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方面的专业哪个专业好?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类专业

想咨询一下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方面的专业哪个专业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类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哪个专业好就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哪个校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哪个专业好考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哪个校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哪个专业好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哪个专业好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哪个专业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金毛大汪汪

    朋友家儿子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动物科学专业。同学们都说动物科学是天坑专业,但是朋友及儿子不认同。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学精学透,都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将来的前程也差不了。

    大学四年努力学习,绩点年级前10%,每年得奖学金,大创一等奖,获得推免资格,被保送至南京大学读研,专攻遗传学。毕业论文被评为南京市优秀论文。研究生毕业,入职华大基因,从事研发工作,如今年薪40万左右。

    朋友家儿子舍友,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去了河南的牧原集团,一个月工资有一万多,一年下来能拿个二十来万。

    学历档次不一,入职单位层次不一,没想到人们经常说的冷门专业动物科学,毕业之后的待遇居然赶得上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了。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猪专业最好,要不,创新点,人造熊猫-就是养个猪长得象熊猫,肯定好卖,还可以学猫专业,增大猫的身板,乍一看,老虎 !人养的好吃!

  • 沉稳大叔

    #大学学生物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1.学生物总的来说是快乐、单纯、有意思的。
    2.生物类专业种类很多,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偏理论的生物科学类,偏技术的生物技术类、农林类等等。
    3.这个学科比较适合升学考研,出来后搞科研或者教学。学科本身主要指向第一产业农业,也有部分专业如食品科学指向第二产业。所以就业面相对窄一些,且薪资水平上限不高。
    4.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些记忆性知识和一些实验、设备操作,并不算枯燥难学。
    5.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喜欢独处爱安静的人,学生物是可以安心的一条路走到头的,生物专业研究生是比较好考的。博士出来就业也没有任何问题。

  • 风去了无痕

    #教育微头条# 黄土高原守护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双一流大学”实至名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坐落于陕西省杨凌(不在西安),因为偏僻的地理位置专业冷分数低被很多人称为不如一些二本院校,是985之耻。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西农只有一个A-学科林学。在所有大学排行榜里西农基本都排在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之后,在农林类大学里面只能排在第四位。很多人说西农这个985和双一流(B类)是政策照顾的,甚至有人说西农应该被踢出“双一流大学”名单。在我看来不尽然,学科评估还真不能反应西农这种特殊类型的学校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悠久,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学校。西农现有专职教师213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1633人,有两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1人,杰青7人。学校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两个),28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技术研究中心,3个野外观测站5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1个A-和12个B+。
    这个学校和它的名字一样学科专业基本都是围绕着大西北和农林展开的,除了社会学和计算机略微偏离主题(其实也和农林科学研究有关)其他学科专业全都是农林类,而且都是大西北实际需要的。
    西农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两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另有一个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另有众多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西农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着西部治理和民生展开。这种研究看起来不怎么高大上,也不好刷论文,但却是国家和人民急需的。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我家刮过”,几百年来黄土高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不断流失。在最严重的时候黄河水每年把高达16亿吨的泥沙带到下游,其中80%来自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让黄土高原逐渐成为苦寒之地,混浊不堪的黄河水夹杂着泥沙滚滚而下不断抬高河床造成水患。经过以水保所朱显谟院士为代表的几代西农人的努力黄土高原的植被逐渐丰富起来了,黄河水也变清了。
    在中国几乎没有多少人不认识袁隆平,但认识赵洪璋院士和李振声院士的却没有几个。如果说袁隆平院士是“超级稻”之父,那么这两位院士就是中国新型小麦之父。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和主导中国小麦换代的“小偃六号”都是他们的杰出成果。李振岐院士和康振生院士在植物病理学的研究上成果斐然,是农民粮食增产丰收的保证。
    一直以来中国苹果市场一直是以富士为首的国外引进品种当道,西农“秦冠”让中国自育苹果开始有了一席之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农的葡萄酒专业可是一绝,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就业那是杠杠的。
    据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转化的直接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这成果得让多少985汗颜?环境治理带来的间接效益又有多少呢?
    我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固然有经费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承担了很多国家迫切需要的工作任务。这种工作在论文上很吃亏,最后反映到学科评估成绩上了。第五次学科评估不再以论文为导向,相信西农会有很好的表现。
    没有什么高大尚的专业,没有多少论文,有的只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教稼圣地,培养英才栋梁”,“啊,西部开发,科教奠基”,“天降大任,我们承业,继往开来,跨越梦想,扛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默默守护着中国西部306.9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守卫着母亲河,985、“双一流大学”实至名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