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临床医学专业,二战考研落榜,怎样才可以继续医学道路?

想咨询一下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二战考研落榜,怎样才可以继续医学道路?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淡定人生

    考研大连医科大学外科经验分享
    21届三战考生,本科锦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报考大连医科大学 外科学。初试分数340分,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朋友少走弯路。
    初试经验分享
    其实我的考研过程可以算是学渣逆袭。大学期间成绩平平,由于贪玩导致我基础很差,考研学习非常吃力。二战失利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甚至考虑了去找工作,但是父母一直在背后支持我,所以决定再战一年。
    一次偶然机会听同学说大连李睿医考,初期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大连。到了这里以后,第一面见的是胡老师,老师比想象中还要和蔼,他亲切地问了我的个人情况并为了制定了大的方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让我不安的心放松了很多。当天晚上我还见到了我的班主任夏老师,还有助教老师。在这个集训营每个学生会根据你的个人情况为你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们会全程帮助每个人,不光在学习方面的知识,还有心里的疏导。在这里我们住的是万达公寓,在窗户往外望就会看到海,楼下就是万达,无论是购物还是散心都很方便。我还遇见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鼓励,一起努力学习,比在家学高效的多。自习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24小时的空调,每个教室都有饮用水和咖啡茶叶,环境足够舒适。上课是在另一层楼,虽然教室很大,但是同学们都能看清屏幕,听清老师讲话。
    外科我觉得听李睿老师就足够了,李老师的讲课风格幽默细致,而且讲课过程中还会穿插别的学科,让你把各个知识点串起来,毕竟医学各个学科很多都是相通的,把这些弄明白了,对知识的理解有着质的提升。
    内科马威老师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只讲考点和临床最关注的重点。内科考研临床性很强,个人不建议只有半年复习时间的同学看课本,马威老师的内科框架非常有条理,其中填补的细节内筒更是全面细致,非常有利于拿分。
    生理应该需要反复,细致的去学,同样半年复习时间的同学不建议看书。生理这门学科常学常新,有些知识点不是一次就能掌握。建议跟着杨老师记笔记,课后反复去背,并且多做些题。
    生化应该是每个同学最头疼的科目,个人建议生化的学习应该提前,不要想着最后去背。生化有些知识点很难很绕口,放到考研后期去学很容易学不明白,记不住,会影响心态 。李婷老师的生化课程覆盖面最广,课时最长,考点最多。跟着老师静下心来学,生化其实没有那么难。
    病理可以完全信任聪哥,李聪老师只讲考点和技巧,跟着他学,省时省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拿下足够多的分数。
    英语学习背单词是重中之重,每天都要坚持背。在大连面授阶段每天早晨都会有单词测试,平时做题遇见不懂的也可以问助教,后期还有英语老师批改作文,对于英语不好的我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考研这条路,注定不是轻松的,所经历的寂寞和忍耐只有自己明白。现在好好努力,一切都来得及。建议各位同学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规划,有一个明确的每日任务列表去完成。最后预祝各位朋友一战成硕。

  • 教育

    本科现在的确不好找,今年准备毕业。考博没门路,就业压力也大,大医院我这专业只要博士,地方三甲都是硕士起步,成不成关系是主要因素。所以觉得读硕士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想在县城的话),这几乎是去三甲医院的最低门槛了。这是我近几月经历应聘感受到的客观事实。

  • 最美

    冲出重围,圆梦复旦,家有考生必读
    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我的外甥2021年毕业于中国医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去年考研报考的复旦研究生,没进面试;今年二战,终于圆梦复旦。

    这一年的备考,孩子承受多少只能靠我想象,我二姐和姐夫虽然没去考场,也备受煎熬。
    孩子的梦想在大人眼里总是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去年考研,孩子就报考复旦,一个专业全国就招10个人,在报考时,我们就觉得没底但是没人敢说,只有他的妈妈我二姐,当年那个东北师大的高材生,背后说“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底气,还敢报复旦”。
    真是一物降一物,平时说话爱教训人的二姐,面对儿子的选择也只能背后小声嘀咕。
    大五那年,我外甥一边实习一边备考,准备时间略显不足,没有达到复旦面试线,但是超过国家线一大截,考本校的研究生绰绰有余。宿舍4个人,3个人考的本校研究生都上岸了,唯独我外甥选择二战。
    六月末,酷暑难耐,孩子将行李寄回家,就一个人去了北京的考研培训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考大战。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不眠不休的刷题测试,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不断提高的专业成绩,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迈进。

    2022年的考研报名前夕,碰巧我们去北京,已经大半年没见到外甥的这些爱操心的姨们,舅们坐不住了,纷纷发表小范围的意见,“是不是降低标准,重新设立一个目标?无论如何,今年得考上。”“就是一个研究生文凭,学校差别不大。”“他的高中同学都工作了,大厂年薪几十万。将来还要读博士,毕业快30岁了。”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今年的志愿报考,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干扰,我外甥的志愿依然是:复旦大学。
    二月末发布成绩,对比去年应该能进面试线,当时的葫芦岛疫情刚刚有所缓解,我外甥就马上奔赴上海投奔亲戚,怕耽误了复旦的面试,结果赶上了上海的疫情,在网上完成了面试并顺利通过,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但对于复旦录取通知书,对于两年的痴心不改的坚持,这点小小的苦难实在是微不足道。

    作为长辈,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外甥,整个备考过程,从来没怀疑过自己,更没怀疑过自己的目标,他只负责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清晰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能吃苦,不走捷径,最终他苦尽甘来,如愿以偿。
    志高人胆大,做别人不敢做的,突破舒适圈,也算是一种成长。夏已至,花绽放,果实已在路上。家有考生的家长,莫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教育

    闺女今年二战考研,去年报师范类未果,今年换方向报医科大本校研究生。这也就罢了,前天突然又提出一个无语的问题,即使考上了也搞不清就业方向,这算啥事?只能告诉她,先保证有学上,拿到学位再说,这么做对吗?[晕][晕][晕]

  • 沉稳风度

    鉴于这个提问 问题的核心是要继续从医

    我说说我的看法 想继续从医 有两条路 我先说哪两条路 然后是两条路的走法 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第一 就是考研 大多数医学生都考研的 一战失败继续二战 二战失败找工作继续三战 考研的核心是怎样学习才能让自己考研成功 我现在可以肯定的说 只要想考 决心想考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医学要从基础出发 其实最简单的复习方法 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快的 最有效果的 如果想一定考研成功 可以找我们

    第二 就是参加规培 规培后参加执医 获得执医证之后就可以当医生了 这条路规培是三年 然后规培之后 进的医院 就不能像考研毕业之后进的医院好了

    大家还有什么关于什么问题 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