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有些高校在某省招生而在别的省又不招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说说高校招生的的“超短裙”现象。
2020年高考的录取工作已经过半,不少省市普通本科批次的录取线已经公布,对比提前批次和普通批次,非议最大的就是诸多高校的“超短裙”现象。
高校在提前批次的招生数量很大,而在普通批次招生数量很少,被称为“超短裙”招生。
很多同学填志愿时会发现很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上海某高校在某省招生的计划:
1、一批理科:6人
电子信息类2人
电子信息与技术(IEEE试点班)2人
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试点班)2人
2、一批文科: 1人
经济学类(文科)1人
3、提前批理科:48人
工科试验班类(提前批)48人
第一批次招生数量极少,提前批次的招生数量极大,“超短裙”招生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学校将一些冷门专业放在提前批和自主招生中录取,防止学校录取分数线因为这些冷门专业而下滑;
二是有利于展示学校更高的分数线,吸引下一年的高分学子报考,这样能够录取更多的优质考生。
总的来讲,“超短裙”就是为了使学校有一个更高的分数线,能够提高自己的名气。
如果很多高校在一个大省,只投放个位数一批次名额,而把大量的名额放在提前批次上,且又通常不对提前批次进行排名,那么,所谓的“分数线”以及报考指南,是不是就完全失真了?甚至对考生产生了误导。
我们试想,如果所有高校,在一个省都只招1个人,剩下几十人放在提前一批,这样的制度,是否是对考生志愿报考有足够尊重的态度呢?
高校招生总体来讲是可以面对全国进行招生。由于每个学校招生人数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够保证在每一个省份都能够有招生的指标。同时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所以造成了在某些省份没有招生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总体人数的控制。不同的高校对于省外招生的人数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985,211的高校对省外招生的名额会相对多一些。而一些地方高校,会在省内投入更多的招生指标。部分的高校甚至可能会将百分之七八十的招生指标都放在在本省,甚至是本市。比如说武汉市的江汉大学,这是一所武汉市属高校,由于该校所有经费都来自武汉市,所以该校的百分之70的指标投到湖北省,而70%当中的70%又投入到了武汉市,也就是说该校的50%的左右的学生都是来自武汉市,那么在投入到省外的学生只有30%,这个指标就不可能分配到全国各个省市了。
第二,根据以往招生情况来决定。某一些高校再根据往年招生的录取的情况会调整每一年在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如果在某些省份,大家非常积极的报哪个学校而学校也能够从这些省份当中获得高质量的生源,那么它就会向这些省份投放更多的指标。如果情况相反,在某些省市投入指标之后报的人很少,或者是说即使报了生源质量也不高那么这个省份学校在以后投放指标的时候就会减少指标的数量,甚至不投放招生指标。
第三,根据各省份的生源质量决定。由于不同的省份,他们的教学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相对来讲一些教育大省。比如说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等这些省份,每一年的高考的学生的数量,学生的分数等等各方面都比较好,因此全国各高校在这几个省份投入的指标会相对比较多。而对于像新疆,西藏等地区,总体来讲教学质量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各个学校投放的指标相对会减少。
总之,在招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各高校都会想方设法招到优秀的学生,所以每年会根据各个省份招生的情况,具体的调整各个省份的招生的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一些高校在有某个省份没有招生计划,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了。
同济大学,网络上出现因某省(仅理科)招生断档,就大唱同济进入中九的言论,实在荒谬。同济还是那个快速发展的百年名校。录取分数依然是TOP10,仅次于清北华五人:
1、断档事件:一个偶然事件,就像前年500多分断档上北京大学,同济在河南投放了240多个名额,仅次于上海490个名额。而且断档也是239个都是高分,只有一个人因专业报考人数不足,一个人分数落在后面。而且,河南的文科录取分数全国第八。除河南之外,其它省份文理科同济的录取分数哪个掉下来?
2、同济依然要警醒:当然,同济大学依然要警醒,反思招生策略,还有宣传。今年上海高校招生人员无法出上海,所以各地完全是自主报考。后续,同济是否要多宣传自己的优势专业,并不仅有强大的土木工程,还有新兴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医学、新能源汽车、磁悬浮等等。
3、实力稳步提升:上海疫情后遗症,让上海高校多少有些影响。同济除了土木、建筑、规划等,还是首批人工智能建设单位,计算机、软件工程、医学、数学、设计、汽车、经管都是全国顶尖、次顶尖的。
4、硬核实力:最核心的,2021年院士增选5人,全国第一(和清华、浙大并列)、三大奖也都是全国前列。
岁月如酒
2022-11-08高考填报志愿冲高校原则:
1.但凡招生章程里没有「服从调剂不退档」这条说明的高校都不建议冲,她可以退你档,仅仅因为嫌弃你分低。
2.能冲上某校无外乎两个直接原因:该校断档、当年爆冷。如若是断档,无论你排多少名,只要你是该批次投档,你都可以冲上。如若是爆冷,该校当年不受某省考生关照,或者去年录取分数排名异常导致考生过于谨慎,最终高分及适分考生转投她校,而低分考生不敢报直接放弃。所以冲高校可以找那些有望断档或爆冷的,断档的运气成分较大,爆冷可以看去年是否录取分数排名虚高。当然,牢记第一条。
3.冲高校意味着注重学校而放弃专业,所以优先选择自己想去的高校,而不是分差越高越觉得自己赚。
4.近年最创新的投档录取方式当属浙江模式,1高校+1专业为一个志愿,我不知道今年有哪些浙江以外的省份采用这个模式,如若你所在省份是头两年施行浙江模式,你可以冲高分高校的冷门专业。
5.冲上了高校却读不到喜欢的专业,不一定是赚的,但能去到更好的学校,不一定是亏的,祝考生们好运。
仅供参考,可以分享给正在为填报志愿,无从下手的考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