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历史上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关隘门户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中国的古官隘非常多,罗列以下几个著名关障。
有潼关,函谷关,玉门关,山海关,嘉峪关,娘子关,平荆关,虎牢关,大散关,昆仑关,剑门关,虎林关,旋门关,黑石关,梅关,娄山关。等等。
盘点一下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地形!(前五名)
1.山海关
山海关是华北进入东北地区唯一的天然豁口,是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和燕山等山脉将东北与华北隔断,其他如卢龙道或者古北口道要么沿着河谷蜿蜒曲折,要么在辽西山地的崇山峻岭之间穿梭,道路艰险。辽西山地和渤海之间的辽西走廊则平坦易行得多,而山海关就扼守在这条傍海道上。
山海关东接东北平原,西连华北平原,正好是中国两个最大平原的连接地、咽喉要道。山海关特点,这里正好是两大平原之间最狭窄处,从海边到燕山余脉的角山,只有十公里左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明洪武十四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四门俱存,东门即为“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
2.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也是中国的城堡之一。天下九塞之一。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是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
居庸关周围群山环绕,有很多山脉都是海拔超过千米的大山。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之间有一个长40里的道路,这就是居庸关的核心道路“关沟”。居庸关道路最窄的地方,仅容许一辆车通过。
3.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嘉峪关始建于大明洪武五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所在地是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丝绸之路就在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西达安西,是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4.雁门关
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
雁门关,位于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山西表里山河,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两山之间由北至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等。而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则被恒山山脉阻隔,恒山山脉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只有雁门关附近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
忻定盆地便成为太原大门,一旦忻定有失,则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要从大同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雁门关。
5.潼关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汉。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感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潼关最初位于麟趾原上,东起远望沟西沿,西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北面是滔滔黄河,南面是巍巍秦岭。在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秦岭蒿岔峪口,还有12座烽火台同潼关相连,即十二连城。潼关城凭险而立,和北面的黄河、南面的秦岭山脉这些天然屏障一起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扼守中原和关中之间的东西要道。
隋唐二朝定都长安,潼关作为关中的东方门户,其重要性又得到凸显。来自关东的敌人一旦突破潼关,关中无险可守。
中国摄影圈 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自古以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在大散关曾发生战役七十余次。
老子当年西游,遇关令伊僖于散关,为喜著5000字《道德经》一卷。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过此地。据《三囯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南宋时期,该地为南宋与金国的国界线。一九四九年七月十日,彭德怀司令员曾率一野与国民党胡宗南部在此激战。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著名的诗句,就是记载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两兄弟,带领两千精兵,借助大散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及火兵器应用,溃败金兵十万,迫使金军退兵,签订边界和约的历史见证。
古人修建长城的思路就来自古大散关,因此,古大散关堪称真正的“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浙江省,宁波,海关缉私局警察业务大楼。
建筑设计: DC ALLIANCE。
面积: 6151 m²。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 行知影像。
海关作为国之门户,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关隘”,“关隘”建筑从外观上呈现出“高墙厚垒”的特征,空间上则以“瓮城”作为其空间序列的特点,功能上的军事防御与交通控制可以理解为“选择性过滤”。
最著名的关隘,当属雁门关和山海关,雁门关自古就是中国汉族,抵抗外族侵略的一个重要关隘,很多历史故事源于此,当年抵抗大辽,数次战争均源于雁门关,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也着重描写了雁门关,前几年按地区行署规划,因为雁北地区,地区行署为大同市,这里富蕴深厚文化背景,文化古迹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地方风味独树一帜
山海关,当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倒戈投金,引金兵入关,山海关因此闻明名,吴三桂投降以前,袁崇焕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与清兵大战数年,重创清兵,皇太极万般无奈之下,用反间计,去除袁崇焕,但吴三桂骁勇善战,善于守城,谁想后院起火?吴三桂愤而投清
其他很多关隘,有很多历史故事,但因此改变一个时代,维护数年安宁,当属雁门关和山海关
淡定自若
2022-11-15雁门关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虎牢关
虎牢关又名汜水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山海关
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剑门关(剑阁)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铭》中写道:“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