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芜湖校园生活】大连理工大学怎么样?

想咨询一下关于【芜湖校园生活】大连理工大学怎么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去了无痕

    【内部挖潜?网友建议安徽省内高校异地互设校区,得到正式回复】近日,有安徽网友在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合肥市的高校与省内其他城市的高校“互设校区”,也就是合肥的大学到其他城市开设校区,其他城市的高校到合肥开设校区。这位网友的留言是怎么说的?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复?这么做靠不靠谱呢?

    ①网友留言
    网友的意思很简单,分成总体思路和细化建议两部分。
    总体思路上,安徽省整体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需要加强,可以考虑用互设校区的方式发展高校城市联合体。

    细化建议上,能否考虑合肥的安徽农业大学在淮南设立校区,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学在合肥设立校区;
    合肥的安徽建筑大学在芜湖设立校区,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在合肥设立校区;
    合肥的安徽医科大学在马鞍山设立校区,马鞍山的安徽工业大学在合肥设立校区;
    合肥的合肥工业大学在蚌埠设立校区,蚌埠的安徽财经大学在合肥设立校区。

    ②得到回复
    安徽省对这位网友的留言进行了正式回复,意思其实也很明白。第一,异地开设校区,省里无能为力;第二,鼓励内涵发展,做大不如做强;第三,引进外省资源,需要自身强大。

    ③靠不靠谱
    第一,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明确表示不支持各地大学开设异地校区,招收本科生。武汉大学深圳校区因此成为了南柯一梦。所以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大规模互设校区的做法是得不到支持的。

    第二,2017年之后,并不是没有大学在异地开设校区,但都不会选择去“硬刚”政策。安徽省内的安徽师范大学不是合并了肥西师范学校,成功开设了合肥校区吗?这种“合并”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说就不算“新设”校区。南京大学不是签订合同要开设苏州校区吗?他们借着独立学院转设的东风,将自己开设的独立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停招,平移到苏州校区,相当于把本科招生权从南京转到了苏州。

    第三,大学开设异地校区,在早些年是“时髦”之举,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的确是毁誉参半。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和深圳开设校区比较成功,学校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双双提升;山东大学在威海和青岛开设校区、大连理工大学在盘锦开设校区、东北大学在秦皇岛开设校区,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成功。省内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宣城的校区,似乎也难言成功。

    第四,大学的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徽的GDP不低,教育投入不高,省内大学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这一点只要拿其他省份省属院校的经费预算比较一下就能一目了然。异地建校区成本太高,难以承受。

    第五,各地吸引外部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无非是拿土地、给资源,掏钱共建校区,此外城市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吸引力。目前看来,安徽的哪座城市具备这样的能力呢?哪座城市又有强烈的意愿呢?引进本科校区太难,先引进研究院或者研究生院行不行呢?这三个问题倒是值得探讨。

    对于安徽省的高等教育你怎么看?你认为互设校区是否可行,引入外省资源能否办成,继安徽师范大学之后,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会不会以某种形式把校区开到合肥?来评论区聊聊吧。
    #师者说# #合肥头条# #教育那些事#

  • 沉稳之选

    【安理工和安师大的校长坐到了一起,他们聊了什么?】#高考# 在即,安徽两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坐到了一起,他们聊了什么呢?来看看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官网介绍吧。#淮南头条# #芜湖头条#
    袁亮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历史沿革和新时代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双方携手合作,精准发力,抢抓机遇,共同探索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办学路子。张庆亮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期待双方开展更加全面、广泛、紧密的交流合作,合力探索地方高校协同发展的路径模式。双方还围绕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评价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 风华依旧

    网上有人爆料安理工的一辅导员的待遇一年收入18w,这收入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已经算高的了,但是这个取暖费还有每月房租补贴这个待遇,我表示怀疑,还有每学期绩效达到3.1万,那一年就是6.2万,这实属不可能啊,每月工资还有公积金这个挺靠谱的。坐标芜湖的高校,我所知道的教师岗位的都没这个高,更没有所谓的每月房租还有车补,每年年底会把一年的课时费发下来,撑死一万左右吧,不知道他这绩效指的什么。
    如果这个消息真是真的,那只能说他们待遇真的好,教师岗位的应该会更高吧[笑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