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北京高校欠我在职研究生的学费,我该怎么加快这件事的进度?

想咨询一下关于北京高校欠我在职研究生的学费,我该怎么加快这件事的进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坏人。

    群里顾问?上的是社会上公司办的那种班吧,人家是商业行为,跟高校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 淡定生活

    对于这种事情,最好是不要口头去说。因为,别人听了,打个转身可能就忘记了。最好是写一个申请。把这件事从头至尾简明扼要的说清楚,说明自己为什么要退费。然后,把申请递交给相关部门,自己拍下照片。剩下的就是等待了。这样,请领导到批准也有个签字的地方,也保证不会忘记。但你要有个记录和照片,以免他们给你搞丢了。

    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追问了。如果想加快进度,除了用上面的进度外,还要经常电话问询,甚至直接上门追问。如此,就会快的多。

  • 沐馨

    朱永新:“双减”落地需经费保障,对教师提升学历应给予补偿
    #2022年全国两会#2022-03-02 11:27:0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早晨5点起床读书;上午8点45分出发去中央统战部,参加年度重点调研选题介绍会;下午2点,参加参政议政部的部门工作会议;下午3点半出发去友谊宾馆做核酸检测;下午4点半到达驻地……”
    3月1日,2022年度“两会”专栏“永新日记”开始更新,这意味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进入“两会时间”。从2003年履职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朱永新每年“两会”都不间断更新日记、手记,近十年来,他每年的履职实录都能构成一本书的体量。
    今年全国“两会”,朱永新延续了以往对教育的关注,他共带来10份提案,其中7份与教育相关,包括建立国家英才教育体系、完善“双减”政策背景下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此外,今年是他连续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第20年。
    英才教育不违背教育公平,为超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今年,朱永新的提案中,首次出现一个特殊教育领域——英才教育。英才教育的对象是英才(也称“超前”)儿童,他们从小表现出有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朱永新称他们为人力资源储备中的“富矿”,并认为,能否开发好、利用好英才儿童这一稀缺资源,涉及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
    朱永新指出,英才儿童在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方面与常态儿童具有显著差异,英才教育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并不违背教育公平原则。
    朱永新观察到,与美、英、德、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中国的英才教育远远滞后。一方面,中国缺乏从低年龄段开始直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英才教育完整体系;另一方面,目前面向部分学业优异青少年开展英才教育的重点校和重点班,在培养方向上出现严重偏差。
    因此,他建议,中国应制定“全国英才教育发展规划”,从政府管理、财政支持、英才甄选程序、英才教育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师培训、项目评估等各个方面,整体设计、全面规划英才教育的政策体系。比如,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贯通的英才教育系统,为不同教育阶段的英才儿童提供“全覆盖”的特殊教育服务。
    推进“双减”政策,需要配套经费保障
    针对去年以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双减”,朱永新关注到,政策推进以来,出现相关保障不到位,教师负担加重,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也将就“双减”政策提交建议,呼吁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和保障。
    就此,朱永新介绍:“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1个小时以上”“课后服务的质量缺乏完备的监测保障”“有的地方,一个课时的课后服务只给教师发5元补贴”,这些都是“双减”落地以来出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
    对此,他建议,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并对在职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比如,指导教师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中实施综合且个性化的发展评价等。
    此外,朱永新还建议,应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经费充足。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对提升学历的在职教师给予适当学费补偿
    教师队伍建设是朱永新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期间,他曾提交过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加快推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等提案。
    今年,在《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的提案》中,朱永新提到,中国目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今后或将制约2035年实现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目标。
    因此朱永新建议,应出台专门的政策支持本科及以上的师范专业建设;逐步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保障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权益;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层次,探索建立“4+2”教育专业本硕贯通培养体制;对提升学历的在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学费补偿;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国家层面的在线教师教育平台等。

    5年提交近30条教育类提案,连续20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据南都记者梳理,朱永新在本届政协委员履职期间,5年共提交教育类提案30余件,内容涉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育发展、公益在线学习平台、残障儿童就学、乡村教育振兴等多个方面。
    此外,今年已经是他自2003年开始,连续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第20年。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朱永新曾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2020年,他的提案题目为《建立国家阅读节,用全民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公平》。
    今年,朱永新仍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并表示:全民阅读能够夯实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他认为,“推进全民阅读,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基础、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实习生 张雨 发自北京

  • 陈....

    你申请退费那还上不上在职研究生了。

  • 沉稳如山

    青岛大学一研究生五年未完成学业要求学校退学费[震惊]你站学校还是学生?[狗头]
    本人于2015年考入青岛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并缴纳学费三万元。学校仅在2015年开学后组织过几次(约2-3次)上课,后从未组织上课,且一直未提供任何实验设施、相关软件和学习资料。在2018年组织过一次毕业论文的开题和导师分配,但仍未提供任何专业实验条件和学习条件。
    眼看五年过去了,因学校未尽到培养责任,我的专业学习仍未取得任何支持和收获,现提出退还学费要求,合法合理,但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互相踢皮球,几天过去了仍未给予重视和处理办法。
    现向山东省教育厅反映此事,望省教育厅能够督促青岛大学将我的血汗钱退还。
    [狗头] 官方回应来了
    青岛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
    青岛大学回复:我校收到转发的“青岛大学2015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因学校未尽到培养责任申请退费问题”投诉后,学院非常重视,由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张洪信副院长及车辆工程硕士学位点对该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实,答复如下:
    一、关于该生提出“学校仅在2015年开学后组织过几次(约2-3次)上课,后从未组织上课”。
    我学位点于2016年9月底完成了英语、政治、知识产权的教学;2017年12底组织完成了数值分析、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振动理论、现代测试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车辆系统动力学、专业英语、实用可靠性工程、机械CAD/CAM技术、智能车辆等课程的教学。
    该生仅参加了英语、政治、知识产权的学习,并取得成绩。
    学位点通知该生参加其它课程的学习,但是该生未按学位点通知要求参加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关于该生提出的学校“一直未提供任何实验设施、相关软件和学习资料。在2018年组织过一次毕业论文的开题和导师分配,但仍未提供任何专业实验条件和学习条件”。
    该生参加了2018年我学位点组织的学位论文开题,并初步确定了论文题目。学位点同时督促该生尽快补完未参加的课程学习。
    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属于在职学习及在职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根据全国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制定的《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学位点没有提供其完成学位论文相应研究条件的义务。当然我学位点仪器设备与软件条件都比较齐全和先进,任何时候都可对他开放使用。
    三、关于该生提出的“眼看五年过去了,因学校未尽到培养责任,我的专业学习仍未取得任何支持和收获”。
    该生至今未按学位点的要求补完多门课程的学习。
    论文开题后,导师于2018年9月17日给该生发了论文模板,让其参照模板格式撰写论文。在导师多次督促下,2019年4月4日,该生给导师发了论文初稿, 2019年4月8日导师将论文的修改意见及论文批注反馈给该生,论文从内容深度和格式上均达不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时,导师给该生提供了与论文内容有关的参考文献供其参考。
    2020年2月,导师再次与该生沟通论文完成情况,该生于2020年3月11日给导师发了论文,导师当天就给该生反馈了具体论文修改意见,让其就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2020年3月14日,该生将论文再次修改后又返给导师,当天导师便给其反馈了具体修改意见。
    2020年3月17日,为了更好对该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把关,导师又请学科点其他导师对其论文进行会审,认为该论文内容和深度仍达不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并将论文会审修改意见反馈给该生,让其进一步完善论文。
    2020年4月导师又进一步与其沟通论文,该生说论文还没有改好。导师督促该生抓紧完善论文,但是至今该生未将修改完善的论文发至导师。
    综上,学位点和该生导师已尽到了培养责任,但该生由于自己个人原因未按要求完成专业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该生的投诉内容与事实不符。#青岛# #青岛身边事# #青岛爆料# #青岛头条# #大学# #考研# #研究生#

  • 撩人心.

    高校“超期硕博”现象引关注:有研究生十几年未毕业

    研究生“超长待校”十几年却始终无法顺利毕业,高校掀起“清退潮”,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近年来,高校“超期硕博”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资源被挤占、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社会讨论。

    硕博“超长待校”,成高校“拖油瓶”

    2021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113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超期最长的一人为2004年入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超期11年。

    这并非高校第一次因清退“超期硕博”引发社会关注。2021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拟清退2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14名。2020年,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先后公布超过1300名拟退学研究生名单,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8年至14年不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

    记者调查了解到,“超期硕博”现象正在挤占高校教学资源。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告诉记者,一流学科点的研究生导师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3名硕士,即使所有学生均正常毕业,在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1名导师同时辅导15名甚至更多学生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导师精力、实验室资源等也只是勉强够用。若有硕博“超长待机”,高校教学资源只会更加紧张。


    中部地区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需要每年为“超期硕博”办理延长学籍的手续,如果年年“心软”,办手续的学生越积越多,将不断增加学校管理成本。同时,多所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会根据研究生的毕业率来评定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并在招生指标上进行相应调整。这样一来,高校也只能清退“超期硕博”。

    坚守底线,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记者了解到,“宽进”学员“严出”难毕业,是“超期硕博”现象频发的重要诱因。过去,MBA、EMBA等专业未被纳入研究生统考范畴,这些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门槛普遍低于全日制研究生,而学费普遍高于甚至两倍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易和收费高这两大特点,使得部分高校一度热衷于招收此类研究生。

    中部某高校相关负责人说,某次学校一次性清退上百名超期研究生,其中超过一半来自MBA学院。这些学员大多为2016年MBA统考前、2017年EMBA统考前招录的在职研究生,超过了学校规定的“硕士生5年、博士生6年”的最高在校学习年限,属于“宽进”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在职研究生往往因学术能力较弱、精力分配不足等因素,在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严出”大环境下难以顺利毕业。

    一名曾就读MBA的学员表示,他们的精力主要被家庭、工作占用,毕业难度不小。但比起一纸学位证书,大家更在乎的是读研带来的人脉。

    “学位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坚决清退过度延期未毕业研究生,是高校应坚守的底线。”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从人才培养规律看,高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较为宽松,通常硕士生为4~6年、博士生为6~8年。如果研究生在此期限内无法达到预定培养要求,表明其缺少教学可塑性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受访专家建议,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准入门槛,优化生源结构;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监测体系;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变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