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准备去美国读服装设计研究生,求推荐有哪些学校?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设计不去法国?要去美国?
“能够为美国效劳,我自豪!”2019年,华裔女兵在美舰上用中文警告我国海军,由此晋升为中士士官,却洋洋得意。
她叫郑浩儿,是一名华裔女兵,在美国军舰上服役。
她1992年出生在上海,10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
刚开始,她们一家人居住在美国纽约的皇后区,这里种族杂乱、人员混杂。
她的黄皮肤黑头发让她倍受歧视,再加上英语口语很差,无论是同学还是邻居,她都很难融入其中。
尽管如此,她也不曾想过祖国,反而经常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是美国人?”
后来,她为了让自己更像美国人,发愤学习英语,一有时间就跟着电视节目学口语,想以最快的速度改变口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英语口语无可挑剔,打扮、习惯、思想完全是地地道道的美式,成了外黄内白的“香蕉人”。
很快,郑浩儿顺利从美国的帕森斯服装设计学院毕业,她的梦想是进入时尚界,成为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
但现实却给了她重重一击,她仅仅找了一份小公司的服装设计工作,不仅工资低,还没有前途。
正在她为此苦恼时,一位朋友告诉她,参军进入海岸警卫队,不但可以到处“旅游”,更能在服役7年后,获得美国国籍。
这个消息对郑浩儿极具吸引力,她喜欢旅游,同时又太渴望成为一名有国籍的美国人。
于是,她迅速报了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就顺利通过体能测试,成为美国“斯特拉顿”号巡逻舰上的一名海军士兵。
到了部队,她仍然是被歧视的那一个。
刚开始,她是最底层的士兵,没有等级,除了负责机械维修工作,还要负责舰艇上的卫生,打扫上百间房间。有时候,还要在饭后负责洗碗。
尽管如此辛苦,她也没有想过放弃,为了心心念的美国国籍,她只能咬牙坚持。
但这一切,在“斯特拉顿”号驶入黄海时发生了转机,她最不愿意说的中文帮助了她。
美国一直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并表示他们将长期在南海及附近海域部署海岸警卫队,开展常态化巡航。
所以,2019年10月初,“斯特拉顿”号刚驶入黄海,就与我军海警船2901号相遇。
为了捍卫我国主权,我国2901船马上近距离对它进行伴航监视。
随着两艘舰船越来越近,“斯特拉顿”号船长慌了,马上命令通讯兵,向我国海警船发送信号。
但是,一连发了几次,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收到回复。
船长害怕发生冲突,更加着急:“谁会说中文?赶紧给我找来!”
就这样,郑浩儿开始对我国海警船喊话:“我方正在巡逻,切莫轻举妄动!”
这次,“斯特拉顿”号收到了回复,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从此,郑浩儿彻底告别打杂,成了舰船上专职的通讯员,专门负责与我国舰船对话与交涉。
随着美国舰船到中国海域的频率增加,郑浩儿以其中英文都醇熟的优势,成为了美军舰船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晋升为中士士官,她更加肆无忌惮地对我国海警船进行言语上的警告与挑衅。。
郑浩儿不但不以此为耻,反而以此为荣,洋洋得意地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能够为美国军队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非常的自豪!”
很快,美国的军方网站上,刊登了一张照片,郑浩儿站在美国军舰上,背景竟然是我国海警船,甚至配上了“太为你骄傲了,郑浩儿”的文字。
一下子,她成为了西方媒体的炒作热点,鼓吹着美国的强大,甚至连中国女孩都愿意为他们效力。
“华裔移民为美国舰队服役”的新闻刚一登出,就引起轩然大波,郑浩儿被中国网友唾骂。
像郑浩儿这种人,身上明明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却执意背离祖国,还要利用母语,与母国为敌,甘心做一个“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真让所有中国人不耻。
作者:ZHL绥萍
编辑:剩草
#国际#
北约国家正在向乌克兰援助更多的防空武器,在最新一批军事援助中,美国政府准备提供6套NASMAS防空系统,这是北约向乌克兰援助的最先进防空武器了,但6套要全部交付完毕的话,估计最多需要2年甚至3年时间,但考虑到前期已经向乌克兰交付了数十枚弹药,很可能会在近期向乌克兰提供1-2两套NASMAS防空系统。德国政府要提供的3套IRIS-T防空系统同样如此。
此外,西班牙也准备向乌克兰提供“阿斯派德”防空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与之一起交付的,还有超过6万套冬季军用服装,这表明北约对乌克兰的军援正向长期化做准备。德国防长贝尔伯克公开宣称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需要制定中期计划,在库存耗尽的同时,还要为乌克兰订购更多的军事订货。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民用设施的导弹攻击,是否打击了乌克兰的士气和民心,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严重刺激了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尤其是要帮助乌克兰建立更强的防空网,而不仅仅是提供便携式防空导弹、苏式防空系统和情报支持,还要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西方防空系统,尽管这些西方防空系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训练。
陈楚涵Royal.Free
2022-11-26港女移民英国由低做起,以716万港元买入一个面积1100呎的3房单位,是家人帮她买的!
Sarah早年在香港读完中五后飞到美国继续学业,因心仪时装设计科,自己也比较崇尚欧洲的时装服饰,于2012年决定转到伦敦入读以时装设计闻名的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当地工作,试过做过不同类型的公司,可惜却未能发挥所长一展抱负。
「当地搵工其实不算太难,不过要找到心目中的工作却要点耐性。第一份工作,我用了半年时间才找到,是在一间英国背景、较小型的startup时装公司工作,环境其实不错,老板很尊重员工,可以准时收工,放工后也不会再联络我。但后来转工到一间华人开设的公司就完全相反,人工低且较刻薄,希望我加班做到尽。」
Sarah后来在一间著名钟表品牌工作,担任制作助理,主要职责是跟中国的厂商沟通。「其实香港人在英国工作很有优势,懂英文之外,大多醒目识变通。当地很多公司也需要懂得中文的员工,除了跟供应商联络,也要为中国市场做推广等,所以有很多华人也会在英国做销售、市场推广等,薪金不错亦有佣金,比写字楼更好赚,这些工种不愁没工开。」
Sarah一心想打入时装行业,可是待遇却不理想。「英国时装界人才辈出,每年也有很多毕业生入行,竞争很大,故这行特别难搵工,而且薪金也低。我在这里大约有3年工作经验,人工叫价却只有每年2万至2.3万英镑(约20.5万至23.5万港元),除开月薪不足两万港元,跟其他行业比较起来相当输蚀。」
她的未婚夫Wissen比较幸运,他在18岁由香港来英国攻读大学及硕士,毕业于工程及商业系,现时担任资讯管理顾问。在伦敦,IT人才渴市,很快就找到工作,而且薪水不俗。Sarah眼见自己事业发展不顺利,在钟表公司工作1年后辞职,一边筹备婚礼,一边报读网上课程自我增值,主攻网页设计。现时主要做一些freelance工作,希望能转换职场轨道。
两人同是居英权二代,拥有英籍兼在当地接受教育,搵工已比起一般移民容易,不过当地很多雇主见到亚洲人的履历也会却步。「因为他们不清楚你的签证是否可以工作,所以在CV上一定要表明。另外因为很少公司会考虑一个从未在当地工作过的人做文职,所以不要介意一到埗要做侍应、售货员等工作,赚取经验后才去寻找理想中的职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踏脚石。」
Sarah年纪轻轻加上一副亚洲人面孔,会否被看不起?她说:「我不觉得有歧视问题,不过当地人对英文要求高是真的,如果你一开口已说得不好,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同事们之间着重社交,要懂得跟他们『埋堆』,可能放工后一起去酒吧谈天作乐,才能结交朋友。但始终英文不是母语及文化差异,有时也有话题不合的情况,最重要是有诚意沟通。」
虽然事业发展非一帆风顺,幸而Sarah获家人支持,为她在英国置业,因此生活也不算太艰难。她居于伦敦东南部Zone 4的Woolwich,离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这儿属重新规划的市镇,既有新开的地铁线Elizabeth Line直达,亦有不少基建及楼盘相继落成。
Sarah现时住的新楼,为1,100呎(约100平方)的3房单位,位于高层兼有露台对着河景,环境开扬舒适。家人于3至4年前购入,当时楼价约为70万镑(约716万港元)。「在香港这个价钱一定买不到这样大,这区也有不少亚洲人居住,升值潜力相当高,在投资角度来说相当不错。」
在英国居住,其他日常生活开支也较香港高昂。最贵的算是交通,不过有些公司会资助上班的交通费用。而平时出入,Sarah则会购买200镑(约2,046港元)的月票,可以在指定范围无限次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论供楼及租楼也要付市政税,费用视乎地区,Sarah要付大约150镑(约1,534港元),上网、水电煤合共大约每月300镑(约3,069港元),两人花在三餐的伙食费大约也是每月300镑左右。
在英国工作,人工的20%至50%会被扣除作入息税,当地设有全民国民保健制度,英国居民可享用免费医疗。Wissen曾试过在英国进行手术,在公立医院住院两星期,费用全免,因此只有少数有钱人会选择看私家医生。
很多香港人向往移民英国,Sarah认为有优点必有缺点。「老实说生活当然不及香港多姿多彩,这儿娱乐比较简单,不过有很多博物馆,又可以到郊外甚至出国旅游。不过当然也有缺点,香港人之间做事会为大家着想及方便,但英国人不会这样做。这儿的工作效率很低,所有程序也很慢甚至会延迟,要慢慢习惯步调。」
近期很多朋友询问她有关英国的事,家人也正在考虑是否移民英国。Sarah建议:「不用急于买楼移民,可以先来租楼小住试试,看看是否适应。始终英国的生活文化很不同,简单如经常阴天下雨的天气会令人很抑郁,人在异乡也不时感觉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