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女孩被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以后毕业好就业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女孩被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以后毕业好就业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9 个回答

  • 静以修心丶

    恭喜你,非常好就业。

  • 董沫然

    只要能学好,就业不愁,收入也不低,比传统机土化强多了。

  • 短腿柯基王

    最近很多考研学生家长评论留言某某分数能不能录取?陈晟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冷静,考研是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分数只是考生的一个相对成绩,能不能进复试,要看成绩排名,很多考生的成绩看起来不错,但整体的排名却非常靠后。比如报考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考生的总成绩为402分,最终却排到94名,基本已经确定自己无缘复试。进复试要看成绩排名情况,学校的具体招生计划和差额复试的比例,如果你报考的是热门学校,报录比非常高,学校招生计划人数只是10人,差额复试比例是1:1.2,那么学校进复试的人数只需要从成绩排名到12名截至,后面学校的分数也能符合学校往年复试线,是进不了复试的。希望大家冷静,另外就是有关调剂学校,一般来说调剂学校主要的公布信息是在研招网,学校的研究生院公布,目前调剂系统尚未开放,不必过度焦虑,现在公布的调剂信息绝大数是生化环材农学等专业,这些专业往往一志愿存在人数报不满的情况。#教育听我说##2022考研复试调剂##考研复试##考研#@陈晟老师课堂

  • 岁月如歌

    恭喜你被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中山大学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大学,在国际上也有名的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就业门路广阔。近几年毕业前一年的学生普遍被大企业大公司到学校预聘,根本不用到毕业时才到社会找工作。放心读书吧!

  • whatsns

    中山大学在同类大学中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大学,而且也是所潜力比较大的学校,考进中山大学,你也算的上很优秀了,不用过于担心就业率问题,通过往年的电子信息专业就业率来看,在同类大学中还算比较高的,你选的这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当下是比较热门的前十大专业,就业前景也比较好,不过你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功底,过多的参与实践,这样毕业找一份好的工作也不是问题,现在各种电子企业如小米,ucloud,oppo,等比较好的电子信息专业需要大量的科研工作人员,一般会在你们大学进行招生,把握时机,掌握好技术,再来说说中大, 朋友们,写到此处,想必你也已经发现,我无意给中大一个多么客观无暇的评价,我的想法多半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我自己在这间学校里生活,学习的体验和收获,我不知道整个中大究竟是好是坏,更无从得知她培养出了怎样的人才,我甚至不知道平凡笨拙的我在中大学生中有多大的可代表性,但是,我对于自己对母校的情感,对于康乐园、唐家湾的怀念是确信的,对于我这四年间的成长是确信的,对于我至少比四年前优秀这一点是确信的,而这些万千感悟,都凝练在上面的文字当中了。一定有朋友指出来说,我写的大都是正面的评价,有失真实性,其实这是因为此刻,在拿到中大录取通知书的四年之后,我的情感是积极的,是幸福的。

    中大的生活当然有不少让我伤脑经的地方,诸如四个校区间的奔波,出国交换回来后转学分的繁琐,双专业课程设计的不便,以及即将毕业的我至今没有拿到今年的医保卡,这样的缺憾不胜枚举。但我真的不排斥这些缺憾,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完满的,对人对物终归会有个占优势的情感,赋予你生命的美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感受各有风骚,每个人的成长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对中大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历史学系陈春声教授曾说过,中大位于岭南,具有含蓄、低调、朴实的气质。我常常去北方的学校交流,许多朋友对于中大闻所未闻,却对自己的学校大加推崇,这样的腔调其实并不适合中大的气质。用同是历史学系的费晟教授的一句话来说,“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啊哈哈。相信你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加油。

  • 金色回忆

    中大作为广东省名列前茅的高校,学校自不必多说,去招人的用人单位质量也是很高,这个专业就业方面,就业方向非常多,还有大多数人是读研或者直接找软件类或非技术岗等工作。就业的不用担心没有,就看自己定位了。

  • 沉稳之选

    电子信息类专业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再加上是著名的985高校中山大学。肯定抢手!

  • whatsns

    在我看来,电子信息专业在当今形式形势下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也比较高,是一个口径非常宽的专业,所谓的口径宽,也就意味着在你大学阶段能够学习非常多的课程,涉猎也相当广泛。

    横跨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网络通信,微波等广泛多领域,然而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只是在涉猎,难以做到样样精通,因此,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想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现在的IT领域下的各个方向都非常容易实现转型,因为你们在大学阶段已经打下了各方基础;但是不容易做精,因为有更加专业的人存在。

    在互联网大热的今天,有无数的EE转身投向了CS的怀抱,这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大潮。所以你要掌握好当今潮流,认真学习,掌握基础的知识,就业肯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加油加油.

  • 岁月如歌

    #高考2022# 【中山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本科生年薪10.5万】

    2022年3月30日,中山大学发布《中山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6.99%,硕士落实率95.81%,博士落实率96.78%。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0.5万元;硕士毕业生12.3万元;博士毕业生16.0万元(20,21届未公布)。

    第一,从国(境)内升学流向来看,2021届国(境)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本校”的占65.58%,去往其他“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占28.28%。

    第二,从国(境)外留学流向来看,2021届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往世界知名高校留学深造。根据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我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前100所大学(除去排名在100名以内的国(境)内高校)共计 745人,占国(境)外留学的85.14%,比2020届提升4.63%。其中2021届本科生出国(境)留学的目的地分布在22个国家/地区。去向比较集中的国家/地区为英国(245人)、中国香港(239人)、美国(158人)、新加坡(99人)、日本(21人)、荷兰(19人)等。
    其中2021届本科生去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的国(境)外留学的高校有剑桥大学(8人),哈佛大学(4人),帝国理工学院(11人),伦敦大学学院(44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1人)和芝加哥大学(6人)。

    第三,从各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和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去向落实率较高,均为100%。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医学院去向落实率较低,分别为74.77%和74.84%。
    2021届硕士毕业生中,博雅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6所学院去向落实率均为10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体育部去向落实率较低,分别为85.23%和81.82%。
    2021届博士毕业生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等32个学院去向落实率均为100%。航空航天学院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去向落实率较低,为75.00%和80.00%。

    第四,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2021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就业人数较多的单位主要是行业龙头,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等。2021届博士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就业单位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和“双一流”高等院校。前往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与教育单位就业的比例为34.51%,比2020届提升近五个百分点。其中21届毕业生去往西部就业的主要单位类型是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和国有企业,其中去往党政机关占35.56%(170人),医疗卫生单位占15.27%(73人),国有企业占12.97%(65人),高等教育单位占11.09%(53人)。

    第五,从就业区域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去往“一带一路”建设地区就业6749人,粤港澳大湾区就业5716人,长江经济带就业1121人,西部地区就业478人,京津冀同发展区域就业283人。

    第六,从主要就业行业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在教育行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23.09%、22.41%。202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在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的人数最多,达 17.43%;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21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在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行业是“我校”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第七,从重要领域来看,2021届有77.52%就业的毕业生在重点行业领域就业,其中逾1300人在重点医疗卫生单位(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逾550人在双一流等高校就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逾160人在重点科研院所就业,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逾600人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就业,如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等,逾1200人在其他细分领域龙头单位就业,如华为、腾讯、美的等。

    第八,从基层就业情况来看,2021届共有850名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其中本科257人,硕士522人,博士71人。相比2020届增加79人,比例提升10.25%。基层就业主要就业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行业,占比分别是45.65%、19.41%、12.35%;基层就业主要去向省份/地区是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占比分别为24.94%、15.18%、12.47%、6.94%和5.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