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武汉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方向博士就业方向是什么?待遇怎么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武汉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如何选择
若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矿业工程、图书管理等专业武汉大学会有优势。
若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类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核工程与核技术到西安交通大学会有优势
#考研调剂# 刚刚发布!武汉大学招收大量调剂生!
刚刚发布,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显示,今年武汉大学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经济、政治等相关专业需要大量的调剂生!这所全国top10高校,今年需要调剂这么多名额,也是坏事一件!大家有意愿,要抓住啊,毕竟几年遇不到一回,大家都知道武汉大学实力好强,超级985,国内排名前10,实力母庸质疑!祝大家好运!顺利调剂上岸!一战成硕![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考研# #教育微头条# #微头条名师团# #微头条日签# #武汉身边事# #武汉#
武汉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方向不是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国企和高校,待遇的话还是不错的,大概每年能拿到20万
9527
2022-11-07#多位博士应聘武汉社区干事#
老样子,先说结论:生化环材,天坑专业的现状没有改变。
个人理解,“天坑专业”的出现是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和个人需求四者冲突的产物。
这里仅参考我做了10年的材料学:
国家层面,首先明确,生化环材类学科对于“尖端科研工作者”的需求确实是巨大且急需的,注意“尖端”二字,即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从而使用人海战术,去真正实现可以在科技层面改变中国与美帝、日本、德国的百年差距。
社会层面,出于国家层面的培养目的,导致在社会需求上出现生化环材“不是人才就是乐色”的两极分化,而不是如类似金融行业的金字塔型、橄榄型的行业分层。从而导致大量不能成为顶尖科研人才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或待遇过低。
个人层面,分两部分:
一方面,想必大部分高考结束的学生对于志愿填报这块都是盲目的。导致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选择了生化环材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后,才发现无论是做垂直项目还是横向项目,都与个人预期相差甚远,而此时已“越走越远”。
其次,很多想在行业内深耕科研的学生,无法真正成为国家所需要的该领域内的尖端人才,从而望而却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四大专业毕业生,即使知名学府做完博后,最终只走向教学岗的占主要人群,而且极难晋升。
学科层面,同样两部分:
一方面,生化环材,越往高学位攻读,专业集中度越高,思维、人脉圈、其他方面的能力约容易受限,导致转专业或换行业难度越高。
再者,四大专业与机械、电子电气类其他理工科学科相比,属于跨学科专业,例如我读了10年的材料学,基本机械、电子、化学、生物、物理都沾边,却都不精通,这与学科设计是有直接关系的。从而导致四大专业毕业生求职阶段,连理工科内的其他兄弟专业都竞争不过。
个人建议:
1. 高中阶段就需逐步建立对于不同专业学科的认知,结合个人兴趣点及能力早期定位,而不是以所谓的“热门专业”草率定位之后的人生;
2. 再次强调,致力于在生化环材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一定要做好最后被割韭菜或无法成为人尖的心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