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2017年在职研究生是什么情况啊?

想咨询一下关于2017年在职研究生是什么情况啊?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良心宝贝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

    1、招生对象、报考人群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但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以及未工作的往届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也是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但主要报考人群是在职人员。

    2、专业选择上有所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几乎可选择所有的专业,包括学硕、专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选择部分专硕专业。

    备注:
    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必须满足本科毕业3年,专科毕业5年才能报考。

    另外,法律硕士(法学)专业不接受跨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不接受本科专业是法学的考生报考。

    3、上课时间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采用全日制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一般是周一到周五。

    非全日制研究生:采用业余制授课方式,上课时间多是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集中授课。

    4、学费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学费为8000一年,但部分专硕学费高于学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学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部分名校的管理类专硕(如MBA)学费高达几十万。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同点
    1、毕业即可获得双证,且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即可获得院校颁发的双证:即学位证与学历证。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培养方案一致
    2017年改革之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通知还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取相同的培养方案,并且师资力量一致,不同的只有上课的时间。

    3、都参加12月国家统一考试
    无论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将参加12月的国家统一考研初试。所以考试难度一致。

    4、社会认可度高
    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得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就业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作为限制性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在就业时也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 教育

    2017年之前,在职研究生如何考取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教育部承认的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和毕业要求同其他人一样,不包括大多数人考取的在职研究生、MBA、MPA等。本文只适用于人文社科、管理类的专业,对于理工类偏实际操作,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专业不具有参考性。

    各位公务员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下面我从报考阶段、学习阶段和毕业之后三个阶段告诉大家如何操作。

    一、报考阶段

    此部分重点讲解如何选择学习类型、选择学校和学费、奖学金。

    (一)选择学习类型

    每年的10月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其中有一个选项是选择非定向、定向、委培等学习方式,应届毕业生大多数人在选择学习类型的时候,都是选择非定向,意思就是毕业后没有定向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单位。

    在职公务员选择学习方式时候一定选择定向或者委培这种学习方式,只有这样等你录取的时候,才不会调动你的档案以及人事关系,也就是说可以照常发放工资、奖金。

    (二)选择院校

    本文的选择院校不会像其他文章一样帮大家分析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排名,只会从实际出发,选择可行性比较高的学校。因为工资、奖金照发,评奖评优都样样不落,所以日常是需要两者兼顾的,一方面工作不可耽误,另一方面,学校每天都有课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你选择学校的重点,也就要求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在众多可选择的院校中最好是选择离工作单位比较近的院校(不管用什么出行方式,从单位到学校3h能够到达),在此前提下,才能保障工作和上课。

    复试之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名相关的材料交到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定向培养协议,此协议由学校、单位和考生三方签订,大概意思就是单位委托学校培养该考生,完成培养计划后,考生需要回到原单位工作。而且(划重点)该协议需要单位同意,就像遴选考试一样,需要原单位同意你报考,同样,该协议需要单位同意培养你。

    (三)学费和奖学金

    至于学费,如果单位肯为你负担,那么恭喜你;一般情况下,在没有明确文件依据的时候,单位是不会负担学费,需要自行解决。奖学金主要是看综合成绩,研一奖学金看录取的排名,研二、和研三分别依据研一和研二综合成绩排名发放。

    二、学习阶段

    这部分主要给大家讲解下如何协调工作和学习。

    首先,要正确处理导师和辅导员的关系。导师,决定研究生三年的研究方向,对于你能否毕业手握生杀大权,简单来讲,从你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到毕业答辩,都对你帮助很大。辅导员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上,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顺利通过平时的考核,从而达到毕业的要求,比如有的学校要求日常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辅导员都可以帮你去协调。

    其次,就是要保证完成每个课程的期末考试或者期末论文,确保每个学科都能顺利通过。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研究生同学互帮互助,不要因为奖学金等琐事产生嫌隙,毕竟都工作了,格局要大一些。

    三、毕业之后

    顺利完成学业后,需要把学校的血迹档案放到人事档案中去,职级待遇也会随之增长。

    本文的回答只限于2017年之前在职公务员考取研究生的情况,据我了解,2017年之后,教育部出台新政策,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在职公务员只能报考在职研究生了,在职研究生达到毕业条件也可以取得学历、学位证书。但是好消息是教育部门已经明确发文不得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进行招聘、就业时歧视,尤其是中央、省直遴选考试中,将原来要求的全日制研究生修改为取得XX硕士、XX研究生学历,淡化了全日制的概念,这无疑是对在职研究生的福利。周围好多同事都是通过读定向或者在职研究生,刷新了学历和专业,从而顺利通过遴选考试,步入层级更高、工作环境更好的市直、省直甚至中央部委。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我是嗨新时代青年,希望大家关注我,随时免费咨询公考、遴选、考研等问题,喜欢就点个赞,谢谢。

  • 岁月如梭

    【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求与全日制同等对待,合理吗?】

    最近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视的问题,引起了热议,起因是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教师,在面试环节被取消资格,因为按照学校要求,是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非全在很多招聘中都不被认可,很多单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连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非全也不能参加,或者虽然允许参加,但招聘单位根本不接招。这是现实。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身边都能找到。我有一个朋友,之前考研一所985全日制硕士,进入了复试环节,但最终被刷掉,就被调剂到了该校的非全。他选择了就读。就读期间,以本科身份找了工作,毕业后,也没能以硕士身份就业。

    但实际上,2017年经过改革,非全和全日制的招考标准已经差异很小了,同时考试,同张试卷,同样的初试、复试等程序。现在的非全与改革之前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差异较大,已经接近于全日制。

    当然,我们也不要否认,从一般意义上说,现在的非全,相比全日制,要求还是要低一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入学难度稍低。尽管两者的招考已经统一,但实际上,同一所学校,考非全肯定要相对容易一点,这无论是从实际录取分数还是录取过程都能看出来。

    一方面,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非全的录取分数,一般都要低一些,很多专业都要低二三十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被录取为非全的考生,都是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在考研复试中被刷下来后,调剂录取到非全的。

    最近两三年,这样的调剂生特别多,很多985、211的热门专业,都有这种操作,尤其是非全招生大户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因为非全规模招生很大,直接报考非全的考生根本录不够,所以特别喜欢把落榜的全日制调剂到非全去。

    当然,这样调剂过去的考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就读非全,不少人虽然被录取,依然放弃了,选择了继续报考全日制,这类人中,以刚刚本科毕业的考生居多。


    2、泛泛而论,从培养过程看,非全的要求还是要稍低一点。晚上和周末上课,基本不参与课题,基本不要求发表小论文(期刊论文),大论文(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无形中会低一点,这些,都是事实。

    虽然现在非全的毕业论文也要查重和外审,但审核标准一般来说会低一点,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掩盖。

    当然,从翟天临事件过后,对高校毕业生论文审查普遍趋严的大环境下,非全的要求也提高了,也会出现因为评审不过关而延期毕业的情况,这与之前往往倾向于“放水”有很大的区别。

    总体来看,非全与全日制已经很接近,这个不但体现在培养力度上,也体现在双证书上。非全要求与全日制同等对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区别对待非全并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至于就业市场不太认可,这个没办法,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研究生年年扩招,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非全固然被区别对待了,非985、211的全日制,甚至本科背景不佳的985、211的全日制硕士,也在有意无意中被区别对待了。

    这是市场运行的规律性和选择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就能改变的。

    如何破局?从学校角度说,唯有进一步提升非全的培养质量;从个人角度说,非全们唯有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教育微头条# #非全日制学历应该一视同仁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