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2019年暨南大学护理学专业考研,有经验的前辈,可以分享一下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高考2021# 【暨南大学今年广东物理类招生的两大意外】暨南大学一直稳居广东高校录取排行第三位,仅次于中大和华工。不过,今年暨南大学在广东理科录取中发生两大意外。第一个意外是暨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录取分数及排位令人大跌眼镜。今年暨南大学录取最低排位是暨大伯明翰大学联合办学项目,招生计划80人,结果只有46人投档成功,理科最低投档分573,最低排位44591。这个排位创下该项目历史新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严格的科目分数要求,报考志愿要求数学大于或等于113分,英语大于或等于120分;另一个原因则是暨大伯明翰的新鲜光环衰退,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难以保证。第二个意外是拥有护理学专业的暨大物理类214专业组的投档分高达607分,最低排位18912。须知,暨南大学的护理学专业往年一直纳入提前批招生,录取排位在3万位左右。今年护理学放在普通本科批,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如此苛刻条件,一般来说会拉低这个专业组的投档分。但结果却出乎意外的好。只是想问一下物理排名1.8万位却入读不得转专业的护理学专业的考生心理感受如何?
【广东医科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2020年5月27日广东医科大学发布《2019届广东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80%,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7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9.74%。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5583元,硕士毕业生月收入为 8759元。本科毕业生中,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5723元,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5314元,可见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与其学历层次密切相关。
第一,从各专业就业率来看,19届本科毕业生13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94.96%),康复治疗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均为 100.00%,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 98.00%。19届硕士毕业生各专业,除外科学专业1名毕业生尚未就业外,其余专业毕业生实现 100.00%就业。
第二,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来看,19届毕业生流向前三位的分别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 52.84%、企业单位占比分24.66%和升学占比 14.57%。从学历层次来看,硕士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占比达92.94%;而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则比较分散,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占比48.62%、企业单位占比27.04%和升学占比15.89%。本科不同专业中,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医疗卫生单位(62.22%),而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则主要流向企业单位(78.33%)。
第三,从就业毕业生地区流向来看,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广东省,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毕业人数的87.14%,硕士毕业生占毕业人数的83.25%。19届本科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共有3165人,主要流向广州市(29.42%)、深圳市 (15.51%)和东莞市(12.32%);硕士毕业生主要流向湛江市(26.42%)、深圳市(21.38%)和佛山市(9.75%)。
第四,从国内升学情况来看,19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577人选择在国内升学,主要集中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和药学专业,占比总和为85.79%,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比最高,为66.55%。19届本科国内升学的577人中,有184人留在广东医科大学继续深造,有172人前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21人在 其他高校深造,升学国内高校最多的院校是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19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的最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70%),其后依次是“就业前景好”(64%)、“想去更好的大学”(54%)等。
第五,从毕业薪酬来看,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 5583元,硕士毕业生月收入为8759元。本科毕业生中,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5723 元,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5314元。该校有6个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收入,排前三名的学院分别是第二临床医学院(6290元)、信息工程学院(6127元)、护理学院(6061元)。有10个专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前三名的专业分别为麻醉学专业(6336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6299元)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6163 元)。
秋色宜人
2022-11-18#高考2021# 【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类投档最低分数排行榜解读】《南方日报》近日发布2021年广东本科高校专业组(物理)投档最低分数排行榜,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汕头大学。
解读:
1,中山大学近年理科一直被被哈工深压制,今年依然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哈工深的招生计划相对较少,二是哈工深的专业相对热度较高,不像中大冷门专业较多。当然,由于中大今年在广东没有投放农学和护理学的招生计划,今年的录取排位基本与去年持平。在大部分高校录取排位下降的趋势下,中大能守住排位,已实属不易。
2,今年北师大珠海分校停止招生,对北师大珠海校区是重大利好,该校也逐渐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未来两三年,相信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录取分数及排位依然会小幅提升,与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大学拉开差距。广东高校,将实现哈工深、中大、北师珠、华工四强并立的态势。
3,华工今年下滑态势明显,从去年的1.1万直接下滑到14901,与中大和哈工深的差距越来越大,今年甚至被北师珠超越。华工今年在广东物理类有3个专业组,其中203专业组主要包括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轻工类、医学类等,这个专业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投档分也只有615分,排位14901。此外,204专业组主要包括食品科学、环境工程、生物科学等冷门专业,投档分也只有617分。从华工的录取情况可见,今年专业冷热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也是今年新高考的一大趋势。
4,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纳入普通类招生,今年暨南大学伯明翰学院遭遇滑铁卢,一次投档竟然没有招满,最终录取分573分,排位44951。原因之一在于学费太高(7万元每年),原因之二在于该中外合作办对数学(113)和英语(120)有成绩要求,导致有些考生虽然有意愿,但单科成绩难以达到。不过,暨南大学其他专业组基本与去年持平,有些专业组的录取分数及排位还略有提升。如最热门的208专业组,最低投档分612,最低排位16466。该专业组包括经济学、金融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等暨大的强势专业,分数较高也理所当然。
5,华南师范大学今年的招生可谓“冰火两重天”。一部分专业如215专业组、213专业组、211专业组大热,录取排位基本在1.6万至1.8万之间,比往年还有所提升;一部分专业如216专业组和218专业组则遭遇大冷,录取排位在4万多。当然,216专业组是地方专项,218专业组是中外合作办学,不过,同为中外合作办学,命运却大相径庭,218专业组录取排位4.7万,219专业组录取排位3.07万,二者差距之一在于学费(27600和70000),二在于联合培养学校,219专业组是与英国名校阿伯丁大学合作。
6,今年深圳技术大学大扩招,但录取排位下滑不多,看似超过华农、广州大学和广工甚多。但如果从专业组分析来看,后三校均有中外合作办学且有些冷门专业,导致拉低了录取排位。事实上,整体生源质量,深圳技术大学并不比华农、广大和广工强。
7,深圳大学今年物理类录取排名竟然“滑落”到19名,是不是遭遇“滑铁卢”?当然不是。真实的原因是深圳大学的护理专业拖了后腿而已。往年护理专业在提前批招生,没有纳入排行。
8,广州大学排行12,华南农业大学排行14,广东工业大学排行13,广东财经大学排行18,是不是这些学校不再受到广东考生青睐?非也。原因还在于这些高校将原来提前批和中外合作办学纳入普通批招生,最终导致录取分数与排位下滑明显。
9,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录取排位有一定提升,分别以552分和542分占居排行榜第9位和第11位。鉴于两校物理类招生人生太少,比较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