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考研复试被刷,校内调剂非全日制,学校是985,值得去读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复试被刷,校内调剂非全日制,学校是985,值得去读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沉稳如山

    值得,985里面越好的学校越值

  • 教育

    说白了,就是拿青春赌明天!赌以后国家和社会认可非全,等于全日制。也就是说,将来的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手上。赌一把!

  • whatsns

    你刚做律师的前几年有多惨?
    坐标上海,今年到现在五六个月,没有一分钱收入。
    我大四时跨考上海某top2法硕,进入复试后被刷。
    我不服气,2019年本科毕业后法考、二战考研同时进行,结果法考一次性通过,一志愿复试线暴涨无缘复试,无奈调剂上海某985非全日制法硕。
    当初选择调剂非全日制,想着是为了方便做律师,现在回想,这条路遍布荆棘。
    研究生快开学时,2020年8月,我来到上海找律所实习。在来上海前一两周,我海投了一百多份简历,收到了四五个面试通知。
    面试完,这几个岗位都没要我。

  • 秋实累累

    【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求与全日制同等对待,合理吗?】

    最近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视的问题,引起了热议,起因是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教师,在面试环节被取消资格,因为按照学校要求,是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非全在很多招聘中都不被认可,很多单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连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非全也不能参加,或者虽然允许参加,但招聘单位根本不接招。这是现实。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身边都能找到。我有一个朋友,之前考研一所985全日制硕士,进入了复试环节,但最终被刷掉,就被调剂到了该校的非全。他选择了就读。就读期间,以本科身份找了工作,毕业后,也没能以硕士身份就业。

    但实际上,2017年经过改革,非全和全日制的招考标准已经差异很小了,同时考试,同张试卷,同样的初试、复试等程序。现在的非全与改革之前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差异较大,已经接近于全日制。

    当然,我们也不要否认,从一般意义上说,现在的非全,相比全日制,要求还是要低一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入学难度稍低。尽管两者的招考已经统一,但实际上,同一所学校,考非全肯定要相对容易一点,这无论是从实际录取分数还是录取过程都能看出来。

    一方面,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非全的录取分数,一般都要低一些,很多专业都要低二三十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被录取为非全的考生,都是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在考研复试中被刷下来后,调剂录取到非全的。

    最近两三年,这样的调剂生特别多,很多985、211的热门专业,都有这种操作,尤其是非全招生大户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因为非全规模招生很大,直接报考非全的考生根本录不够,所以特别喜欢把落榜的全日制调剂到非全去。

    当然,这样调剂过去的考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就读非全,不少人虽然被录取,依然放弃了,选择了继续报考全日制,这类人中,以刚刚本科毕业的考生居多。


    2、泛泛而论,从培养过程看,非全的要求还是要稍低一点。晚上和周末上课,基本不参与课题,基本不要求发表小论文(期刊论文),大论文(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无形中会低一点,这些,都是事实。

    虽然现在非全的毕业论文也要查重和外审,但审核标准一般来说会低一点,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掩盖。

    当然,从翟天临事件过后,对高校毕业生论文审查普遍趋严的大环境下,非全的要求也提高了,也会出现因为评审不过关而延期毕业的情况,这与之前往往倾向于“放水”有很大的区别。

    总体来看,非全与全日制已经很接近,这个不但体现在培养力度上,也体现在双证书上。非全要求与全日制同等对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区别对待非全并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至于就业市场不太认可,这个没办法,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研究生年年扩招,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非全固然被区别对待了,非985、211的全日制,甚至本科背景不佳的985、211的全日制硕士,也在有意无意中被区别对待了。

    这是市场运行的规律性和选择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就能改变的。

    如何破局?从学校角度说,唯有进一步提升非全的培养质量;从个人角度说,非全们唯有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教育微头条# #非全日制学历应该一视同仁吗#

  • 最美

    我认为看你自己,其实一个好的导师、一个好的平台更为重要。非全日和全日制分开有点类似当年的学硕和专硕刚分开一样。刚分开时大家都说学硕比专硕强,一开始专硕很多人不愿意去读专硕。现在怎么样呢?在用人单位看来,极少严格区分专硕和学硕。

    那么有没有可能,当你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不再细分呢。我觉得,如果我是用人单位,我更在意你会什么技能,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这才是一个用人单位的关注点。其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培养模式不能说没有区别,只能说区别不至于太明显。

    既然你是本校的,对自己本校的情况应该是知根知底的,想必也有比较熟悉的老师和你认可的意向导师,建议你与老师或是意向导师多聊聊,再决定。目前来看,非全听上去确实不那么好听,但是工科本身就是靠技术和能力在社会中立足的。一个可以让你知识增进,眼界开拓,能力提升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我觉得应该好好把握。当然,人生的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以上只代表个人不成熟的一点观点。希望你三思,多和家人朋友多交流。希望帮到你。

  • 董沫然

    最近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不招用人单位“待见”一事闹得是沸沸扬扬。笔者今年考研成功,但是上的也是非全日制的岸。初试原本已经在全日制的名单中,按照往年惯例是肯定能被录取的,但是今年的政策对报考全日制的学生极为不利,最后可以说全日制只录取了几名(基本上是排名前三的),但报考非全日制的却在复试阶段全部被录取,无一“漏网”。(可见,想考上985、211还是报非全)

    在录取这块就已经可以看出学校的偏重喜好:即便是专硕,全日制也是从培养研究型人才出发的,学生学费仅有几万,要是学生“争气”拿个奖学金,这学费分分钟赚回。

    虽说毕业后非全日制学生尴尬,但是在复试录取阶段,非全日制可谓是学校创收的排头兵,随便一个学校的非全日制学费就可达到十几万之多。当然在复试阶段,作为考生如遇调剂真不会考虑这么多,想来只要有书念就好,却没想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本身就是实用型领域的职场人,对于是否上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问题上并没有特别纠结,毕竟并没有打算靠一个硕士证去找工作,也没有考虑过要考公务员,所以当我得知被非全日制录取后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

    但是如果是一个一心想要进国企、想要争取留京指标的毕业生的话,估计心态上就不会这么平稳了。毕竟考试内容一样,只是学习方式不同,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一个被重视,一个被歧视,难怪要心里叫屈、鸣不平。

    想来就算政府再如何要求用人单位停止双标政策招人,都显得有些“强扭的瓜”的味道,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制要求并不会有多大的起效。只有市场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把毕业生撒向市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能抓住耗子的才是市场最需要的好猫。到时候不管你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将不再重要。#头条心晴计划#

  • 静以修心丶

    要读,其实非全很好,约等于同校0.9全。

  • 陈楚涵Royal.Free

    真的没什么用,除了浪费时间。看看所有招聘信息,几乎都是全日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