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是所211重点高校,为何却被一些学生称为“三流院校”呢?对此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不会吧?南航很有实力的,也是211工程大学,在江苏省也是前五名的重点大学,应该不可能有这种把南航当做三流的看法的,估计是不了解或误解!南航在国内航空航天院校是前三名,北航、西工大、南航号称航空航天高校“三驾马车”!
之所以南航被个别人看起来不那么强我估计是以下原因。
1、南航是曾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现在隶属于工信部,专业设置有点半军事化的大学,一般都比较保密。
2、因为有北航和西工大两座大山,显得南航有点不被看重的!
3、南航本身这些年在自身建设上也有点没加大力度和没有兼并其他高校扩张,在规模化上吃亏!
4、航空航天专业本身就有局限性和高度科技性,不容易宣传和操作。
5、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名牌高校林立,比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等,不自觉把南航给矮化了。
南航江苏高校考生录取分第三,仅次于东南大学,高于外省许多985大学如山东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之类!
我真是后悔让女儿去上上海科技大学,这个大学虽然在上海,但是好多人听都没有听过!
在南京我听说过的好点的大学就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师大,还有个南京财经大学。在上海我所知道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这些名牌大学。
女儿高考那年,总分480,她考了402分,秉承江苏考生不离开沪宁线的原则,不是南京就是上海。这分数加竞赛加分进南大复旦这些都不太可能,我说退一步上南航,可女儿和他爸都看不上,结果选了个上海科技大学,连志愿都没有填,直接就和上科大签了协议!当时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直到最近,每次别人问我女儿在哪里上学?我说在上海,上海科技大学,人家一听上海蛮好的,一听大学的名字就一脸茫然,好像从来没有听过这名字的样子,然后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偏偏又要安慰安慰我说挺好的挺好的。每次弄得我挺尴尬的,我知道人家在心里已经判定这是一个普通的三流大学!
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后悔,当时选南航多好,在江苏有几个人不知道这个大学?非得选上海科技大学,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大学?将来找工作怎么办?
真是愁人,有人听过这学校吗?
南航确实有些艰苦专业和涉密专业,毕业后要去西昌酒泉这样的地方工作,但这也是国家需要。南航的专业设置没有很多大学那么热门花哨并不代表她不是一所极优秀的大学。还有,当年南航伙食是在宁高校中最好的,或曰:学在南大,爱在南师,吃在南航,混在河海。。。又或曰:南师的妹子东大的汉,河海的流氓满街窜。。。
跑题跑题啦??
称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三流大学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三流人士,这点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的人不是三流人是什么人,算人吗
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南航综合实力国内排名至少是靠前的
以江苏为例,东南口碑实力第一,南航南理工河海是并列第二,具体实力看各个学校具体专业的
国内工科院校实力不凡的,清华,哈工大,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北航,北理工,西北工业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同济,中科大,东南,南航,南理工,河海,国防科技大
这个里面包括了我们以前一起的国防科工委下属七所院校了
至于你说三流的话,那要不是不了解工科,要不是想来南航读文科专业,
好怀念当年的御道街西门,中山东路的北门;17路,59路,5路和9路的南京公交
南航南理工都是因为在南京,逐渐萧条,而原来同等地位的北京理工北京航空都要好很多
如果清北算一流,牛逼985算二流(华五,武大,西交之类的),那么m南航确实三流~南航很强,最顶尖的211之一
今年高考,众多高校一窝蜂开设人工智能班。从顶级名校到二、三流高校,没有搞人工智能专业显得落伍。到底这些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副其实?
1、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称机器人学习,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动作等)、知识推理、机器人学习、AI、自主智能等。人工智能需要基本一定的基础才能办好这个专业。
2、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大学: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较强的大学有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3、很多普通学校也开通人工智能专业,比如:上海电机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部湾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学院等等。
2021年,鸿蒙生态班进驻西北工业大学。众人纷纷好奇为啥是西北大,而不是清华、北大。华为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也没想明白,跑去问任正非,任正非:“人跑了咋办?”
的确,如果论名气,清华、北大确实是数一数二的,但如果选择清华北大,华为能不能留住人,这就得打个问号了。一直以来,清华北大的才子,大多更热衷于出国建设世界,而不是建设祖国。
曾担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施一公在一次采访中吐槽说:1985年,和我一届的清华本科生有2251名,大学四年毕业后有约1700名去了美国,结果这些人中几乎都留在了美国,且大多从事科研工作。说这些话的时候,施一公表情凝重又无奈,眼神中还夹杂着失望。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美范围内,有20多万名中国985高校毕业生在美国的大学、研究所和高科技公司工作。正是因此,任正非才怕留不住人。对此,任正非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的鸡,不能总是跑到别人的家里下蛋。”
我们反观西北工业大学,一直以来它校风淳朴,它的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留在国内。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防七子”之一,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很多都参与到中国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当中,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比如西工大的5381班被称为“史上最牛航空班”,从中走出了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和歼-15总设计师赵霞。其中杨伟、唐长红俩人还是舍友。讲到这里,有谁不为西北大拍个巴巴掌呢?
任正非坚信,与其花大价钱采购国外的技术,不如在国内培养自己的人才。划重点:是自己的!
因此,任正非不仅将鸿蒙班落户在了西北工业大学,还开展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通过顶级的薪资,留住国内顶级的人才。目前,已经有数十名应届毕业生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华为,其中张霁、左鹏飞、钟钊等人都拿到了201万的天价年薪。
当然,人才培养只是华为自主研发的一部分操作,根据华为2020年年报,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超过14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9%。这个数量级,在国内一骑绝尘,在世界上也榜上有名。
而华为的自主研发力度之所以这么大,一切都和一个人息息相关——稻盛和夫。就在鸿蒙计划开启的前一年,2011年,任正非邀请稻盛和夫参观了华为深圳总部,参观完后,稻盛和夫直接提问任正非:华为很多技术都依赖欧美,尤其是芯片,如果哪天他们不再供货了,你怎么办?正是这一提问,让任正非坚定了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为什么任正非这么看重稻盛和夫?因为稻盛和夫的能力和经验都有目共睹。稻盛和夫出生于一个日本乡下的破产家庭,毕业于一所三流大学,他的第一份工作入职的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
27岁,稻盛和夫赤手空拳创立了京瓷,并把它经营成一家世界500强公司。52岁,稻盛和夫又创立了KDDI,这是一家通信电话公司,同时也是他创立的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相当于中国移动在中国的地位。然后他再以79岁的高龄下场救火日航,并且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这个名字在商场就是一个传奇。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开始研究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而稻盛和夫自己也从不藏私,甚至退休后坚持写作,出了许多总结自己经营经验的书,为的就是帮助更多人,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在众多稻盛和夫的著作中,有3本书被奉为“必读经典”,长盛不衰。它们就是:《活法》、《心法》、《干法》。
这三本书又叫“人生三法系列丛书”,被誉为是“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是稻盛和夫一生的智慧精华之所在。通过这3本书,稻盛和夫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处世之道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心法》是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活法》是他的经营理念,《干法》则是他的实践之术。
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工作或生活的结果都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思维方式,二是热情,三是能力。这3本书应对的就是这3个能力。
所以,这3本书尤其受创业者和职场人士的喜欢。因为通过阅读这3本书,创业者能获得稻盛和夫的经营智慧,不但可以跨国创业路上的许多大坑,在公司的管理经营上也能掌控得当。而职场人士读完这3本书,待人接物的能力会突飞猛进,工作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工作心态会有一个大变化,工作起来没有之前那么累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读这3本书也能有满满的收获。因为它们都是稻盛和夫退休后写的,稻盛和夫退休后就出家了,他一向崇尚阳明心学,所以在他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读完他写的这3本书,为人处事,个人修养都能得到精进,生活自然也就更开心了。
点击下方链接【看一看】下单,追随稻盛和夫的脚步,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奇迹吧!
稻盛和夫的智慧
教育
2022-11-13是在搞笑吗 别的不敢说 南航姜斌教授团队在国内自动化领域绝对是有极重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