学习,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
二是加强时间观念的培养。在幼儿园,您可以迟点接送孩子上学,也可以提前接送孩子放学;但是在小学阶段,在时间观念上一定要十分的重视,一定要按照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来规划孩子的生活,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的良好习惯是在这个阶段更加容易培养的,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规律有助于增强一个孩子的纪律观念、时间观念。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就需要一个父母首先要树立自己的榜样,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三、学会基本的和同学交往的能力。幼儿园阶段,孩子更多趋向于在玩耍中学习,所以孩子之间的友情也更多建立在比较单纯的娱乐之上。而在小学阶段,有着按时按规的学习计划和流程,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上会有所差异,直接点说就是没有了幼儿园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孩子必然会不习惯,产生抵触心理,而孩子又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和倾述,有时候会与其他孩子发送冲突,家长就要教育孩子如何和同学们相处,怎么样建立和保持同学友谊,教育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候如何去处理解决,在孩子的脑海中建立这种遇到突发事情如何处理的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感恩能力。作为大人,我们也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就不多陈述,相信家长们都明白,我在这里将感恩能力列入第四点,就是要提醒家长们注意培养孩子知心感恩的能力,在同学之间,或者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一个有礼貌、懂恩情的孩子必然是受人欢迎,当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都会受益匪浅。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一心向学习惯、专心致志习惯、认真听讲专心思考的习惯,还有前面所提到的遵守时间观念的习惯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印在孩子的思想中,让他们在这些习惯的引导下处理每天的事情,必然各方面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六、学会向身边的老师寻求帮助。这点也十分重要,我相信作为父母,您也经常浏览新闻,看到很多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例。作为父母,肯定不希望这些打闹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我们把孩子放入了学校,并不能每时每刻在家长的视线之内,孩子之间的矛盾我们也不能够时刻的教育和处理。在进入一年级前的暑假期间,家长就要和孩子分享一下这里示例,并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如何保护好身边的同学。如果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了,孩子该怎么办?这些教育是要提前打基础的。
七、教育孩子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幼儿园,可能孩子一旦得不到他想要的玩具,他就会哭闹,然后作为老师在正面积极教育之后,会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但是在小学阶段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家长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让孩子远离哭闹,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需求就能够获取,简单而言,就是你想去学习就去,不想去学习就不去;或者你想写作业就写,不想写就不写。
八、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教育,老师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认知、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然后形成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习思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学习,为什么要去学习,和怎样去学习。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都是无微不至的,甚至穿鞋子、叠被子老师都协助孩子、帮助孩子。但是在小学就不一样了,面对的是一个大的班集体,小学老师不能够和幼儿园老师一样如此贴心地照顾,那么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即将升学的时间内教育好孩子自己去学习如何做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事情,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