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高考分数低,上内地二本好,还是上新疆大学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如果考研的话,建议新疆大学,普通二本考研,最好的也就是普通一本,双一流,考上的人数还少。你上新疆大学,首先可以保研,可以冲击985,上岸普通一本的人数,要比普通二本多很多的,其次就业上新疆大学校招的单位肯定要比普通二本好 。
#话题大发明家##新疆高考分数线为什么这么低# 今年的高考,新疆的一本录取线仅仅比宁夏的录取线高一点,二本录取线和专科录取线都是最低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新疆的教育最差。
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新疆的教育还是有很多值得可取之处。一个地方的教育和这个地方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关系,新疆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疆地广人稀,所以有很多的人移民新疆。这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是从老家搬过来的。这些人的孩子在老家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他们的学习跟现在的孩子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就接触到过,有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在老家不讲普通话,所以过来以后,首先第一个交流就非常困难。
另外,新疆已与内地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教育的输出和输入也是非常的成熟。新疆每年都会派出很多的孩子到内地去读高中,我们都叫他做内高班。要想上内高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通过考试和选拔。但这些孩子去了内地上高中以后,是不纳入新疆的高考的。所以这无形的拉低了新疆的高考分数线。
今年的中考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乌鲁木齐考700分以上的同学有4000多人。文化考试分数750分能考700分以上,可想而知,新疆的教育并不差。
所以很多人说新疆的孩子高考真幸福,其实不然。甚至有很多人想通过高考移民来到新疆参加高考,大家觉得这条道路可行吗?
1623年,王志成了名秀才,可择校却遇到了问题。
王志从小就聪明伶俐,父母及两个哥哥,都省吃俭用地供他读书,王志自己也争气,哪怕就是在私塾读书,也凭自己的才学考上了秀才。
考上秀才后,王志回私塾感谢恩师,可是老师却愁眉不展地问:“你之后还打算在私塾继续进学?”
王志答道:“是的,还是想继续在私塾进学的。”
老师说:“你现在已经是秀才了,按说,我们的知识还是能继续教你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如果能去州府的学院,就更好了。”
王志问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虽然考上了秀才,但是学识并不是最出众的。”
老师说:“就是因为不是最出众的,才需要去州府的学院,在那里,你或许是最差的一个,但是,却真的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在咱们这,是达不到的。”
王志听了老师之言,觉得大有可为,经过老师的渠道,找到了州府老师的同窗,在同窗的帮忙下,王志留在了州府学习。
这里汇聚着更有学识的学子,也汇聚着更谦卑的老师,在此氛围中,王志也如海绵,尽情吸收着知识。
上内地二本还是上新疆大学,在允许的情况下,肯定是上新疆大学,那里配备的老师以及汇聚着来自各方的学生,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就像是做鸡头还是凤尾,那肯定是做凤尾呀!它就是再尾巴,那也是凤的尾巴。
想读211的考生,新疆大学适合捡漏!在广东仅需二本的分数,在新疆就业认可度高!建设大西北[机智]
是不是去新疆读大学特容易。那可不一定,如果你要是到新疆从头至尾把学上,你未必能考过这个分数线,二本都有可能过不了。大环境的师资水平比发达城市要低的多的多的多!
这分数一本在我们那只能上大专。
看看网友怎么说:
不用从头到尾,我邻居今年去新疆的,娃初二,明年过去就晚了。现在新规最少得在新疆待3年吧。说这些都没用,看升学录取率是最直观的。得5年吧。最晚初二第二学期过去,离高考四年半。初一到高三完整学籍,可以高考时报考区内外高校。初二转学籍过来,只能报区内高校。初二过去没用,最后只能报新疆本地大学。
不用上那么久,最晚初三的下学期前转过来就行。不是得6年学籍吗?那你得拿河南的分数去读新疆的大学。整体教学水平有限的话,那得是看你天赋了。到新疆读书,假期回来补课。你也只能假期回来补,不然异地挂学籍被查出来,你这辈子就别考试了。在内地读到初中毕业,再过去读高中。国家教育平台免费学,都是大师级。谁说的,要完整的高中三年学籍。这个方法可行,不过就是有点烧钱,费娃[泪奔]。
报志愿到新疆上大学,分数要比别的地方低吗?你不行啊,在新疆要学骑马射箭呢。新疆首先只会优先招本地,不是好专业才会招外省,每个省份都会优先招本省学子多,外省留一点大家争着有用吗。也不算难,如果在北京你会觉得更容易。这是地方福利,外地人是不允许的。我高考那边我班同学倒数后几名的转去青海考试,最后考的重点一本,在河南的话只能上个一般大专。到新疆报名,请假回来上课。黑龙江更低,更容易上本科。看看青海的。
教育水平不一样。请列举个一二三,什么教育水平不一样?我们也跟着涨涨知识。只要知道有一种老师叫支教就可以了。为什么农村的考上大学很少,城市里的很多?你在市区县城农村上个学比下就知道了。08年高考,考了500多分上了个专科。这个分数线叫河南娃情何以堪。
你去建设新疆呢。290上本科[流泪]。线和录取两码事,想录取卡在线上肯定考不上,考上最低也要310多。唉,310在山东就成放牛娃了。想多了。如果是最末端的本科院校 还会降低几分录取的。教育水平不一样,享受不到山东的教育。少生点儿多好,生那么多干嘛[捂脸]。你报过志愿吗 就算压线 也能有学校录取
只是比较偏远 毕竟还有征集志愿 懂吗。三本二本合一起,300来分说是二本,其实和三本无异,没区别,学费厚厚的,学历薄薄的。当年我的成绩在这边可以上二本[捂脸]。310在河南也就是最后一排的。
500分上985。别看分数线有高低,每个省市区的精英都不差,甚至西藏的精英学子也会送到成都深造。西藏少数民族一个分数线,汉族一个分数线。谁管精英啊,都是整体录取率。新疆没有985。没有985的省份多了去了,台湾没有,香港没有,澳门也没有,西藏没有,青海没有,内蒙古没有,宁夏也没有。分数线低学校分也没降啊。
欢迎报考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大、新疆师大,专业任你们挑[强]。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为啥云南一本文科高到575?河南考生真可怜。从小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江西不可怜吗?你们看看河南录取率高还是江西高。河南清北招生比我苏都多,还有啥可怜的!山东更可怜。教育大省。要求不一样。
我上初中时,同桌从新疆转学过来的,我成绩中等吧,我问她这道题你会做不,她说不会,他后来给我说在新疆,班里也属于上游水平,在现在的班里还不如我的成绩,后来上了一年又转新疆了。
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为啥云南一本文科高到575?
考卷不一,难易有别!整体教学质量有一定行差距。
都想去新疆参加高考了!
这也太低了,新疆理科一本400分就能上,对比四川理科本科分数线426分,400分在四川只能读专科啊。新疆本科线低可以理解,为什么北京也是400多点呢。本科二批290分[吐血],运气好一点,瞎蒙估计都能蒙到这个分数吧。290,在江西一些好点高职都读不了。是啊,你们一家人愿意来新疆,给新疆做奉献吗。
意思是外省的去新疆读只要这个分数就行。为什么每个省不统一百分比来录取本科生呢?这样对全中国都公平。别嫌低,有机会来新疆的学校体验一下就知道了,除了大城市稍微好一些,其它地方教育能力真的很困难。为何新疆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低于文科录取分数线?难道是新疆娃的数学都不行吗[呲牙]。时代变了,想想18年前,哪一个不是寒窗苦读,班里的尖子生才能考上本科,新疆应届考生能考上一本二本的不到20%,450分以下就与二本无缘,老师懒得和400多分的学生说一句话,连看一眼都觉得多余,老师对400多分的学生直接放弃了,只能复读。现在录取分数线低到尘埃里。
就这分数线山东考生表示高考只需一天即可[呲牙]。真想去新疆上学!应该把河南考生移到新疆一部分,缓解一下河南考生的压力!
这届毕业生,睡觉都笑醒了。
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点赞加关注下方留言讨论。#头号周刊# #我在头条搞创作# #2022高考季#
换做是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上新大。
为什么?因为“双 一 流 + 211”。
这两个标签,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安徽卫视一档节目,《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一位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小何,参加了150多场招聘会,每一场招聘会都投递了100多份简历,却大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小何问一位大型企业的人事部经理这是什么原因。
该经理答复:“因为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所以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学生的简历和非985学生的简历分开 放置,招聘会结束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至于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往往就被扫入了垃圾桶。该经理表示,基本上很多大企业,都是这样操作的。
例如安徽省公 务 员“选调生”选拔,明确规定,非985/211毕业生,需要有优 秀毕业生称号,才有资格参与选拔;在很多大型国企招聘要求中,明确规定,非985/211的学生不要。
有一个话题一直被争论:学校和专 业哪个更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一个是名校+普通专 业,另一个是普通学校+有前景的专 业,应该选哪个?
我在深圳已经工作生活了七八年,分别有着世界前百强企业、世界500强公司的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招人、用人的深刻认识看来,我认为应该选名校。
因为毕业后出了社会,求职找工作定薪酬时、内部晋升定职级时,多数都会考虑学校标签这个因素。
结合几年的考 研、考MBA学习经验,我比较深刻意识到本科学历对终身职业和创业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根据考 研导师的见解,我粗浅地把本科学历分这几梯队:
一梯队,北清复交;
二梯队,985、211、双 一 流等标签的重本名校;
三梯队,其他本科。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纠结了个把月,后来发现一个事实:只要不是一二梯队,在参与社会竞争时,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后话:作为互联网行业、就职于大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我也切实感受到红利的增量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求职大军把往日的“金三银四”在如今比喻为“铜三铁四”,不论实体还是互联网型社会企业,能活下来都比较难,因此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去肥增瘦将会越来越被强调。
接下来趋势是:对公司不够重要的人要“被毕业”,“毕业”后要找新工作,与还在职的人竞争;还没“毕业”的人怕被“优化掉”,更加努力投入工作,各行各业存量的人在大池子里奋斗,为了不被出局。
所以当大家努力奋斗的程度差不多的时候,拼的就是硬条件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坚持认为选新大更合适的原因,因为梯队不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差异是明显的。
以上观点都是个人工作和生活经历得出的粗浅见解,如有不正之处,还请斧正。
金色回忆
2022-11-20我觉得选内地二本都比外地一本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