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糖厂的工艺流程是什么?_焦炉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想咨询一下关于糖厂的工艺流程是什么?,焦炉的工艺流程是什么,工艺流程是什么意思,墨制作工艺流程是什么,糖厂制糖工艺流程,糖厂蒸发工艺流程,糖厂分蜜工艺流程,糖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糖厂压榨车间工艺流程,糖厂澄清车间工艺流程,糖厂制糖车间工艺流程图片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中国番茄酱的那点事儿(5):中国番茄酱加工行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以前】

    更早些的60~70年代在沿海地方也曾有过番茄加工企业,这时的加工企业生产工艺还很原始,基本采用夹层锅的方式生产,记得上学课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一套番茄酱加工生产线,日原料加工量不足几十吨的样子,就是夹层锅蒸发的方式浓缩,只能一锅一锅加工,不能连续生产。

    这些番茄加工企业(或车间)后来因为原料问题、比较效益问题逐步退出番茄酱生产。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番茄酱加工企业在北方地区呈星星点状多了起来,这一时期的番茄加工有几个特点:

    1、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原料日加工量在几百吨内;
    2、加工企业多分布在中国东西部;
    3、多数企业主业不是做番茄酱加工,基本都是主业外的一个小车间,少有专做番茄酱的企业。

    这一时期中国的番茄酱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占世界番茄酱个份额不足1%。

    这时期国内主要番茄加工企业有:

    玛纳斯新孚(Y35)2 X 300吨/日

    奎屯华新(Y41)1 X 300吨/日,

    库尔勒果酒厂(Y2) 1 X 300 吨/日,1 X 500吨/日

    石河子(1) 2 X 300吨/日

    博湖(Y46) 2 X 300吨/日

    农七师131团食品厂(Y14) 1 X 300 吨/日

    农七师食品厂(Y51) 1 X 300吨/日

    库尔勒阿瓦提农场罐头厂(Y33) 1 X 100吨/日

    新疆统一食品公司(Y57) 1 X 300吨/日, 1 X700吨/日

    甘肃省武威县 (X3)1 X 300吨/日

    内蒙古临河糖厂(F20)
    1 X 300吨/日

    宁夏青铜峡糖厂(F54) 1 X 720吨/日

    河北深泽县 1 X 300吨/日(后拆迁到奎屯食品厂Y51)

    静县乌拉斯台1 X 300吨/日 天山红 (Y45)

    如果给这一时期国内番茄酱加工打个标签,就是"起步阶段"。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糖厂的工艺流程是: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与结晶→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  1.提汁  我国糖厂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三种,即压榨法、渗出法及磨压法。这三种方法都要先将含有糖分的甘蔗组织细胞加以破坏。然后分别采用多重压榨、多级喷淋或挤压把糖汁抽提出来。因此,各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及其工艺条件是有区别的。  压榨法提汁是一种历史长远而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三辊压榨机。压榨前的切蔗,称为甘蔗的预处理。我国的大、中型糖厂通常均装有两台或三台切蔗机,或切蔗机加撕裂机。用撕裂机进行甘蔗的破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糖厂使用,而在国外则较为普遍。  渗出法基本上是从甜菜制糖方法或工艺引过来的。实践证明甘蔗渗出法的优越性,不仅在于造价低廉、动力消耗少、运行安全、维修管理简便,而且糖分收回率也很高。因此,甘蔗提汁向渗出法方面发展是必然的。  2.澄清  目的是通过除去非糖分以提高糖汁的纯度,并降低其粘度和色值,为煮糖结晶提供优质的原料糖浆。糖厂所采用的传统澄清方法,简单说是在糖汁中添加石灰作为澄清剂,使某些非糖分沉淀析出,经过沉降和过滤,得出清汁,最后送往蒸发站蒸浓成为糖浆。  澄清处理主要有三个过程,即加热蔗汁、添加澄清剂和分离沉淀。而影响澄清的主要因素是蔗汁的pH值、加热温度和澄清时间。只有把这些因素控制好,使蔗糖分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同时尽可能多地除去非糖分,才能完成澄清的任务。  糖厂制糖方法一般都是根据澄清方法来命名的,而澄清方法则是依照所用的主要澄清剂而定名的。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制糖法或澄清法,主要有石灰法、亚硫酸法和碳酸法三大类。在每一类中,又依处理步骤和方式的不同,再分成不同的方法。较常见的如下列几种:第一,石灰法。其中又分冷加灰法、热加灰法、分次加灰法。第二,亚硫酸法。其中包括酸性亚硫酸法、碱性亚硫酸法、中性亚硫酸法、磷酸亚硫酸法、中间汁亚硫酸法等。第三,碳酸法。其又可分为单次碳酸法、二次碳酸法、多次碳酸法、中间汁碳酸法。  上述三类澄清方法中,基本上都要加入石灰乳和进行加热处理,不过加灰和加热都要随pH值的要求加以控制。此外,比较新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法,在国外多用于生产精糖。其它如电渗析法、超滤法和离子排除法等也都在不断地发展。  石灰法只能生产出颜色较深的粗糖,而用亚硫酸法却能制得直接消费的白糖。虽然用这种方法比用碳酸法生产的白糖在洁白度和产糖率等方面都要差,但由于亚硫酸法具有工艺流程较短,设备较少和澄清剂用量较省等优点,所以在国内大、中、小型甘蔗糖厂仍被广泛采用。在国外,近十多年来,随着对精炼糖消费量的增加,许多采用亚硫酸法的糖厂都先后改为石灰法,把生产的粗糖再回溶精制。但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亚硫酸法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用石灰和二氧化碳作为澄清剂来澄清蔗汁的方法叫碳酸法。碳酸法所除的非糖物比亚硫酸法多,总收回率也比较高,且所制得的成品糖的纯度较高,色值较低,能久贮不致变色。但是,碳酸法也有一些缺点,如工艺流程比较复杂,需用机械设备较多;还要耗用大量石灰和二氧化碳,因而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糖厂离开石灰石产地较远的地区,碳酸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3.蒸发  煮糖前须采用多效蒸发操作浓缩糖汁,糖汁蒸发时,其中蔗糖、还原糖及其它非糖分,在温度、pH值以及浓缩等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例如:蔗糖转化和焦化,还原糖分解,积垢的产生等,必须研究这些化学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  总的来说,蒸发工段必须满足制糖工艺及热力利用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保证糖浆浓度。第二,减少糖分损失。第三,减缓积垢的形成速率。第四,提高热能利用,减少热能损失。  4.煮炼  从末效蒸发罐出来的粗糖浆,再经过二次硫熏,除饱和过滤,以达到漂白和进一步澄清的目的。经过二次硫熏处理的糖浆,称为清净糖浆,一般尚含有35%— 45%的水分。还须进一步浓缩煮制至有蔗糖晶体析出,并使晶粒长到大小符合要求。这一操作过程,叫做煮糖(或结晶)。所煮得的蔗糖晶体与糖液(母液)的混合物叫做糖膏。糖膏自煮糖罐卸入助晶机,经逐渐降温的过程,帮助晶体继续长大,使蔗糖析出更加完全,这叫做助晶。将助晶后的糖膏送入离心机,使晶粒与母液分离,叫做分蜜。将白砂糖用热空气或其他方法除去水分至符合要求的含水量,叫做干燥。干燥后的砂糖按规格大小用筛分类,叫做筛分。筛分后的合格砂糖便可装包作为成品,分离出的糖蜜可作为下一级糖膏的原料,继续煮炼到最末一级称为废蜜,即副产品。  煮糖、助晶、分蜜、干燥、筛分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是糖厂生产的最后工段,即煮炼工段。这一工段工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和糖分回收影响极大。  煮糖与助晶都是蔗糖的结晶过程。助晶是结晶过程的继续。糖膏在煮制的末期,尤其是末段糖膏,晶体含量已达到一定程度,母液浓度又高,纯度又低,因此糖膏非常粘稠,结晶速度特别缓慢,普通的煮糖罐已不能顺利地完成结晶任务,需要将此糖膏移入助晶机内进行助晶,使晶粒尽可能地吸收母液中的糖分而长大,完成结晶任务。  助晶原理:靠温度的降低维持或提高母液的过饱和度,并有足够的时间让晶体与母液接触。  5.分蜜  分蜜就是借助于离心机快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将糖蜜甩出去,而蔗糖晶体则因筛网的阻挡而留在筛篮里。  6.干燥  从离心机出来的白砂糖,尚含有0.5%— 2.0%的水分,还需经过干燥和冷却,才能包装及贮藏,否则易潮解、结块变质,使糖不能久存。  砂糖所含水分,将影响砂糖贮存过程的质量变化。在高浓度的糖液中,微生物是不能繁殖的。因此,砂糖晶粒表面残留糖蜜液膜中的非蔗糖分(非旋光度)对水的比例,将对砂糖的质量变化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糖蜜液膜的高渗透压将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通常,将水分对非蔗糖分的比值称为“安全因素”(SF)。  目前,糖厂中分离杂糖时多采用蒸汽洗的办法,这样从离心机卸出的白砂糖,温度约为80℃,含水分约为0.5%,可以利用砂糖从80℃降至室温时本身放出的热量将其所含的自由水分汽化,使达到要求的砂糖水分含量标准,节省了空气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  如采用无汽洗分蜜,则白砂糖的温度较低(50—60℃)而水分较高(约2%),这样,在南方潮湿气候条件下就需要用热空气将砂糖干燥,否则,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利用冷空气和热砂糖的温度差进行自然冷却,使湿砂糖的水分蒸发除去,直至砂糖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相平衡,这种方法称为自然干燥。而将空气预热,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使砂糖的微量水分干燥除去的方法,称为热空气干燥。自然干燥方法已在许多糖厂被采用,效果较好,缺点是干燥时间长,而且在离心分蜜时一定要采用汽洗,以提高砂糖温度和降低砂糖含水分,否则将会影响干燥效能。热空气干燥方法,由于干燥时间短,可缩短干燥机的长度,而且成品白砂糖的水分也易于控制,因此,仍被一些糖厂采用。  目前,国外常用的干燥冷却机有:回转百叶窗式(亦称无抄板转筒式)干燥冷却机,立式干燥冷却机和沸腾床(亦称流动床)干燥冷却机三种。  7.筛分  从干燥机出来的砂糖带有不少团块和糖粉等,晶粒大小不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以需经过筛选分级处理,同时在筛选过程还可使砂糖充分冷却,以利包装、贮藏。  糖厂常用的筛选机为机械震动式筛选机,在机面上装有不同规格的筛网,筛网的装法各厂不一,一般前面的筛孔较小,后面逐渐增大。筛分所得的太小的砂糖和结成团的糖块,工厂俗称糖头与糖尾,要回溶,不能作成品出厂。  在国外,对机械震动式筛选机作了改进,弹性摇臂已不再用木板条制成,改用弹簧圈,最新的改用橡胶柱,这样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而且设备的高度也可以降低。除机械震动式筛选机外,国外还采用电磁震动式筛选机和回转式筛选机。  8.包装  经过筛分后的白砂糖,由贮糖斗卸入糖袋,进行包装。目前,我国甘蔗糖厂生产的白砂糖 都用塑料编制袋包装,并应将粗、中、细粒白砂糖分别包装,每包50公斤。在大型糖厂已实现包装机械化、自动化、即在贮糖斗下装有杠杆式自动称,当糖袋装满50公斤后就自动停止装糖,然后由输送带将糖包送至自动称再行校正重量,接着经机械自动缝包机进行缝口,然后由输送带运入仓库贮藏。  9.贮藏  对砂糖的贮藏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否则会因保管不妥而发生潮解、结块、酸败或变色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  在贮藏过程中砂糖发生结块的原因主要是砂糖含水分太高(超过1%以上),这往往是由于干燥、包装和仓库温度、湿度控制不正常而产生的。在干燥过程中糖层厚度控制不正常,使砂糖含水分不均匀,包装入库后会引起砂糖局部结块。砂糖尚未充分冷却就进行包装和入库,入库后与仓库温差大,使砂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结块。此外,如果糖包堆放太高,压力大,也会造成结块。酸败的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存在和微生物作用。白砂糖发黄这是因为用亚硫酸还原漂白的砂糖,久藏后由于空气的氧化而使砂糖变色发黄。为了防止砂糖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变质,对糖仓地址的选择和糖仓的建筑应有一定要求,而且应有一套贮藏管理制度。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褚时健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获得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包括小时候抓鱼、烤酒,以及成年后管理糖厂、烟厂、橙园,他都能做到最好,根本原因是什么?

    1、从观念意识的角度,褚时健始终坚定地认为:无论做哪一行,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做任何行业,他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去认真钻研,直至生产出令自己满意的精品。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他任厂长期间生产的红塔山香烟,还有自主创业后种植的褚橙,都能进入所在领域的高端行列并遥遥领先于对手。

    2、从对自我要求的角度,褚时健始终要求自身业务能力过硬。

    他善于观察、总结、提炼事物规律,先找到影响结果的关键要素,再对症下药地去解决,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比如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影响苞谷出酒率的关键因素是发酵温度;解决糖厂效益的的关键在于降低燃料成本;管理烟厂则要从设备、原料、内部制度三方面着手改进;选择橙园地址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获取的难易程度。

    他自己总结说“做事要抓重点,不然你做得多费力也白做”。

    3、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褚时健主抓以下三方面:

    1)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对技术的迷恋是褚时健的天性,在糖厂期间,他就是靠对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改造,实现了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同样,他接管玉溪卷烟厂,先把内部派系斗争搞定后,在1984年大手笔投入2300万美元从欧洲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制烟设备,遥遥领先国内同行。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三分设备, 七分原料”,这是制造领域的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要想生产出高品质的好烟,一定要有好烟叶才行,为此褚时健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烟草种植基地,要求烟农按照自己设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种植,从源头上就严把质量关。

    3)完善内部制度,一切靠制度说话,对事不对人。

    a. 完善员工激励制度:一是打破传统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实行定员定额、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搞好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比如提供职工住房、在生活区内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文体活动场地等,让大家舍不得走。

    b. 统一工作标准:对每道工序都制定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将工人的操作标准化流程化,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c. 加强工人的成本意识:褚时健极其关注成本控制,当然他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节约成本,他的宗旨始终只有一个--为企业赢得利润。他鼓励工人们想办法减少浪费,如果能以更低的消耗达成同样的生产目标,工人们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

    我理解一个人如果在任何行业都能成功,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最好,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一定具有普适性,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如果我们能从中借鉴一二,对自己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柳城糖厂要搬迁吗?

    柳城糖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至现在已有63年历史,现在属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该厂采用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清净工艺。原设计日榨蔗能力为350吨,经多次技改扩建后,目前日榨蔗能力为5000吨/日。
    糖厂位于柳城县大埔镇,融江河畔上游,县城的边缘。由于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糖厂距离县城太近,10多年来民间一直有传言糖厂要搬迁的消息,但官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和证实。政府有规划把柳城、六塘两家糖厂整合,搬迁至河西工业园,扩大产能。但现在制糖行业低迷,企业盈利困难。整体搬迁一家糖厂的费用是相当高的,企业首先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投资的项目是否能快速回笼资金,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糖厂现在日榨量为5000吨/日,每年处理甘蔗量60~85万左右,产能偏小榨季时间偏长,整体搬迁意味着糖厂需要考虑扩能扩产的问题,得重新规划建设设计。现在投资建设一家8000吨/日规模的糖厂,投资费用不会低于5亿元,所以现在投资制糖业确实要冒较大的风险,得考虑这个项目是否可行,糖厂建成后能否保持充足的蔗源等等问题,所以说不是想搬迁就搬迁的,必须有政府的参与并支持配合,也许几年以后会被强制搬迁,但企业希望维持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