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你觉得考大学、考研和考博哪个最公平?

想咨询一下关于你觉得考大学、考研和考博哪个最公平?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岁月悠长

    仅仅从公平这个维度上来说,考大学>考研>考博。

    考大学目前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高考成绩,所以只要自己的高考成绩过了省分数线,以及报考的院校相关专业中处于处于前列,基本就能被录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高考非常重视,且异常严格,因此公平性最高。

    考研次之,考研除了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外,还有各个院校组织的复试,国家统考的把关也比较严,但是复试阶段,有了考官的主观性评判,因此有可能出现,统考中成绩优异的考生最终没有被录取,所以就公平性来说打了个折扣。

    考博不太受大多数人员关注,并且读博有各种方式,考博只是其中一种,并且未必在总体上招生人数占有绝大多数,因此就公平性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多可议论的。

  • 陈楚涵Royal.Free

    去看病你们会选择博士还是本科生
    经常听见有人说,去看病我们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愿选择博士生,理由是本科生临床知识更加扎实而博士大部分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这种观点乍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因为现如今,确实存在很多所谓高分低能的高材生,空谈理论而临床能力不足。
    每次听到这种论调总是无奈的笑笑并为所有的博士同学打抱不平。其实,这个比较在开始就已经不公平,因为本科生前面加了个形容词经验丰富而博士生的则是书呆子。要比较也应该是同样刚毕业的本科生和博士生,或者工作一样时间的两者进行比较。
    其实,从中国的医学教育制度来看,本科生刚毕业的时候是没有临床经验的,也不可能丰富,因为本科五年基本是在学习基础理论,只有最后一年有机会去临床实习,实习的时候基本很难可以真正的去管理患者,那时甚至连执业医都考不了。
    而博士,研究生三年临床实践,博士阶段再通过大量的阅读本专业的最先进文献并进行科学研究,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是普通本科生无法比拟的。当然有人会说,我感冒骨折等小病,看得都差不多啊,那是因为,博士的目的更多的是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普通疾病看不出水平。就像考试,简答题谁都会,只有超纲题目才能看出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医院招聘的时候宁愿选择刚毕业的博士生也不愿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因为一个决定下限一个决定决定上限。可以说,医疗行业是学历歧视最严重的行业。但是不排除,本科生也有临床看病能力特别强的人。
    所以,你们会怎么选择呢?

  • 教育

    考大学。

    考博最不公平,全靠导师根据各方面情况(最主要是比如送那啥比如谁说的,而不太看重什么学术能力)来选择。不是连院士都有类似情况么。

    其次是考研,根据出身,也夹杂上面考博因素。

    这也就是人才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很多有潜力的人提前就出国了,留在国内的研究生也想办法出国上博,优秀的就留下不回来了。

    脱离学术、脱离事实本身,这是对事实的最大伤害···

    ·····

  • 教育

    肯定是考大学了。

    考大学至少是全省一份卷,每个大学外每个省都有招生指标。而且,高考基本上是不可能作弊的,完全凭成绩说话。有的人可能说省和省之间太不公平,这确实是,不过,这应该算历史遗留问题,只能慢慢解决了,对此,从高考大省山东走出的我也深表遗憾。不过,高考基本上算是公平的。

    研究生呢?研究生首先名校都有很多的保研名额,好的学校可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其次,本校学生考本校的时候专业课是占优势的,因为出题老师就是教过自己专业的老师,对他的出题特点有一定了解,而且,很有很多的师兄师姐可以打听,本校和非本校在专业课这块存在巨大不对称。最后,面试的时候,非985,211学校的学生需要接受相对更严格一些的复试。

    最重要的是,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是各学校自己出题,漏题的可能性更大。看看今年研究生考试中出问题的各个学校,有的直接给答案,有的出错题,有的和去年雷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如果和所在学校老师关系很好,专业课提前知道题也不是不可能的。

    博士入学考试,其实不应该叫考试,因为博士主要看老师,只要老师决定要你了,你只要考过英语就行了,专业课老师喜欢你的话帮忙也没什么问题。所以考博士,主要看你硕士期间的表现,你的科研能力怎么样,你发表了几篇文章,分量如何,考试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相对来说,高考应该是最公平的,完全看个人的考试成绩。

  • 教育

    当然是考大学最公平。

    1. 考大学大部分省份用的是全国统一的试卷,无论你的颜值、家境等,都是以分数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这个,很难有认为的因素。

    2. 考研对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已经开始彰显不公平

    首先, 985、211大学招收研究生的时候更愿意招收本科是985、211学生的学生,无论他们的考研成绩如何,即使有考研成绩非常高的学生,但是出生不好(来自普通一本或二类学校),在面试时,也可能会被刷掉,应就他们的经验而言,这类学生是“死读书”型,应试成绩高,但是其它实用性、或者可操作型的能力并不行(比如做实验的能力)。

    其次,有些学校虽然规定了指定考研数目,但是实际上是有自己内部的书,比如某个本学校本专业的权威教授编写的书籍,才是他们真正的考研指导书,专业课考试的大部分内容来自本书,但是只有本学校和本专业的学生心知肚明,外校考过来考试却并不知情。

    最后,面试还会看“颜值”,这个“颜值”并不是普通意义上了,有些导师更愿意选择看得顺眼或者面善的学生,他们相信“相由心生”,如果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会选择面相更顺眼的学生。毕竟,品德不好的学生,有时候会把导师也折磨的很郁闷。

    3. 考博

    首先,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申请-考核”的制度考博,也就是说,你想考哪个老师的博士,要先征得老师的同意,老师愿意收留你了,你再去提出申请,主要还是根据你研究生时候的表现,由老师评判你有没有科研能力。

    其次,需要考试的博士点专业,如果你和这个导师很熟,并且导师愿意要你,你是很有可能了解到考试的重点。

    综上,考大学最公平。

  • 沐馨

    硕博可以动用关系,有时候可以靠运气,考大学则只能靠实力

  • 风华正茂

    考研择校三大纠结

    我们已经基本听不到有人问“要不要考研”这种问题了,考,基本达成了共识,现在问的是考什么,怎么考。
    问考(混)博士的声音都大了很多。
    学历大贬值的年代,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悲哀。
    直奔主题。
    择校纠结无外乎三大类
    一、我水平十有八九够不到211,那我是选中西部地区口碑更好的“重点大学”的还是沿海的二本?

    答:这个问题和高考时候遇到的如出一辙。分三个答案
    1.如果你高考就是选沿海的普通学校,并且很快乐,在a公司能得到一份你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你毕业后发现,人家现在要求硕士,或者明确和你说有个硕士更容易升职。那就继续留在本地随便考个学校。

    2.你是为了考公务员事业编,又不想考“大专及以上“或者三不限的人挤人挤人挤人的岗位。是个学校都可以,因为只看专业和研究生学历,什么学校没关系。

    3.你是为了洗学历,给家族争光,无脑选前者。

    二、非全日制是不是真的没用?

    答:非全日制很早就有,1990年后就有了,也没见人有质疑,怎么从2017年开始,只不过给了双证,就开始争了呢。
    乐观派:双证+同一入学卷子,我也是凭本事考的。
    悲观派:摆设,用人单位不认,分高的谁不去全日制。
    我给三个结论
    1.非全日制有三种上课方式:
    a.你花double的钱,没任何补贴、奖学金,没法校招。然后和全日制的一起周一到周五上课。
    b.一个学期连续上几天,就算学期结束了。
    c.每周末来两次。
    一个一个分析
    a.除非你真爱学习。否则就是缺心眼,所有工作日卡死,无收入。
    b.没问题,可以接受。
    c.你周末不能加班,请问怎么升职?

    2.除了国考完全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完全一视同仁,可以报考仅限硕士岗位外,各地区的省考,我不敢打包票会不会卡你,自己打电话问吧。

    3.就业环境太差。没理由给你非全日制公平的机会,985全日制本硕都在硬头皮。

    三、北上广深的大城市的人脉圈值不值得搏一把?
    答:人脉圈是彼此有利用价值,形成的相对社交闭环。
    先你有值得别人“借”的本事才有圈,而不是先有圈容纳你。
    学历只是张名片上的其中一个注脚。
    因果不能倒置,所以如果你本身性格有问题,或者不讨巧,例如内向、腼腆、易怒、易分心。算了。#考研#

  • 静以修心丶

    只有高考相对公平,硕博考试特别黑,当年我同学考研考协和,360多分,各项都达标,去北京准备面试,结果人家让他等通知的期间录取了别人,可怜我同学在北京老老实实住了一个周才知道…考博就更别说了,只要能过线,收不收你就导师一句话

  • 沉稳风度

    【为什么不要拿自己和其他研究生比较?】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作者:Julia Nolte

    Julia Nolte意识到,在读博期间,唯一公平的比较就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在康奈尔大学读心理学博士读到一半时,我觉得无论完成和发表课题需要什么能力,我好像都没有。似乎其他研究生在我完成一个实验的时间里,就已经写出了好几篇论文。虽然我已经用尽全力,但与他们相比,我的进度似乎太慢了。

    当我把这些忧虑告诉导师时,她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安慰道,“你只是在做一种不同的研究。”她提醒我说,像我们这些研究青年、中年、老年人预期寿命差异的研究者,完成一个课题的时间往往比其他人要长得多,发表速度可能也会比其他领域的同事要慢一点。

    全文阅读:见评论

  • 秋水共长天

    考大学最公平。

  • whatsns

    公不公平是要看对谁来说。

    许多人认为高考是最公平的,他能让下层穷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能够不分颜值,不分出身的去评判和选择。这话我同意,但是大家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就有的了?社会发展有多快?高考作为遴选人才的功能一直都有,但对于出身不好的孩子,高考也逐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了。有些人高中毕业做主播挣大钱,有些人靠颜值挣大钱等等,因此高考没有以前那么重要。高考就是给想学习,不想做别的事情的人准备的,那么在这些人中就是最公平的,选择考试拼的就是分数,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对于已经上了大学的人来说,考研是较好的选择,因为本科文凭含金量一直在降低,很多企业都明确表面只要研究生(不要本科生),而且考研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够在上学和工作之间起到缓冲和过渡作用。但是考研很不公平在于,好学校偏向本校,差一些的学校不肯放人,按照经济学里面的歧视逻辑,外校导师对你不够了解时,就会通过成绩,本科学校等等对你进行歧视,因此很不公平,不是只看分数。

    考博基本上愿意考都能考上,考博最难的在于你想不想读博,能不能甘坐冷板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