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是今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新生,这个专业好就业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中山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2019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发布《2019届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0.5万元;硕士毕业生12.3万元:博士毕业生16.0万元。可见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与其学历层次密切相关,这也是人力资本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的体现。
第一,从毕业生就业率来看,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9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86.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2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8.64%。本科生就业率较高学院是海洋科学学院(98.08%),博雅学院(96.30%),光华口腔医学院(96.15%)。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75.62%),心理学系(75.38%),法学院(74.76%)。研究生就业率有17个学院达到100%完全就业,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哲学系(90.63%),心理学系(61.29%),体育部(50.00%)。博士就业率有39个学院达到100%完全就业,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92.31%),数学学院(90.00%),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88.89%)。
第二,从国(境)内升学流向分析该校2019届国(境)内升学本科生中95.21%去往“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继续深造,70.01%选择在本校读研。其次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第三,从国(境)外留学来看,毕业生主要去往世界知名高校留学深造。根据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该校2019届进入世界前100所大学(除去排名在100名以内的国(境)内高校)的本科生共1003人,占本科毕业生留学人数的79.10%,其次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
第四,从就业单位来看,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录取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是行业龙头,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等。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含博士后)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和“双一流”等高等院校。
第五,从就业区域来看19届共有 4788 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5.76%;406 名毕业生去往西部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6.42%;209 名毕业生去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3.31%;453 名毕业生去往长三角地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17%。
第六,从就业单位规模来看,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本科毕业生去往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的比例为 47.75%,硕士毕业生去往世界及中国500 强企业的比例为52.46%。
第七,从主要就业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如下表所示,其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最多,达35.98%。硕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硕士毕业生最多,达20.29%;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医院和专业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金融业。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教育行业是我校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注:中山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暂未发布)
位于南国花城广州的两所985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公示啦!
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大学,拥有四大王牌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办学实力强,学生的就业率高,是历届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中山大学在医学方面没有弱项,每个学科都很强。
哲学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备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数学专业:中山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
工商管理专业:中山大学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历久弥新,久盛不衰。
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理工科院校,拥有四大王牌专业:
轻工业技术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除了这四大王牌专业,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等专业也都很不错。
这两所大学一文一理,相得益彰,不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而且学生的就业质量非常高。所以说,近年来,一直是考研的热门院校。
衷心祝愿各位考生复试顺利!金榜题名!
马克思的接班人,前途大大的
就业前景极好的八大“冷门专业”!
今天,为大家盘点“专业很冷,就业却很热”的八大冷门专业!
1.哲学专业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想必耳熟能详,但看似高大上的哲学,却是非常冷门的专业。很多人认为哲学专业的就业面很窄,而且不好找工作,实际上他的就业口径宽,可以到事业单位,文教事业或新闻出版部门,企业等部门任职。
就业状况: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哲学专业本科和硕士就业率都在95%以上,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哲学专业虽然没有那么受宠,却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2.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
该专业从事听觉康复治疗。但是因为这个专业起步晚,在国内的普及度也不高,所以还是比较冷门的。就业单位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师技术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开设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
3.博物馆学专业
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造成博物馆专业冷门最大的原因是,就业面实在太窄了,而且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不好找工作,一般都要考研才有一定的出路。不过,随着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话,博物馆(学)这个专业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4.核电专业
核电专业的冷门主要源于国人认为与“核”相关的工作是高辐射、不安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核电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高学历,学习周期比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但在核电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的核电人才,尤其是骨干和核心人才。
开设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5.航空航天专业
航空航天专业被列为冷门专业,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许多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都面临无人报考的尴尬境地。专业无人报考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名校的此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少不无关系:考生与家长“拿不准”不敢报考。而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这个专业必将成为热门专业。
开设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
6.茶学专业
哈?茶学专业?难道是简单的学学种茶、泡茶?怎么可能!事实上,茶学专业是一个非常复杂,内容十分庞大的专业,包括了审评,经营,营销以及茶企业管理等多种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喝茶已经逐渐融入到现代人的养生观念。
据统计,我国仅有约25%的人基本不饮茶,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的茶业市场十分庞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开设高校: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
7.蚕学专业
蚕学专业应该比茶学专业知道的人更少,听起来“蚕学”专业就是养蚕宝宝,实则不然。“蚕学”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除此以外,还要学习蚕体解剖、蚕病知识、桑树种植及病害、丝绸等蚕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虽然专业很冷门,但就业前景却十分红火。
开设高校: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
8.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一直以来都是冷门专业,专门研究历史物质。想要舒适的工作环境不要考虑了,考古专业又苦又累,而且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如果你报考了这个专业,那你就要准备好过一年到头回不了家,深山野林里一住半年的生活吧。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赤峰学院、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安阳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
教育
2022-11-12同学你好!首先祝贺你!
你没有提到你是如何填报志愿的,但你提到你很喜欢哲学。在大学中学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专业,其实也是件幸运的事情,所以我想你应该会很有收获的!
我大学也是在国内一所高校读的哲学系,也是因为自己高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报考大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就业,当时只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进入大学,第一年还是很兴奋的,第一次能够坐下来慢慢读这些书,并且有老师同学可以交流,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很多的自我怀疑和迷茫。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你们也差不多吧)有中哲、西哲和马哲,也要求很多文史和公选课(文史哲三个学科要求互相选课),所以大学前三年我都在到处选课,探索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自己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后来比较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来交流的美国老师,上了她的feminist philosophy课程,才确定了自己想要出国继续读研究生。
从就业的方面来说,如果喜欢学术工作(和喜欢哲学学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并且没有其他考虑因素,一直读到博士,之后可以在高校任教。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我大学同班同学大概最后有四分之一继续读哲学系研究生,其他人都在本科毕业后就工作了。首先,有一些工作是完全不要求专业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其次,很多工作对于学科的要求是相对宽松的,而系统的哲学训练能够给你很多技能:逻辑、表达能力、写作、清晰的思维等等。广告公司、咨询公司、公务员、媒体行业、还有除了教职之外的学术和学院内工作(行政、出版等),这些都是哲学系毕业生很适合的工作。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我现在系里有一个同学,她是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主要研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她曾经在IBM工作过两年,她的工作是将IBM的工程师写的手册或者指导文字加工成最终给客户看的文字。这份工作要求工程师的逻辑和严谨,又要求能把这样的逻辑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精简而明白——所以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你问到向哪些方向努力。我觉得,大学前两年最好的努力就是开阔眼界,从而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一些,中间可能会经历一些迷茫。但大学就是应该探索和成长的,迷茫正说明你已经走出了——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未经审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