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中国政法大学MBA取消提前面试,以后的MBA会越来越难考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政法大学MBA取消提前面试,以后的MBA会越来越难考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墨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考研非全日制MBA专业研究生学费标准:14.8万元;

    非全日制EMBA学费21.8万元。

    学费分两次缴清,分别在第一、二学年开学时各缴纳50%。#考研##研究生学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费#

  • 教育

    上市房地产央企中海地产的策划经理来公司面试营销副总,自称能力牛掰,工资要求不低于50000,老板在对他深入了解以后,觉得他是个人才可以一用,但没想到最后关头因为他的一句话,老板怕了,改变主意了。

    这个策划经理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同时进修了澳门城市大学的MBA。

    他来面试时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毕业于政法类学校,毕业以后先是考上了上海一个街道的公务员,当过两年的公务员,后面又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位四平八稳了,我就辞职去了中海,我在中海从策划专员做起,再到策划主管,再到策划经理,离职前半年,我同时还担任了销售部经理。#房地产#

    中海在华东的项目我很多都参与了,并且我经手策划的项目每一次都是非常热销,我对房地产的全案策划非常熟悉。(我心中充满了疑惑,按道理,像他这样一个在大型上市央企做管理的人员怎么想到会离开了,毕竟在央企的话是一个铁饭碗。)

    我对他说出了我心中的疑惑。

    他说:你也知道的,在央企的话他有一点类似于体制内的机构,他每一个岗位都是需要靠资历靠年龄去熬的,我作为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的人在那里面能够做到管理的职位,的的确确还是付出了很多的,比如当时我们在南通的一个项目,我当时为了做市调和前期的策划,连续熬夜了差不多有半个月,可最后论功行赏时,我的主管却把我的功劳给抢了。

    我对他说:你说的这些我基本上都清楚,像你的话,一个普通的政法院校毕业的人又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想在这样的大央企里面分出点名堂来,的确是有点困难。

    他说:我后面为了提升我的学历,我也去攻读了澳门城市大学的MBA,但是还是我发现我在中海要获得更大的晋升,难度和瓶颈非常大。所以我就想趁着我现在还没有到35岁,我想到外面找找机会,可能外面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我能够展示我的能力。

    我问了他一些关于房地产开发的一些问题。

    他就房地产开发的地块的交通位置以及周边的配套,还有政府的扶持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说的都挺专业的,看得出毕竟是在大型的央企历练过的人。

    并随手拿出了他带的iPad给我们看了,他之前做的swot分析和pest的分析。

    里面的数据分析都很到位,看来学法律专业的人做策划相对来说非常理性,注重数据和逻辑。

    我又问他:你觉得在湖南在长沙这样的区域开发房地产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之前没有在内地搞过房地产的策划和营销,但我觉得有两点可能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现金流,在内地做房地产开发,我觉得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做项目一定要快进快出,保证现金流。

    第二投资模式与企业战略匹配,从战略与投资本身的关系来说,战略需要指导投资,

    第三是政商关系,一定要和历地方政府建立良性的政商互动关系。

    我又问了之前他在中海的一些工作流程。

    他说的都很详细的,没有任何保留,看来是真心实意的出来找工作,而不是想着骑马找驴。

    我觉得对方是一个人才,尽管他提出的月薪5万块钱有点高,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公司这样的小的房地产企业,引进这样一个在大型央企历练过的人是有好处的。就是不正好在郴州有一个项目要开发了吗?

    是我把他引荐给了老板,老板听说他在中海。工作过顿时来了兴趣,把他叫到茶室和他深谈的一个上午,在茶室不断的圈出老板的笑声,看得出他和老板聊得很投入,老板对他很满意。

    到中午了,老板意犹未尽的对他说:这样吧,我们中午一起吃个饭,我们接着再聊,能够遇上你这样的人才,我觉得今天真的很高兴,你说的工资没问题,我们再聊聊具体的工作上的事情。

    本以为他会答应的,却没想到,他说:我中午还有一点事情就不在公司吃饭了,可以改日我们再进行相关细节的沟通,您看行吗?

    老板说:那行吧,那时间你来定,到时候你打我电话。(老板说出这话来,我在想老板已经基本上看好了这个人了)

    本以为这个人很快就会到我们公司来上班的,谁知等了一周也没有再看到他了,后面我主动去找老板问原因,老板对我说:这个人我觉得不合适,后面他给我打电话我婉拒了他。

    他最后走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还可以把我之前在中海的其他的同事挖到你们公司来,只要你们公司需要,但我们还是按照市场行为来,你们要给我一定的中介费。

    老板说:这句话有两点让我感到非常的厌恶:

    一是他离开了原来的东家,还要去挖原东家的人,让我觉得这个人不是很厚道,他现在可以挖原东家的人,以后的话说不定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也会挖我们公司的人。

    二是他说他去挖中海的人,然后还说到中介费,真的让我吓了一跳,说不定以后他为了赚所谓的信息费,把我们公司的信息透露给我们的竞争对手。

    老板说出他的分析来,我在想,这个人之所以在央企得不到很好的晋升,可能与他的职业道德和人品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Today职场 观点:
    职场一定要先做人后做事,人品是职场最大的通行证,人品不好的人,尽管你能力再强也不会得到雇主的重用。
    #职场微头条# #长沙职业故事#

  • 点石成金

    其实政法提面的取消和最近教育部严抓学术造假问题有一定关系。

    最近国内严查学术造假,面试一个基本上最为主观的考试当然是会被大众质疑。这次政法不过是响应了教育部的号召罢了。这是其一原因。

    其二是因为政法觉得用提面的办法筛选生源给老师造成了一定烦恼。那就是提面一般选择几个院校,过了之后可能最后报考了别的院校。精力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故而取消提面。


    题主所说的会不会越来越难,其实MBA火爆后就是管控,管控后就是考试变严。这个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趋势。所以如果自己觉得条件都合适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在培训机会,这边建议可以今早考试。

  • MBA考试,要的是你的实力,有提前面试的学校,还是那些985,211院校,谁家都希望自己找到有影响力的学生。

  • 风去了无痕

    你好谢邀,我是中国传媒大学MBA第八届联合会主席胡靖明,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声明,我不是什么培训机构的老师,只是一个上了两年MBA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MBA有比较切身体会的认知罢了,我本人也不会推荐任何培训机构,欢迎考生与我交流MBA考研经验,MBA在读考生也沟通哈~


    首先我并不确定政法MBA目前的情况,但我认识现任中国政法大学MBA的联合会主席,如果您有需要报考政法MBA的话,欢迎联系我牵线。接下来简单聊聊考研难度的问题。目前国内MBA都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不要提长江和中欧,那是另外一个体系)考试题目的难度目前来看还是比较适中的,但请注意我接下来的观点:MBA考试难度:
    • (1)相对简单
    • (2)绝不意味着好考
    • (3)挑战与机会并存
    请把上面的话读三遍。

    好了,现在开始解释。


    一、相对简单的逻辑因为这里的「难度」的「比较坐标」是相对于「其他研究生考试」简单,来看「考试科目」:
    • (1)数学,属于高中水平
    • (2)逻辑,掌握技巧拿50%的分绰绰有余
    • (3)写作,从小练到大的
    • (4)英语,相对简单的考研英语二
    不考其他普研都要涉及的政治(背诵量巨大)再看「分数」,300分的总分,及格线180就已超过历年来所有的联考国家线,就算你第一志愿不过,但过了国家线至少保证你能调剂,有书读,而据这些年的经验,调剂的名额还是比较宽松的。

    所以我说MBA考试相对于「其他研究生考试」简单。


    二、不好考的逻辑MBA和普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面向人群不同。
    • MBA考生:毕业至少三年,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职场人士。
    • 普研考生:大部分是大四毕业无缝对接考研究生,往往大三开始复习。
    两者的备考时间、应试能力、知识结构的差异都很大。考MBA的人,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提升。应试能力的下降无可避免,主要有这两部分原因:
    • (1)知识体系里已有大部分被“实操思维”和“工作知识”占据。
    • (2)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衰减,家庭生活的消耗与牵扯。
    你就联想一下吧,一个有着十几年读书经验的“学生”,每天有成块的时间泡在图书馆复习备考,一个是工作了好几年,成家立业的白领,白天忙着公司事务,晚上回家可能还得照顾孩子。在考试上的实力差距,显而易见了吧?而且现在MBA领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年轻化。以前的MBA群体最年轻的也是30+的中层管理者或者创业者,现在你去看吧,90后的MBA比比皆是,大部分都是刚满三年工作经验就立马报考的,他们的应试能力和业务水平都非常的强。所以我说MBA考试绝不意味着好考。


    三、有机会的逻辑即便如此,MBA考试的机会依然不少,甚至新局面正在形成。首先说现在大力推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上课方式和证书上会有一个小的标识不同,其余全部一样(学历、学位双证齐全),当然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检验,但非全的名额充足且不耽误正常上班,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一个非全的MBA,那备考难度会下降一个等级。其次是备考方式的差异。如果你细心观察MBA的录取模式,就会发现另一个特点:预面试。其实不只你,商学院的老师们也非常明白,自己希望招来的是一个业界精英,而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学霸”,所以预面试起到了这么两个作用:
    • (1)剔除那些实践能力不符合要求的人(无论你应试能力高低)
    • (2)帮真正的业界精英降低应试门槛(这是顶级商学院的常用操作手法!)
    简单说,真正有实力的人会在预面试中脱颖而出,拿到类似「优先录取」的面试成绩,这意味着什么?
    • (1)优先录取考生:只要过了国家线,直接录取
    • (2)普通面试通过考试:按名额的总量,由高到低排名录取
    明白了吗?应试能力不突出不要紧,如果要考顶级商学院,只要综合实力强,拿到「优先录取」难度就会大幅下降;而优质的特色商学院,还是早考早好。
    • 在清北人这样的顶级商学院,预面试难度 > 考试难度。
    • 在像我所考的 中国传媒这样的商学院,一般 考试难度 > 预面试难度。

    普通商学院怎么不提?因为基本没有考的必要。


    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手打,严禁转载,欢迎MBA的朋友们与我多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