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三本大学是不是不用考虑有没有硕士点?

想咨询一下关于三本大学是不是不用考虑有没有硕士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梦飞

    #校方回应巨资引进菲律宾高校博士# 这个学校哪需要这么复杂,在《围城》中,方鸿渐已经指出了路子,那就是直接买几个“克莱登大学”的博士证书就可以了。不需要这么麻烦,还要送到菲律宾去读博士,还要花学校的钱。还要偷偷套政府的补贴。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只需要100块钱就能印刷出来了。

    其实学校这样干,已经涉嫌严重的违规违纪,甚至都是违法的。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还骗了政府部门的相关补贴款,同时在这些所谓的博士学成回归之后,又骗取了政府的安置款。也就是说去读博骗了政府一笔钱。拿了博士再引进回来,又骗政府一次。这还不违规违法。

    另外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还给记者解释,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

    我们想想让这种学校最后申请出了博士点硕士,点有了这些水货的博士,那学生不是更加被误人子弟?自己都没有真才实学,还能教好学生吗?这种学院还值得让他们生存下去吗?其实这些三本学院现在的生存状况很尴尬,报考的人越来越少,在里面学到知识的更少,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如过去的大专教学质量高呢。

    看看湖南省人教厅如何处置?会不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呢?在国外这就属于学术丑闻,一般来说院长系主任都要羞愧地鞠躬辞职。头条热榜

  • 最美

    漫说山东各地本科院校(一)鲁南经济带
    济宁一家独大,其余皆是独苗!!!#济宁头条#
    曲阜师范大学 位于济宁代管曲阜市,鲁南最高学府,唯一的博士点授予单位。考研名校,学风浓厚。
    临沂大学 鲁南唯二的硕士点授予单位,在沂蒙山区的群众给淮海战役推小车近七十年后,终于有了一所名称带大学的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临沂也是鲁南最大山东前四的大城市。#临沂头条#
    济宁医学院 济宁城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山东考生本科医学托底院校。虽然在省内排行老末,但是自留地大啊,整个鲁南经济带的医院都是后花园。小图严重怀疑济宁医学院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日子太舒服,没人争抢无欲无求。
    济宁学院 也位于曲阜市,原因是济宁曾经打算主城区搬到曲阜学校打头阵,结果白送了一所学校。
    菏泽学院 位于一座普通城市的普通学院。#菏泽头条#
    枣庄学院 未来几年的主题就“搬”,成为枣庄日报电视台之后的又一搬迁单位。位于枣庄新城区的新校区竣工,2021年招收第一批学生“开荒”。老校区集体搬迁后,预计将荒废。目前来看没有哪个单位能用得到这么多楼这么大面积。#枣庄头条#
    鲁南高校出曲阜师范大学有一定实力,济宁医学院有行业特色之外,其他的都也比较普通。
    报考这几所院校不用纠结分数与城市的选择
    想读师范山东除了山师就是曲师。
    想读临床不报济宁医学院只能去读专科因为省外医学本科也没比这分数低的。
    其他四所么,你考那点分数只能去大城市读专科了,民办三本都去不了。
    除了读曲师的分数能够稍微纠结下,其他的没这条件。顺利录取就是胜利。
    就要高考了,这段时间浅谈下山东的本科高校。#高考#

  • 岁月悠长

    三本不是没有研究生,只是很少三本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在以前西京学院、河北传媒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等三本民办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只是由于办学实力提升(比如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升级为吉林外国语大学(民办) 成为吉林省属重点大学 部分专业甚至升格一本)以及大趋势的批次合并(二本三本合并为二本批次)所以逐渐摆脱了三本的帽子,现在国家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办学,多点开花,民办学校不仅可以拥有院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甚至还能成为中国教育的翘楚(西湖大学)

  • 良心宝贝

    继邵阳学院爆出“菲博”后,又有河北的高校爆出“韩博”,可笑又可气的操作背后,是这些十八线高校办学目标的偏误和发展路径的曲折,也折射出单一评价体系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尴尬。

    前不久,有人发现邵阳学院新引进教师公示名单中,所有人都是在菲律宾的一所不知名也不入流的高校获得的博士学位,而且学的专业和应聘的岗位也相去甚远。更要命的是,这些人还能享受80多万的人才待遇,算起来,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学校,光引进这些“菲博”就要花接近2000万。

    原来,这些“引进”的海外博士,绝大多数都是本校教师,被学校送到菲律宾拿个博士学位、镀个金,然后提升学校博士学历教师的比例,为将来升大学,以及申报硕士学位点等做储备。

    原本以为是什么猫腻,最后发现是一件可笑的闹剧。这件事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操作却完全是胡闹。把老师送到菲律宾这种烂学校,放国内还不如邵阳学院的学校,对老师能有多大提升?大多数老师也就是过去上一年的课,能搞什么研究?将来学校申硕士点了,招硕士了,这帮老师能带好学生吗?

    而更可气的是,明知道这些老师水平不怎么样,学校还给他们这么高的待遇。说实话,这年头国内土博士虽然还算不上多,但早就不金贵了,有编制、一个月8千工资就有大把博士来应聘。80万,够发10年工资,还愁招不来真博士?受过4、5年科研训练的博士,怎么也比“菲博”强。

    原以为就邵阳学院傻,可没过几天,又传出河北经贸大学和邢台学院也引进一批韩国博士,多毕业于韩国又石大学。好奇的网友们又开始扒这所又石大学。学校倒是正规学校,国家认可学历的,不是野鸡大学,但水分那是真的大。学校招2年半学制的博士,可中文授课,可以利用寒暑假2个月完成学习,而且入学不需要考试,交钱就行。

    乖乖,这样的博士文凭也太好拿了吧,而且回国还能享受海外博士的优惠待遇,也难怪国内这些二本三本高校,都把培养博士的“重任”交给它。

    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是高校的错吗?当然是。在多数高校严把进人质量关的时候,这些高校却城门洞开,任凭“水货”源源不断地流进来。这说明这些高校对自身的发展缺少正确的规划,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缺乏正确认识。

    但这也不全是高校的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大导向下,极度的求生欲让这些高校长歪了。问题就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对高校的评价仍然过于单一,所有的高校都想从学院升大学、从专科升本科,从教学型升教研型最后成为研究型大学,也就是说,原本只是大学的类型,现在却成了大学的阶级,在这个鄙视链上,专科学校、三本学院永远抬不起头来。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的动力,就只有赶紧升本科,赶紧升大学,赶紧申请学位点。

    但是,中国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研究型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定型期。对于永远无法升级的高校,我们需要给它们一个正确的定位,给它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比如,成为应用型高校,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又比如,结合地方特色,开设全国都绝无仅有的特色专业,让学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阵地。对于这类高校来说,人才培养质量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而实现这种培养质量,未必就需要这么多博士。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末流高校的危机感确实是越来越重,但高等教育发展是有规律的,很难一蹴而就,遵从教育的本真,找对真正的发展之路,是每所高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邵阳学院砸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