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江苏真有“苏中”这一说法吗?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们暂且将上海人、苏南、苏北、苏中的争议搁一边,我问下大家:你家祖上干什么的?往上三代估计基本面朝黄土背朝天,基本都是农民;尊重一下历史:抗战前以长江为界习惯分苏南苏北,抗战期间有苏中地区之分,但苏中的地域有东台(盐城南部)、兴化及扬州北面的邵伯及现在所淮安南侧的一部分,为新四军北撤活动区域;其它为苏北;但苏北己经是解放区,而当时苏北的徐州还是山东管辖的(军管);所以说不要为苏南、苏中、苏北去争,历史上有这么一说,只不过时间跨度并不长,上海300年前也不过是个小渔村(几代人?);现在那儿还都有穷也有富,为了那点虚荣去争的面红耳赤没必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苏所有大城市几乎都处在边角位置,南京被安徽三面包围,所以也被网友调侃为“徽京”,苏锡常地区紧贴着上海和浙江,是江苏的最南端。南通位于长江口北岸,扼守江苏东南角,也算江苏的天涯海角了,徐州则被安徽和山东三面包围,历来有独立为淮海省的说法。而偌大的苏中地区,虽然一马平川,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城市的真空区,“散装江苏”确实有一定依据。
反观浙江省,几乎走了另一条极端路线,那就是遍地开花。浙北最好的杭嘉湖平原,几乎全空出来当农业用地了,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成为浙江四个发展极,非常均衡。除了一点平地都没有的浙南山区,其他地方相对都比较富裕。
江苏有没有“苏中”这一说法呢,肯定是有的,无论从报纸上、电视上、政府正式文件上,都有这一说法。
通常意义上“苏中”指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但是对“苏中”这一说法,很多网络喷子们吃饱了撑着,肆意否认,甚至攻击。
有一点笔者搞不懂,无论苏南、苏北,还是苏南、苏中、苏北,跟你们这些网络喷子有何相干?
无论哪个地域都有富人和穷人,苏南有富人,也有穷人,苏北有富人、也有穷人,网络喷子们,你在你生活的地域是富人还是穷人呢?地域划分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
富人还是富人,穷光蛋就是穷光蛋,决不可能因你生活的地域而改变,网络喷子们,你有哄事的劲头,不如把精力用在你家庭的发家致富上。
我们扬州人对地域如何划分无所谓,也不感兴趣,以扬州的知名度,并不亚于苏南的城市,甚至比苏南的一些城市还要响亮,没必要计较“苏北”还是“苏中”的叫法。
扬州这两个字还不够响亮吗?喷子们你们去吵吧,我们扬州人不参与,我们以“扬州人”为自豪,“扬州”两个字对扬州人来讲足够了。
苏中应该有。经济上,三个地区,显而易见。苏中苏北的差距比之苏南苏中更大。苏中的所有县级单位全部百强县,而苏北稀稀拉拉。地理上,通泰扬地区在江苏中南位置。说苏中不为过。文化上,杨泰江淮文化,南通吴淮过渡区。跟苏北文化的代表徐州宿迁根本不在一个概念里。硬是睁眼瞎话,这两种文化扯一块。历史上,通泰扬地区有在苏北一段时间,集中在解放前国共内战,但同时,这段时间也有苏中战役,扯平不说,扬州几千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江南文化,南通还有一半江南移民,跟江南同种同音。整个常州江南人口加起来也不过跟南通吴语人口相当,更别说镇江南京这两个伪苏南。好意思在南通面前提苏南。
江苏一共13个城市。苏南就是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城市,这没有歧义。苏北在过去常被指称长江以北的8个城市,这种叫法既有地理位置的考量,也有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因为苏南五市经济明显比长江以北的好。
但是,最近十多年来,沿长江北岸的南通、泰州和扬州三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其中经济总量上南通已经超过常州和镇江。所以,现在一般把这三个城市叫苏中。这个叫法过去也有,比如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战斗就发生在南通泰州一带。
这样一来,苏南依然是江南五市没变,苏中是南通泰州和扬州三市,苏北则指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和宿迁。这五个城市要么在淮河以北,要么位于淮河两岸,根据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称为苏北也很恰当。
顺便提一下,位于苏北地区的徐州、盐城等城市,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大大提速,已经不亚于苏中。所以,从长远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叫法主要是依据地理位置,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江苏泰州到底属于苏北还是属于苏中,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求求大家放过我吧!
“你怎么嫁到苏北去了。”
4年前,当我告诉亲朋好友我嫁了一个江苏泰州的小伙子时,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
“管它是苏北还是苏南,我嫁的是他这个人,又不是他的故乡。”
这是我的态度。
可是,当我把这个事写出来后,就有一大批人留言:江苏泰州属于苏中,不是苏北!
好吧,我后来提及此地的时候,就说我嫁到了苏中地区。
可是,仍旧有一批人留言:哪来的苏中之说呢!要么就是苏北,要么就是苏南!你们泰州就是苏北。
甚至还有人因此在私信骂我!
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泰州到底属于苏北还是苏中了!
争论来争论去,到底有何意义呢?
这两天又有人留言:你怎么说泰州是苏北呢?明明是苏中!
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泰州属于苏北还是属于苏中,真的有争论的必要吗?
江苏省以长江为界,江南称为苏南。江北称为苏北。原本沒有苏中一说。(地理上习惯以江为界,江南为苏南,江北为苏北),但同为江北的南通,扬州,泰州为与经济欠发达同为江北的另外五地市徐州,盐城,谁安,连云港,宿迁分割,不愿为苏比穷背锅,自称南通,扬州,泰州为苏中。其实是自欺欺人,再分割都无用的江北就是江苏一一苏北。扬州市医院号称一一苏北人民医院。充分证明了杨州是正经的苏北。其实苏北的盐城已超扬州,泰州,经济排各江苏第七位。苏南,苏北这是地理上的习惯叫法。穷与富不是必然的。宏观上国家将苏北定位为商品粮綦地。将大型工厂都建在交通更为发达的苏南区,加上上海市强大的经济辐射,苏南超强,超速的发展速度,(苏南成为上海工业基地),不仅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更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头羊。随着苏北交通(高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苏北经济快速发展不是梦想!事实上苏北诸市在全国排名,全部达到百強市。穷是相对的。而苏北干群知穷而后勇!必将奋起直追!苏北必将成为江苏乃至上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
不管别人同不同意,我把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就放在我们海安。因为别人一听就知道方位,如果以长江为界,就不需要这么分,完全可以叫江南江北。如果以苏子开头就得分苏南苏中苏北,因为不分苏中,苏北就太大了。而且生活习性本身就不同。这当然不是歧视,而是气候,语言,生活方式。打个比方,以徐州和南通为例,徐州是中原人为主,汉文化的发祥地,而南通是吴(侬,阿拉)楚(江淮官话)之地。南通至今方言也是这两种风格,只不过是江淮居多。而徐州(我-俺)。吃饭更是不一样,苏中普遍都是种种水稻吃大米,而徐州都是旱地多,以面食为主。当然了,这以后有些东西会同化的,民族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就像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如果不是汉族四百年的容和我们也成不了一家人,区域划分只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完全不需要纠结什么!我在福建还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从来不曾听福建人纠结过……不知我们有些人为什么放不开?真好笑……
从区域地理位置上看这样的地理划分是正常的丶而且也是合理的,就好比中国的区域版图分华南、华中、华北一样,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边要和大家科普一下江苏有没有“苏中”这个说法。
我实地考察过江苏,问过江苏各个市的当地人。根据他们的说法总结如下:
实践上江苏只有苏南苏北,以长江为界划分!由于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大,所谓的苏中地区为了经济发展和摆脱苏北贫困帽子,便自诩为“苏中”!其实也就糊弄糊弄外地人,苏南苏北都不认可所谓的“苏中”。
董沫然
2022-11-18江苏省现在,从地理版图及经济版图上,确实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并常见于官方的文件。苏中这个称呼,也就近二十年的事情。
历史上,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官方、民间一直这样称呼。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的老辈人,常称长江以北的人,特别是里下河地区的人,为“苏北人”,歧视中,略带怜悯,因为长江以北,过去非常贫穷。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苏南,似乎只包含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这三个城市,经济发达,且同属于吴方言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相近。而南京和镇江,虽然从地理上属于苏南,但南京、镇江的方言,和苏北的淮阴、扬州一样,属于淮扬方言,加之,过去在经济上,比苏锡常三市,差太多,所以,也被苏锡常三市,以及上海人,带有歧视的称为“苏北”。
这些年,随着省会南京首位度的提升,经济上,也超过无锡,成为江苏第二,所以,现在,在地理和经济版图上,长江以南,全部称为苏南,没有任何问题。
苏中,从地理上讲,就是指江苏省中部,沿长江北岸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从经济上讲,这三市,也明显强于江苏北部,直逼苏南的镇江、常州,不需要省政府的特别支持。
一直以来,江苏省,为了各地区的平衡发展,对苏北地区的各市,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并且要求苏南各市,结对帮扶。为了对长江以北各市,区别对待,才有了苏中这个说法。
顺便说下,说到苏南、苏北,绕不开上海,因为历史上,上海是江苏的一部分,上海也曾属于苏南,归南京领导,但上海人到现在为止,一直看不起同属于苏南的南京人,称之为苏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