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我是学习机械设计方面的,考研想考研究所有什么利弊?

想咨询一下关于我是学习机械设计方面的,考研想考研究所有什么利弊?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风华正茂

    名校的机械也是天坑劝退专业么?
    下面分享一个学长转行的经验。
    本人双C9机械本硕,军工研究所从事机械两年。16年底转行IT互联网界,做一年C++和一年视觉算法。我将从待遇,工作内容,行业和个人发展,情怀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一些分享。

    待遇:1.某军工大名鼎鼎研究所,坐标废都,待遇一年10w(所有加起来的收入,住房补贴,通讯补贴,公积金等等),本人好结交宾客,爱喝酒,一月到手四千块,按照我读研时候的尿性会一分不剩,搞不好裸贷都有可能。研究所的同事竟然给我聊如何如何省钱的事,把每天吃饭和坐公交的钱都要计算,一个大男人每月零花钱就几百,搞笑呢。互联网,转行两年来,待遇就不说了,拖知乎后腿了,但300w房子倒是买了,月供不存在压力。以前工资低的时候,谈了个女朋友,分分钟教你如何做人。现在搞IT,只要你技术扎实,思维灵敏,脑子清晰,可以和大家一起搞项目,只会有人来和你一起做事。一句话,年轻时候,千万不要跟钱过不去,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我是用生命在论证这句话。

    工作内容:1,机械行业和IT比较。第一方面,知识体系更新速度不一样,因为机械行业整个知识体系已经完善,其基础材料性能和设计体系没有像IT行业存在摩尔定律和后摩尔计算体系这样的飞速发展,况且从整个趋势看,行业已经从实体构造和能量流动转向信息流动和数据计算,前者的代表性产品是机床和发动机,后者的代表性产品是通信和搜索。由行业属性决定,在机械行业,知识更新迭代慢,大部分遇到的问题方案已经成熟,都是可以通过经验和工程方法解决,不存在很多理论和计算密集问题,一个普通智商的人,也可以干得不错,但IT行业则不,既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体系积淀,也需要对新技术敏感,能快攻,这样更能凸显出能力差异。另一方面,产品周期不一样,机械行业产品迭代周期长,从需求,论证,几轮样机设计制造下来,至少两三年,经常在往返等待加工和调试,大脑只有短期处于思考计算,大部分时间在处理各种事务,个人技术能力和思维成长也慢;但IT则不同,版本迭代可以压得很紧,需求,方案,框架,编码,上线测试。可以在几个月搞定,在这个尝试过程中,大脑长期处于思考密集型时期。以我为例,在机械行业大部分时间在装调,辅助试验,天天加班,瞎忙活,但IT大公司对于一些繁杂的事务,可以交给外包负责,可以省心专心做需要攻坚的那一块,反而很清闲。

    行业:1,封闭性和开放性,机械行业比较封闭,技术信息封闭,人才交流封闭,一个公司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方法都守的紧,作为秘密,因循守旧,对于新市场新方向探索不足。员工卡的紧,人才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弱,技术人员体制化显现严重,僵化的做事思路导致很多技术人员在毕业后就没有大规模的开发自己的能力,最终导致员工一旦离开公司就懵逼了,或者说不敢出走机械这个圈子。2.资源组合型与继承性,当下互联网企业的资源是通过很多方式配置组合出来的,各种投资,合作协议,人才技术交流等,你可以看到新兴行业一个公司从无到有的难度和传统行业千差万别,机械行业的资源大多是继承得来的,存在一些壁垒,资源整合难度明显要大一些。

    个人发展:1,自由度,很多进了国营大厂的人的感概就是,一眼看到老,但从来没有那个IT从业人员说这句话,要不他就没好好跟进新趋势,新技术。研究所里,追求技术的,最后就一个研究员职称,在总体所,有可能会担任总师,但那都是40岁以后的事情了,等媳妇熬成婆,早都没建功立业的欲望了,施展空间不大,即使有张小平的技术,出不来也是白搭。互联网行业则不然,你会看到各种机会,退可以妻子老小衣食无忧过一生,尽心竭力至管理层亦不难,进可以一搏,遂平生之愿。2.稳定性,所谓的行业稳定和越老越吃香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但很多人信以为真了,这个世界,只有自身持有的变现能力,各种资源和固定资产才是稳定的保障,把自己生活的稳定性寄希望于体制企业和他人,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黑暗。想保持稳定只有两种方法,要不就像珠子放在碗底一样稳定,处于社会最底层,要不就在凸球的顶点不停的抖动来保持稳定,但要累一些。社会一直在破旧立新中得以前进,三十年之后,机械行业的大公司和IT行业的公司变化谁都难以预料,不要以为有珍妮纺纱机辉煌和四百年历史的机械行业不会被颠覆掉,也不要认为i当前赖以生存的行业能稳如泰山。

  • 淡定自若

    老公的大学室友都是学机械设计的,一个读研后去了河南的一个研究所,年薪30万,提供住宿本。有3个本科毕业的的工资差不多也就月10000来块钱左右。还有一个读博的,刚毕业月薪还不知道。
    有很多人说,你老公做机械设计的,不可能每个月就6000块。其实跟他一起去的,大多都是这样的,去的比他早的,工资已经涨上去了,比他晚去的也是一样,没有涨。2019年,2020年,今年第三年了,工资一直不涨,要不然涨上去了按他的工龄也能拿到一万多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要找工作的原因。工资一直不长干的活也不少,早几年去的别人都拿一两万的工资,他就拿几千块钱,所以他又累又无奈。这种情况不光他自己,跟他他差不多前后一两年入职的都这样,所以最近抖音上经常会刷到他公司员工离职的视频。

  • 风去了无痕

    考公务员去吧。研究所现在也是忙的,找不到北。现在研究所慢慢也在往企业转移,好不到哪里去。另外建议你留学海外吧,多弄点真本事。

  • 风华绝代

    不建议,因为我没有考过,但是跟读过研的朋友聊过,

    复述一下他的话:建议不要考那种机构出来没有前途的,我有个同学跟我一样读研究生,我兰州大学研究生,出来2万5的月薪,他现在还没有工作,这个文凭有的地方是不认的。而且现在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你是不是985 211其它地方的出来的,基本都跟本科生一样!无非就是起始工资高了一点.......千万要慎重。我同学说研究院水很深,各种.......这个就不在这里说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建议大家老老实实考吧,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捷径。如果有,很可能是陷阱,掉进去就万劫不复了。

    ?他在知乎也匿过,希望对你有帮助。

  • 教育

    下面就是航天研究所、中科院等体制内的研究所待遇的极限,理工科必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电靠前的研究所,入职3年,每月工资税前16000+,公积金加房补4000+,年终奖6w左右,有出差补助,280-330元不等,同事们主要毕业于985高校,关系比较简单。工作强度方面,每周一二四六固定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年轻人可能受不了。工作10年后的同事收入也差不多,只是出差少,可以照顾家庭。极限收入与大厂的刚入职的差不多,重要的没有发展空间,一眼看到头!!! 体制内研究所对计算机、电子、自动化专业很亏;却是天坑专业机械、生化环材等专业的最好选择,天坑专业是千军万马过研究所独木桥,难度越来越大,很多要双985,博士三985。 欢迎讨论,关注语儿爸爸,更多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