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大学里的奖学金是应该给那些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应该给那些经过全班投票选出来的同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各个学校的奖学金制度不一,但是以学生投票为唯一标准有失偏颇。但也并不意味着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就绝对准确。奖学金的标准应包含学习、品德、能力等部分细致规定。
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当然是避嫌以保证公平公正。题目叙述中已有违背之嫌,但此种全班投票奖学金制度竟然在大学中依然存在,此种情况有必要向学校提议重新进行奖学金发放制度拟定。
我们班就是按照考试成绩排,从前往后依次获得相应的奖学金
奖学金,顾名思义,是用来奖励学习的,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学习成绩好的。
因为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奖学金都看专业成绩。先来介绍一下,奖学金有很多种类,我仅以几个为例稍作说明,其中学业奖学金是奖励给专业成绩优异的同学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奖励给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创新创业奖学金是奖励给大学期间自主创业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的······搞清楚是哪种奖学金你就能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自己是否有资格,如果有,就可以对老师进行反驳或者向领导反映(建议心平气和地跟老师谈,和平解决是最好的结果)。
家庭情况跟大多数的奖学金评定没有关系,家里穷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我觉得成绩跟出身并没有多大关系,成绩好家庭情况就一定好吗,出身寒门的同学奋发读书,成绩同样优秀,豪门子弟不学无术的比比皆是。
投票选举,我觉得并不完全可取,那样选出来的可能是人缘比较好的同学,而偏离了奖学金的本来目的,同时,本身奖学金评定就会把名单进行公示,有意见完全可以投诉。投票有一点是可取的,就是助学金,因为很难查证,所以有一些学生撒谎说自己家很穷而骗取助学金,而生活中花钱如流水,浪费国家资源,就这一点,贫困生的评定可以投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意见或者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大四的助学金来了喔~(开心[得意])
在学校里拿的助学金远比奖学金多(惭愧[泪奔])
我们学校的评选还挺复杂呀~
每年都要重新交证明材料重新入库贫困生
然后班上投票(参评人员用匿名编号)
我觉着这种方式还挺好的呀~
不然上台说自己家的情况(有点尴尬呀[捂脸])
我认为应该分给那些需要的人。不是道德绑架,奖学金顾名思义是奖给学习用途的学生,让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般来说,奖学金都是奖给学习成绩好的。其实不应该局限于“智”这个层面。还是要突破这个层面进行多方面考虑才对。
前面我也提到了,通过三本学历本身,哪怕三本本身的国家奖学金,也并不能证明自己到底有多厉害,毕竟菜鸡互啄对吧。所以,我们必须拿出和全国大学生都PK过的证明来,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并没有HR他们想象地那么差。
比如在奖学金这一块,有一些特色奖学金可以考虑申请,一般学校其他人甚至是老师可能都不知道这些奖学金的存在。比如团中央下面的中国电信奖学金和新东方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虽然也有投票等不友善环节,但是至少是省厅级往国家上面推送,比学校自己蒙着头评的国奖含金量高多了。除了这些,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找其他奖学金申请。其实给一个窍门,你看看你们地区较好学校的学生,都有哪些奖学金可以申请,如果有机会,自己不妨去试一试,奖学金多样化也能体现你自己的本事。这些综合奖学金必须是和外校甚至外省的人PK才可能获得。当然,清北等顶级名校的私人奖学金就和你没啥关系了,好在一年拿1个或者2个综合奖学金就差不多了。
其次谈谈学分绩的问题,不管是几本院校,学分绩还是尽量高一些,但是我也不是要你刷到每一门包括自己不喜欢甚至不擅长的科目都95+,只需要总学分绩3.7+或者均分85-90(90+最好),即可。这样万一你申请出国,这一块也不存在劣势。但是不管怎么说,年级第一能争取尽量争取一下,如果能在简历当中写进去这个头衔,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或者找到了其他风口,请均分也别低于80分,很多地方80是一个很基础的门槛。
下面谈几个最容易区分好学生的指标,英语水平,学科竞赛成绩,以及科研/项目。虽然我这样写貌似三本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和985学生打平手,但是三本学生还是存在很多硬伤。以上三条,三本学生能达成一样不容易,达成两样基本上去985混也问题不大(一般考研去985或者保研,二本、一本、普通211这样的学生最多),达成三项的几乎都不存在了。
第一个英语水平,很多三本的同学,可能四级都过不了,更不要说六级了。不管你在几本读书,除非你能拿出雅思或者托福不错的成绩,就不要看不起46级。否则,请好好准备,一直考下去。我一个朋友,在程序设计这一块的水平,基本我们赛区TOP10水平,很多还不错的公司都给了面试资格,但是他四级都没有通过,HR甚至给他有条件offer了,只要过了4级就可以来我们这上班。一些更好的企业,用了6级去卡他。不过,最后他去国防科大了,归属也很好。关于雅思或者托福,大城市的孩子,家里有点闲钱的可以去考。现在雅思托福考试越来越贵,基本上一场考试就是一部国产手机,不建议刷太多次的分,最好一考就过。如果要出国,就更没什么说的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英语几乎是最容易看出一名大学生在什么层次的学科,好学校直接英文授课,差学校英语教学基本不如高中。英语竞赛个人建议参加外研社杯的比赛,含金量比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出不少。当然英语本身还是运用为主,比如你如果能看懂外文教科书或者文献,那么你会感觉到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总之,在国际化的今天,学会英语我认为比学会任何一件技能都要重要。包括数学,是的,你没有看错。
秋意浓情
2022-11-25#同学你好#
【开学季!大学学姐:大一新生入学后与这4类人搞好“关系”,千万别“得罪”他们,否则会吃亏!】
2020年高考季已经接近尾声,很多考生都已经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他们而言,接下来就是准备好开学事项,做好开学季的准备。
从以往大学生们的经验来看,在新生入学后,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大一新生,笔者认为入学后,最好与以下4类人群搞好“关系”,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类:同寝室室友
在大学期间,如果评选最难忘的人,或者说最亲密的人的话,同寝室舍友绝对是首选。毕竟,大多数学生在宿舍里的时间是最多的。
在笔者看来,一般情况下大学同寝室的室友基本上就是自己一生最好的同学、挚友,而且在大学期间还要跟他们朝夕相处三四年,如果跟他们的关系处不好,想想自己日后的大学生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性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提升,要学会包容、理解,这毕竟也是进入社会前的一堂“社会课”。
第二类:辅导员
如果说同寝室室友跟你最亲密,接下来应该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说像中学阶段的班主任,但他又不会制管理一两个班级,往往会有好几个班、甚至好几个系的学生归他们管理。因此,辅导员也将是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管理者。
在笔者看来,辅导员对于所管理大学生的管理权限非常大,在助学金、奖学金、入党、优秀学生评比等各项表彰荣誉,均由辅导员掌握着最终决定权。虽然有大学生会觉得这些均需要全班同学公开投票等,但是这些所谓的民主评选不过是形式罢了,真正的决定权还在辅导员手中。
因此,与辅导员搞好“关系”非常有必要,否则会让你吃不少亏。笔者也曾有过亲身感受,当年在学校入党,就因为没有与辅导员形成“亲密”关系,两次在班级高票评选的基础上,落选了入党名额。
第三类:任课教师
不少人都会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就可以没有这么紧张的学习氛围了。殊不知,真正上了大学,根本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即使有“轻松”的大学,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所谓“轻松”的大学,基本上都不是真正的名校,像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实力比较强的大学,他们的学生学习压力比高中都大,学习劲头也是非常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注意到上了大学,自己的学习成绩依然非常重要,这都与奖学金、优秀评选、入党及未来的就业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另外,大学期间如果学习成绩没有及格的话,就要参加补考,如果补考还没有通过的话,可能就要面临重修。要知道重修还不及格的话,就会导致无法如期毕业,甚至出现肄业的情况。
因此,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就会显得非常重要。毕竟,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有时候及格或者不及格,任课教师会有非常大的话语权。
第四类:学生会的同学
进入大学之后,我们会非常快的听说,大学里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学生会了,毕竟学生会属于学校“官方”最认可的,而且也与学校团委、辅导员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在学生会的同学一般都是辅导员、系主任以及各个教师们的“小助手”,他们跟老师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另外,他们还会承担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等职责,这也就会对学生的管理、日常表现起着绝对重要作用。
因此,最好别得罪学生会的同学,如果得罪了他们,可能会被到辅导员及系主任等人那里说上几句话,肯定会免不了一顿品评,影响到自己在辅导员及系主任等老师们的形象。同时,得罪了他们,如果他们经常以学生会的身份找你的麻烦,那就更“惨”了。
#微头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