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请问大家,茶学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陈兴琰,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和茶树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奠基人。
1911年出生 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
1994年《茶树原产地一一云南》中两个发现
一、儿茶素总量: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
复杂的酯型儿茶素(产生涩味):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
简单儿茶素比例(产生收敛性):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二、原始型大茶树的亮氨酸含量比较矮小的栽培型茶树高,更容易让身体发热。
亮氨酸的作用包括修复肌肉,控制血糖,并给身体组织提供能量。
亮氨酸是最有效的一种支链氨基酸,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损失,因为它能够更快的分解转化为葡萄糖。
茶学专业大致分为:茶科学和茶文化学。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30所,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 茶艺茶道 茶文化经济 茶文化与贸易 。
就业前景:
茶学比较偏理科,主要是研究茶叶种类和培育方面。
茶文化比较偏文科,主要研究茶叶文化和销售方面。
世界茶叶的80%产在亚洲,我国作为茶叶故乡,茶业、茶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进步,茶消费逐渐年轻化、多元化。茶产业也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健康、休闲、生态方面都涉及。所以,感兴趣的孩子可以考虑,就业前景应该会越来越好。
1.工作内容—服务员,端茶倒水。是的,看上去听上去挺文艺的“茶艺师”,事实上在茶楼经营,茶叶销售中,就只是一个和酒店服务生一样的培训成本低,更换成本低,企业用于盘剥的销售和服务人员。茶艺师的职业资格很好获得,考试那叫一个水。基于茶楼茶馆的市场现状特别是服务对象,真正能用到“茶艺”的机会极少,就算旅游接待中也是无意义的重复。所以茶艺师们在一个地方的就职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能升级到管理层的,要么平庸终生,要么转行。原因有那么一些,看完下面的或许能够明白一二。
2.学习提升。基本上都是熟悉了该营业场所的业务操作之后就迅速上岗,这个时间一般只有几天。企业如果需要管理,人事,物流等等,都不会考虑培养一个完全没有这方面基础的茶艺师。至于对茶文化和茶学知识的更多实践和深入,则是完全没有的。纵使是偏向文化,旅游等高端场所的茶艺师,也只会学到各式杂乱的“百科”类信息,正规的培训不会有。业务素质也就止于“略知茶叶”的服务员。
3.待遇。基于1和2点不难看出,待遇一定是很低的,一般是比较低的基本工资加上提成,在北京也就是缴纳社保前2500左右。近来八项规定等高压之下,茶行业同酒行业一样极度萎缩。比如我所在茶楼201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比起2013年缩水50%以上。所以提成的多少可想而知,就算在13年业绩好的月份,领班的工资也只是缴纳社保后3000出头。工资这么低一是因为茶楼不好做,今年茶楼关张的比比皆是,二是工作性质决定了绝大多数茶艺师的工资不会比酒店服务生高。
4.职业发展。一般是三条路:第一条,在达到一定工作时间,又恰好运气好的情况下,能升任楼面或者公司的经理,也就是管理人员。这是需要强业务素质,极漫长和特别需要运气的,强业务素质一般是和茶艺无关的营销和管理能力。需要运气是因为基本上升职之路面前挡着你的,是在目标职位上已经待了很久并且根深蒂固的家族企业式领导,以及特别稀少的需要茶艺师来管理的职位。家族式管理是中国绝大多数茶楼的现状,即使你特别优秀,也会被老板的亲戚比下去的,因为本来管个茶楼也不需要多么优秀。第二条:为自立门户累积经验。这是多数茶艺师的道路,自己积累了足够多的人脉和经验,离开公司单干。这条路也是许多文人情怀的茶艺师们养活自己又继续混于茶界的办法了。在这个混乱的市场杀出一片天,这我也在学习就不妄加评论了。第三条:改行。有多数的茶艺师们最后都选了离开茶行业。
#高考#
几个冷门专业,有些就业不错。
动物医学不错,现在养个宠物都比养娃贵[捂脸]
殡葬,茶学,休闲体育更需要实践经验,这些专业更适合设置在职业院校。
我一个高中同学清华大学核电专业毕业,可惜毕业后就没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女孩子可以,男的可以做业余爱好兴趣培养出来的
坏人。
2022-11-25我家小孩(女孩)被湖南农大录取调剂到了茶学专业,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希望听听大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