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2020年考研的目标是郑州大学,应该集中学习什么学科?

想咨询一下关于2020年考研的目标是郑州大学,应该集中学习什么学科?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岁月留声

    #郑在播报# 【郑州大学组织全校师生同上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
    9月9日下午,郑州大学组织全校师生同上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包含“‘江山-民心论与坚持唯物史观’”“坚守中国‘法宝’打赢持久疫战”“风雨之后见彩虹——灾难使我们更坚强”三个主题,由三位思政课教师进行线上授课,全校7万余名师生收看了本次课程。

    本次活动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讲好全省上下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的河南故事。

    通过观看课程,师生们学习并了解了党的初心使命、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坚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永娜说,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战“灾情”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党领导人民抗击灾情的鲜活案例及时进教案、进课堂,让大学生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战“灾情”中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卫兵认为,此次开学第一课,主题鲜明、案例鲜活、讲解生动。讲好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对于深入落实“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新学期新气象,思政课教师要以开学第一课为抓手,努力追求教学改革创新,讲好新时代思政大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管理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陈璐表示,河南省此次防汛防疫工作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过硬本领和卓越功勋。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与使命,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奋斗。

    法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赵琼说,这场灾疫是一次“人生大课”,在“涝疫接核”的特殊时期,没有局外人,只有干事者。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博士生,将感悟回味、探讨反思这段历史,培养自己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 级硕士研究生王家琦说:“观看开学第一课后,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抵御暴雨灾害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这节课,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端正了学习态度,我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学期。”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晓琪说:“观看开学思政第一课,令我感触良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牢牢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大人民群众才会信赖中国共产党。我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沉稳步伐

    #风华郑茂#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概况】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The school of Geo-Science & Technology)是郑州大学从事地球科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下设智慧城市研究院、应用地质科学研究所(筹)、时空大数据研究所、大气科学研究所(生态气象联合实验室)、地缘环境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地理信息科学系等教学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院士2人,教授10人(其中特聘教授4人),学院由我国著名地图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任院长。

    学院具有完备的、特色鲜明的地学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2个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环境(测绘工程)),1个共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

    学院拥有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依托郑州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计划于2020年建成运行(峰值计算能力将达到10亿亿次/秒,达到全世界前十名的水平),将成为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与教学的重大基础设施。另外,学院还设有河南省智慧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气象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争取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等项目支持,总经费达数千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对内积极开展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气象局、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提升郑州大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学院将围绕郑州大学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地图博物馆、生态气象联合实验室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对地观测、青藏科考、一带一路、黄河模拟器、透明地球、智慧郑州等国家与区域重大科学研究,办好一流地学本科教育,建设以地图空间认知、高性能地理计算、生态地质、生态气象等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学院。

  • 坏人。

    英语,数学(不考则顺延),专业课,最后政治

  • 风华不减

    #风华郑茂#【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概述】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院系,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994年,郑州大学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是全国较早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2001年6月,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分设,成立旅游管理学院,是全国较早设立旅游管理学院的高校。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旅游饭店业十佳人才培养基地”学院。2010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立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学院与原省旅游局共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旅游经济学获批国家 一流本科课程。
    现共有教职员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职行政人员7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博导2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24人(含二级教授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71%,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3%。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1人连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入选教育部全国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2人入选原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
    现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市场营销3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授权点;1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MTA);在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依托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实现了本、硕、博、博士后的招收工作。自2019年开始本科生按旅游管理大类招生,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培养,二年级分专业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跨学科培养、国际化招生、全英文授课三大特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留学研究生全英授课班和市场营销专业留学本科生全英授课班。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提升了学生学术素养。
     2015年以来,学院积极与国(境)外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工作,陆续与韩国、台湾地区等大学联合培养学生100多人次;接待港澳台访学团800余人次,接收来自欧美、非洲、东南亚、东北亚等国家的留学生近30人。2019年,招收4名国际留学博士生。
    学院积极开展旅游对口帮扶工作,多次对卢氏、范县、淮阳、栾川、新疆哈密等地进行旅游扶贫或对口帮扶工作。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成绩突出,获批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打造高端智库平台“郑州大学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研究院”,并入选首批河南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同时,学院与地方旅游部门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原洛阳市旅游局、原鹤壁市旅游局、原南阳市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石窟管理局等1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连续多年就业率超过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