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2022年国考马上报名了,是否有更多的报考人数选择体制内?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外面馒头都少了,这个蛋糕那么美味,谁都想咬一口!
2022年国考肯定一如既往的火热,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不管是有准备的,还是没有准备想凭运气的,他们都想分一杯羹。
人数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很多!一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大,就业环境不稳定,很多社会就业人员和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稳定!二是当下各个培训机构的大肆宣扬,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考公热!三是社会和家长及学生传统思想比较重,认为考上公务员光宗耀祖,有前途。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考公# 本周五下午,我班有十多个大四学生跟我请假外出参加周六的国考,大部分都是女生。他们成为2022年212万国考报名者中的一员,加入到激烈的国考竞争之中。作为老师,我唯有祝他们好运!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年轻人热衷考公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体制内”工作安稳,有社会地位。跟企业比较起来,公务员的工资虽然不算很高,但旱涝保收,福利待遇好,能给人安全感和“面子”;
其二,父母希望孩子考公。有的毕业生自己可能不一定想要公务员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可父母希望他们能成为国家的人,这样不至于像父辈那样生活艰辛;
其三,增加一个就业的选择机会。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许多不考研的同学会把参加考公作为多给自己一个就业机会,说不定人生就此开挂了呢?
公务员这份工作确实挺香,但竞争十分激烈,能考上的只是少数十分优秀的人才,大部分人收获的可能还是失望,另外有些人的性格可能并不适合公务员这种过于稳定、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此,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可盲目跟风或一味顺从父母的意愿。
您如何看待年轻人考公热这种现象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公务员考试热这两年是会一直持续,毕竟现在就业压力大,各种不稳定因素多,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自己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体制内是首选的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是国考的主力军,另也有部分是往届生可以报的,这部分竞争相对也比较激烈,认真备考,是最关键的。
今年的竞争应该还是会很激烈,但是现在国考的岗位向应届生倾斜了,尤其是税务系统,出了贫困县,其他的一律是要应届生。
对于那些非应届生可以报的,以我曾经的经历,税务系统的招一个人,856个人报名,还是贫困县。今年很多教育机构的老师失业了,你想想,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他们会去哪里?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考公。
这是当然的了,每年的十月份都是国考报名“盛事”,为什么每年大家都趋之若愚?
国家公务员有社会地位高、信用度高、收入稳定等优势,加上每年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势所迫,使国考成为了大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近10年国考每年招录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其中有7年都在2万人以上。
刚过去的2021国考也是招录了2.57万人,而省考近五年也只有广东招录人数过万,因此国考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且国考只有个别职位会对户籍有限制,如果考生想留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参加国考是非常好的选择。
成为国家公务员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是一份荣耀,而国考正是拿到这份荣耀的机会,只有抓住了这次机会,你才能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2022年国考,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抓住机会,充分备考,勇摘桂冠!
当然
研究生进体制内三条路径
有没有第四条?
研究生才算人才,人才引进都是要研究生,而且由于整个国家都向应届生倾斜,因此应届硕士研究生进体制相对来说还是比本科生好很多了。
大家看看下面图片中写了三条,有没有第四条,第五条?如果有又是什么?如果你是应届硕士研究生。你会走哪一条呢?
如果你这三条都走不通,也没有其他路径,你怎么办?
#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 #考研# #考研复试# #考研建议# #考研成绩# #要不要取消考研复试# #2022考研调剂# #考研分数400+是什么实力# #考研成绩#
这是当然的了,每年的十月份都是国考报名“盛事”,为什么每年大家都趋之若愚?
国家公务员有社会地位高、信用度高、收入稳定等优势,加上每年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势所迫,使国考成为了大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近10年国考每年招录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其中有7年都在2万人以上。
刚过去的2021国考也是招录了2.57万人,
而且国考只有个别职位会对户籍有限制,如果考生想留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参加国考是非常好的选择。
成为国家公务员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是一份荣耀,而国考正是拿到这份荣耀的机会,只有抓住了这次机会,你才能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2022年国考,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抓住机会,充分备考,勇摘桂冠!
教育
2022-11-05受疫情影响,公共服务序列人员需求大大增加,随着抗疫常态化工作的进行,为防控疫情、服务公众,各级党政机关也会通过国考招录相对应人才,客观上也为考生提供了入编机遇。
近年国考的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集中在130万-158万之间。
2021年全国最终过审人数达到了157.6万人,较去年同比上涨了18万,创下近9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