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在汉语言文学和越南语之间纠结,哪个比较好一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学非洲语比较好。????
【历史老照片:美国学者镜头下的中国1972】
1972年,美国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威廉·约瑟夫教授,带领“CCAS(亚洲问题有关学者委员会)”第二次访华代表团,访问了中国。CCAS是由一些反对越南战争的亚洲问题教授和研究生于1969年3月成立的。这个代表团1972年3月10日由香港进入大陆境内,4月14日离开大陆返回香港。期间他们先后到访了广州、上海、无锡、天津、唐山和北京等地,留下了一批当时中国珍贵的影像资料。这里选了一些约瑟夫教授拍摄的照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境况。
你好,我来为您解答。
汉语言文学与越南语以后就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看你本科学的哪个专业,我认为继续读本专业比转专业稍好一点,当然也可以换专业。其次你要想想自己想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以后就业主要是教育,编辑,教师等方面的工作,还是考公务员的热门专业。
而越南语专业是小语种专业,比较紧缺,主要工作是去外贸公司,也可从事翻译等工作。
你可以多跟同学、老师交流一下,毕竟你们更了解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就业情况。
广西一位家长发文,称现在很犹豫要不要去读,想复读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450多分要交一万一个学期,460多分要8000元一个学期,现在真是进退两难,不懂取舍了。大家觉得文科460多分去复读好还是去读广西外国语学院好?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从该家长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对孩子的这个成绩是非常不满意的,想让孩子复读,但是又觉得复读的费用太高了,负担不起。这种情况,我建议是看孩子的选择,一切遵从孩子的意愿。看了一下,该孩子是被广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这是一所普通民办本科院校,该学院的重点专业有泰语、越南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但是学费较高,生活消费较高。综合来说,孩子高考460多分,想要复读考一个好学校难度较大,能有大学读就不要复读了,将来让孩子考研提升学历。#头号周刊# #大有学问#
秋水共长天
2022-11-261986年5月,杨振宁去医院看望病重的邓稼先。聊天中,杨振宁问邓稼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给了你多少奖金?”当时,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回答说:“奖金是10元”。邓稼先听后补充说道:“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以为是开玩笑,许鹿希解释说:“这是真事儿。”1985年,原子弹特等奖奖金总共是1万块钱。单位平均发放,每个人都有份。分成三个等级,10元、5元和3元。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过程当中,邓稼先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工作者之一,自然拿到了最高档——10元。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是他的六世祖,父亲邓以蛰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任教,是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寓意在于:禾之秀实曰“稼”,预示着根植、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并造福民众。
从5岁起,邓稼先就跟着父亲,在北平读小学,后来又考入了北平崇德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即使如此,在北平上学的这几年,也给邓稼先的英语、数学和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为了躲避迫害,邓稼先途经上海、香港、越南等地,来到了昆明。在这里,邓稼先考上了刚刚搬迁到这里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学校成立于抗战最困难时期,由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可想而知,学生们得有多优秀。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邓稼先完成了4年的大学学习生涯。
毕业后,年仅22岁的邓稼先,成为了北大物理系的助教。1947年,邓稼先取得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在好友杨振宁的建议下,邓稼先选择了位于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这所大学的理工科水平排在全美前10,关键是学费还低。
在这所大学,邓稼先选择核物理专业,师从荷兰人德哈尔教授。1950年8月,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因为取得博士学位时太过年轻,邓稼先也被称作是“娃娃博士”。出色的学习成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起初,美国方面本来想用优异的条件,将邓稼先留下来。但是,对于立志报效国家的邓稼先来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别。”1950年,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一周,邓稼先便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想放一个大炮仗,你想不想参加这项绝密的工作?”对此,邓稼先义无反顾地表示同意。后来,当邓稼先得知他研究的是原子弹时,激动得彻夜难眠。
当时的条件很差,只能用算盘进行非常复杂的理论研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往往要采用三班倒的形式。面对时间的紧迫性,邓稼先常常说:“唉,一个太阳真不够用!”
1979年,在一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情况。邓稼先深入事故地区,找到了未爆弹片,因此受到强烈的辐射,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1985年7月,邓稼先因为患上直肠癌住院,1986年7月29日逝世。享年62岁。
有关于邓稼先的故事,被收录在《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10册书中。除了邓稼先,还有我们所熟知的钱伟长、钱三强和钱学森等10位科学家的人生励志故事。
作为新中国第1代科学家,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很多人都说,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无论哪一种精神,都可能会成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之源,并伴随孩子一生。
我认为,想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孩子,使之成为国之栋梁。这一套给孩子的“中国榜样故事”丛书,非常适合用来教育孩子。
1.老一辈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艰难,被西方国家全方面打压。面对这样的压力,他们奋起直追的精神,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求知欲。2.老一辈科学家鲜为人知的故事,将平凡而伟大的生活画面,以精彩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来,让他们可爱的一面跃然纸上。3.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为人先、谦逊朴实、团结协作的崇高品质,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为了方便大家,我把这本书放在了下面的卡片当中。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