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法考主观题练习了很久,还是没时间写法条怎么办?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自从去年法考主观考试结束后,基本都是专注于法律专业书籍的阅读,加上实习期间的网课和各种出庭活动,基本是心无旁骛。但最近突然发现,这种方式并不科学,毕竟律师执业,要求的是律师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系统化的共同作用。
于是就又开始了以前的文史类和摄影器材类的文章写作,如果仔细想想写作流程,实际上和办理律师业务有共通性。书写起诉状、答辩状或是辩护词,需要根据当事诉求,通过当事人称述,就是通过研读组织证据,找出适用的法律依据等流程,提炼出说服法官的观点主张。写文史类文章,也是如此,需要从浩瀚繁杂的书籍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提炼出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的中心思想。
我多次说,没有“青云奖”就没有动力,石岛律师和我私聊时笑话我没有格局,其实真不是这样。关键是耗费精力和时间很多,如果没有某种被肯定或是激励,日久就无动力。
最近写篇《“韩信式”悲情英雄魏延之死》的图文,把《三国志》、《三国演义》、日本讲谈社《三国的世界 后汉三国》等相关的资料,已经研读了好久。如果提炼不出不同于流行的说法,会有谁有兴趣看你所写的文章?
不过,通过律师执业训练后最大的收获是,遇事不会有代入感,能够理智冷静的听取不同立场的人对一个问题的说法各异的看法,然后综合各种要素得出自己客观的结论。
这是我这次写文章时最深刻的感受。
说下建造师的阅卷流程和规则
首先是考生答完试卷,然后各省收卷,送到建设厅,建设厅负责把试卷送到阅卷处,然后开始阅卷
客观题为机器阅卷,阅卷时用扫描仪或专用阅卷机快速扫描答题卡,然后计算机自动对比标准答案给分。
所以客观题的判卷标准很简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要求我们考生答题卡一定要填涂正确,切勿漏填错填,相信大家都把这些分数牢牢握在手里了。
▶ 主观题:
主观题的阅卷相对比较复杂,分三个阶段:
1.用扫描仪快速扫描答题卡;
2.计算机根据阅卷要求,按题目组合将答案切割成一个个图片,以批号流水为索引给每个考生建立一系列文件存入服务器;
3.服务器随机地将每个考生的答题图片自动分发给评阅相应题目的阅卷老师面前的终端计算机,阅卷老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
所以主观题判卷标准有三点:
1.书写工整:因为主观题不像选择题那样机器判卷,是人工判卷,人工判卷评分最起码得要判卷人员正确识别你的答案,字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字迹一定要写工整,阅卷老师喜欢字迹工整、版面清晰的卷子;
2.对号入座:所有的卷子在判卷前都要输入电脑,每个老师只负责其中一道题的评分,其他的题目都看不到。因此大家在答题时一定要看仔细,让答案“对号入座”,书写在应该的位置,否则阅卷时老师是看不到的,即便答对了也是枉然,像一些朋友标注的“转第几页”等都要避免;
3.分条作答:考生答题一定要多用专业术语,有条理性作答,不要长篇大论。阅卷老师喜欢言简意赅,答题时能越少字表达出正确的意思就越好,因为判卷主要是看主要的得分点,一道题就90秒钟时间,大约只有20秒左右时间看一道题中的一问,要是判卷人员在这20秒钟,看见你有几个和得分点相近的话,就给你几个得分点的分。如果是长篇大论,可能判卷人员不会去仔细看你的答案,这也从侧面说明你基本上不是太清楚主要知识点才会这样答。而且他们有2分的误差标准,所以可能会直接给你1-2分。
3.通过率
1.随机抽取一万份考生卷预测;
2.根据一万份考生的成绩,检测过关百分比,如过关11%;
3.再对照建设厅制定的过关率看是高或是低,再进行一次测评,(如建设厅制定8%,而实际是11%,那么就会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一个考试通过率。#建造师#
一建口诀
不用写,考试的时候有法条
静以修心丶
2022-11-20今天,几位同行坐在一起讨论学生作答主观题为什么不能分条书写。有的认为是学生无视答题格式,有的认为是学生答题随意性太强,有的认为是考试阅卷不严,有的认为是考生答题缺乏规范意识,等等。应该说,同行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学生能力有限,不会思考。比如拿到一道简答题后,大部分学生经过训练,是知道应该分点作答的,可是,实际作答时,却依然是笼统作答,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学生的分析能力太弱,加之不懂得发散思维,所以,他面对一道在老师看来,很容易分点的题目时,他分不出点来,分不出层次来,即使勉强分出来了,也是前拉后扯,缺乏逻辑。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分点作答,并养成习惯,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做题时,把训练的重大放在学生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上,笔者相信,只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假以时日,绝大部分学生等能做到分点作答。#大有学问##学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