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孩子被上海政法学院应用心里学专业录取请问好就业吗?望指导?

想咨询一下关于孩子被上海政法学院应用心里学专业录取请问好就业吗?望指导?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教育

    #孩子成长之路#
    聊聊老大高考报志愿的一些事儿
    我家老大今年高考,文科省排名1000位+,好一点的985学校或者211专业都够不着了(志愿如此难报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好在孩子喜欢心理学,为了保专业不被调剂,高分录取了西南大学心理学的中外合作办学。
    今年填报志愿的风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是尽量够名校,现在是尽量保专业,尤其是体制内的和能保证未来就业前景的大热,如师范类、电气工程类等等。今年的文科录取情况,师范类分数明显上升(图1),还有之前作为备选的西南政法(图2),西南财经的录取分数线(图3)也明显提升。
    今年填报志愿我们预估出现差异的还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热度估计不足。录取之前,我们还在考虑,中外合作之所以录取分数较正常专业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学费高,二是英文教学。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的预估是,疫情影响后,因为学费高对中外合作望而却步的是否会增加?另外,从云南的英语教育情况来说,学生全英语上课压力会比较大。这样的话,分数线排名录取情况应该能稳住去年的水平吧,因此我家老大第一志愿填报了西南政法的法学(中外合作),我帮同学小孩建议了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原想应该是很稳了,结果西南政法的法学(中外合作)因为1分之差失之交臂(图2),同学小孩的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分数不够(图4)。另外身边也有小孩报了宁波利物浦。看来费用都不是事儿,家长为了孩子都是非常愿意投入的。(图5)
    二是家长和孩子填报志愿的理智谨慎程度超过预期。或许是现在各种填报志愿的培训指导也多吧,填报志愿冲学校不管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了。之前我都有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孩子先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专业冲不上问题不大,先录个专业再争取转专业呗。实际上转专业这条路很困难,看着百分之几的转专业率,其实一算一个系就一两个人,孩子压力太大,与其走这么艰辛的一条路,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稳妥的自己喜欢专业。于是,今年理智的家长孩子们填报志愿更考虑专业,好多非双一流学校的录取最高分提升,好多排名靠前的顶级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反而有所下降(图6)
    下一篇文章,想聊聊我所了解的中外合作办学,我是昆哥,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 风华不减

    不好就业!四年拿个证!毕业的那年就是失业的开始!拿到证以后改行吧!

  • winter

    心理学这个专业坚决不能读,建议退学,复读

  • 淡定自若

    #高考季# 犇妈北京探高校19——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两个校区都去了,前面图片是昌平校区,主要是本科生就读的,后面是研究生就读的,在海淀!
    因为本科就读的就在石油大学对面,也就近水楼台也看看!
    在研究生院遇见一个研究生,专业学政治学的,我问:好学吗?主要学什么?
    女孩儿说报考时以为政治学主要学怎么做官儿,怎么做行政,学了才知道核心是学现象,各种现象:经济、社会、市场……
    就业未来百分之九十考公!
    辽宁新高考,中国政法大学今年的社会工作与应用心理学不知分数能不能稳的住,不降,拭目以待!

  • 岁月如歌

    #高考2022# 【肇庆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2021年1月15日,肇庆学院发布《2020届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2.71%,升学率为8.37%。19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4889元(20届未公布)。

    第一,从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率来看,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96.26%),体育与健康学院(95.53%),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95.43%);就业率较低的学院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90.18%),外国语学院(90.53%),经济与管理学院(90.85%)。
    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舞蹈学,书法学等专业均为100%就业;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会计学(83.49%),应用心理学(79.73%),英语(83.73%)。

    第二,从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来看,20届本科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党群系统、政法系统的就业人数128人,占2.33%;到教育系统就业的人1294 人,占23.51%;到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就业的人数121人2.2%;到企业就业的人数2678人,占48.65%。

    第三,从就业行业流向来看来看,2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行业较多的是教育业(39.6%),零售批发/住宿餐饮/服务业(25.68%),加工制造(9.59%)。

    第四,从就业地区流向来看,在广东省就业人数为4990人,占 90.64%,主要集中在广州(1506人)、肇庆(760人)、深圳(682人)、佛山(499人)、中山(163人)、东莞(233人)等珠三角城市,其他城市 1147 人;其他省份 515 人,占9.36%,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新疆、北京、广西、贵州、福建、浙江、湖南等33个省区。

    第五,从国内升学情况来看,20届毕业生升学深造有461人,占已就业人数的8.36%,其中考上研究生271人(985高校10人,211高校53人,其他高校208人),其中国内升学人数最多的院校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

    第六,从出国出境升学来看,20届毕业生出境出国升学共38人,其中出国升学14人,占36.84%。出境升学24人,占63.16%,出境升学院校较多的为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