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丫头被黑龙江大学朝鲜语专业录取了,请问下这学校及专业好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丫头被黑龙江大学朝鲜语专业录取了,请问下这学校及专业好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秋色宜人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礼堂里举行第一次授衔典礼。周恩来特意交代摄影师:“一定要把主席给李贞授勋的镜头拍下来。”在这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中,李贞作为唯一一位授衔的女将军,尤为显眼。

    待李贞行过军礼后,周恩来亲自把少将军衔命令状交到她手里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1908年,李贞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两间茅草屋。

    当最小的妹妹刚出生没几天,父亲就病逝了,为了孩子活下去,母亲把6岁的她送去一户富裕家庭当了童养媳。

    然而,那户古姓家人并没有真正把她当成儿媳妇,而是一个使唤丫头,整体被人打。

    她想反抗,但自己力气太单薄,越反抗,受到的毒打越严重,于是她跳进了池塘,宁死不屈。

    所幸的是,邻居们救下了这个倔强的女娃,一位老婆婆流着泪对她说:“女人就是女人,女人生来就是受不尽的苦啊。”

    她依然倔强地说:“我不信,女人也有女人的路。”

    就这样,不认命的她心中有了一股气,这股气让她选择活着,然后寻找出路。

    18岁那年,加入妇女协会的李贞不再回婆家,而是剪了齐耳短发,成为了一名工人。

    1927年,接受新思潮的李贞,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游击队员。

    这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叛变”,许多共产党员受到迫害。

    婆家的人在街上看到李贞的通缉令,害怕被牵连,于是一纸休书断绝了关系。

    虽然李贞是个女同志,但她干事风风火火,有勇有谋。

    1928年,20岁的李贞凭着果敢和智慧,担任了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贞和甘泗淇跟随红二军团长征。

    长征途中,李贞被任命为红六军团的组织部长,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做党团工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贞回到敌后方,担任红军党校校长,组织广大妇女同胞参加抗日战争。

    甘泗淇则作为120师政治部主任,一直留在一线抗战,直到抗日胜利,解放战争爆发。

    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成立,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李贞任政治部秘书长,两人一起参加了解放大西北、解放新疆等一系列战役。

    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李贞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然而,还未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彭德怀亲自点名,让李贞又跟随丈夫前往朝鲜,成为志愿军的部队。

    1953年3月,历经激烈的战斗后,李贞和甘泗淇不负众望,又一次完成了党和国家的伟大使命。

    从朝鲜回国后,甘泗淇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李贞任军委防空军干部部长,他们又加入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李贞便主动提出学习,组织给她安排一位教员,她便天天忘寝废食,把字典都翻烂了。

    1955年9月27日晚上,新中国解放军授勋典礼结束后,中南海的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晚宴。

    晚宴中,作为唯一一对将军夫妻的李贞和甘泗淇,无疑成为最瞩目的祝福对象。

    可惜,在这无限荣光背后,总有令人遗憾的事情。

    有些老战友总是遗憾地对甘泗淇说:“老甘啊,你革命了几十年,应该有个自己的孩子。”

    李贞和甘泗淇有过自己的孩子,可是因为在长征时期缺衣少食,孩子早产,一出生便夭折了。

    而产后的李贞,更是因为身体虚弱,仍要坚持走路长征,不幸染病后,便永远失去了再次当母亲的资格。

    解放后,李贞曾丈夫对说:“我不能生育了,不如我们离婚,你再娶一个,给你生个孩子。”

    没想到性格温和的甘泗淇听了,一怒而起:“老婆没了,要孩子何用?以后不要再提!”

    甘泗淇是十分喜爱孩子,平时见了别人家的娃娃,总要抱一抱、亲一亲。

    但他更爱李贞,李贞产后高烧,他因为不能长期伺候照顾,便把莫斯科留学时奖励的金笔卖掉,托人买药给李贞治疗。

    他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行,早已将对方视为最重要的人。

    后来,他对李贞说:“我们没有自己的孩子,但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不如我们将他们抚养成人,也是对战友的回报。”

    李贞听了,立马同意,他们为此放弃市区较好的小区房,特意选了一间近郊区的四合院,收养了29个烈士的遗孤。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人们含泪为她整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是“一贫如洗”——4把用了15 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整整40 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在遗嘱中这样安排她的遗物:一根金条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县,一根捐给甘泗淇的家乡宁乡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存款一分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

    李贞走了,默默地永远地走了,但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女将军。

    #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女将军#

  • 沉稳前行

    黑龙江大学(简称黑大)其实在东三省算是一所比较不错的大学了,在哈尔滨市区和呼兰区各有一个校区,其本身有11个学科门类81个本科专业,还与远东国立大学在俄罗斯境内合建了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66人,博导151人,硕士生导师83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986人。其中“国家级优秀名师奖”获得者5人,在地方高校排名第一(这很厉害的哦)。虽然说不是211、985,但也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就您女儿被黑龙江大学朝鲜语专业入取,肯定是值得高兴的。至于朝鲜语专业,首先是一个小语种,本身其他学校开设朝鲜语专业的就不多,而黑龙江大学的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在全国排名第6位,对于以后毕业后找工作是一个有力优势。其次黑龙江近临朝鲜,毕业后在东三省就业岗位肯定比较多,岗位竞争也不会很厉害,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道喜[赞][赞]

  • 沉稳前行

    学校还可以,专业嘛确实属于冷门专业。主要是朝鲜语使用人群太窄了

  • 陈楚涵Royal.Free

    给《闯关东》挑漏洞
    在这部书里,那王爷对谭鲜儿的态度过于好了,谭鲜儿的身份可是奴婢,王爷和格格那文高高在上才对,前清的尊卑可是泾渭分明,那文再怎么喜欢谭鲜儿,也只能当心腹丫头,主仆怎能有姐妹的感觉?这是作者把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强加于书中人了,不能不说是个漏洞。

    书中还有个情节我很不喜欢,就是救那个日本小孩,救哪国人不行?干嘛非救个小鬼子!旅顺屠城才几年呀?就忘了?换成救朝鲜孩子不行吗?

    听着小说,我就不理解,夏元璋精明了一辈子,一单生意就落得血本无归。想想明白了,他只有一个女儿,要招朱传杰做养老女婿的,他不败家而亡,传杰小两口怎么跟着父母去哈尔滨呀!

    这就是朋友们所说的挖坑垫坑吧。

    还有传武,干嘛非要结婚了才逃走呢?这不是坑人吗?这可不符合情理。订婚时就跑不行吗?想让秀留在朱家也容易,让韩老海在火灾中丧生就完了呗。

    还有鲜儿,当了土匪二当家,应该把欺负她的那个土财主一枪崩了,那多解气!

    作品中的对话很多,例如“那文说”,“传文说”,十几遍的重复使用,这样的文章还是第一次碰到。真有点不习惯。

  • 沉稳如松

    袁世凯夫人中的朝鲜女人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曾两试不第。既两度名落孙山,又不愿留在乡间做土财主,于是投笔从戎,投奔到其父至交吴长庆麾下。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自此,袁世凯开始发迹。
    1885年袁世凯任驻朝鲜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为如夫人。金氏出身望族,世有贵显,原以为嫁给袁世凯做正室,没想到和自己的两名丫头一起做了如夫人。金氏和自己的两名丫鬟就是袁世凯的10位夫人中的3名朝鲜女子,分别是金氏、白氏、季氏
    话说中国的位高权重者还有不少喜欢朝鲜女人的,例如明朝的皇帝就娶了很多朝鲜女子为妃,其中永乐皇帝朱棣和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有不止一位朝鲜女人。
    难道朝鲜女人比中国女人还漂亮吗?还是家花不如野花香的心理作祟?

  • 黑白

    朝鲜语就两个国家用 太窄 在小语种里就业是最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