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考研真的这么难吗?_考研真的这么难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真的这么难吗?,考研真的这么难吗,考研为什么这么难,考研数学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考研英语这么难,考研政治为什么这么难,电气考研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计算机考研这么难,新传考研为什么这么难,考研调剂为什么这么难,经管类考研为什么这么难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淡定人生

    考研,难在好几处地方。我亲身经历过两次考研,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选择难。这里面也有好多要说的。选择考研还是工作,这是第一点,很多人是考虑不清楚的,更多的考研的,就是混个学历的,所以不知道考研是为什么。第二点是选择什么学校,这跟高考不同,高考是考完了再选择,考研是先选择,在针对学校考试,这就来问题了,到底考哪个学校比较好呢?个人认为,你既然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个好一点的学校去考,一是锻炼你,二是考上了你的前途相对会好,当然要量力而行,你本就是不太好的出身,再去考虑清华北大,就有些不自量力了。选择难还有一点,就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对学生来说要好点,而且认可度高,学到的东西多,非全日制是给工作的人准备的,MBA,MPA等等这些,认可度还可以,但是关于学术的东西,可要少很多,毕竟学习的时间很不相同。

    说完了选择,后面就是考试了。一般的研究生考试是四门,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二。个别考试有别的安排不赘述。政治都是统一的,各种复习资料,保证60以上就行。英语有英语一和英语二,难度上英语一较大,高于六级,低于专业八级,对于学习英语有困难的有难度,建议平时就是多做题,多看美剧,练听力,练手感,每天做的多了,就不会那么怕了。专业课每科都不同,无法细说,有的专业课有数学,也分一二三,这个要注意。

    笔试完了,过线了,恭喜,一半过去了,还有一半是面试。这个面试不能太小看,好学校的老师都有一个原则,宁缺毋滥,你面试表现不好,一样被刷。面试也是根据专业不同,内容不同,自我介绍,中英文,回答问题,这里面回答问题最有学问,一般都是教授来看你是否能够合格的表现,做研究的基本功如何。网上就各种针对性的复习资料,好好看看。

    考研还是比较难的,比高考相对公平点,复习时间五个月以上还是把握比较大的,充足复习,做好计划,有备而无憾。

  • 风华依旧

    考研难不难,有人说很难,有人说很简单。里面影响难不难的因素太多了,个人的,环境的,家庭的。而且考研和高考可以说是有着本质区别。

    一.考研难不难取决于你的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越好,保研率越高,有的院校某些专业保研率可以达到70%甚至有更高的。你在进行复试的时候,也会有院校歧视之说,越好的学校在复试的时候是带着光环去的,正常的理解就是本科越好,智商,理解能力等都会越强,所以面试虽然说要公平,但是本科院校还是很重要的。有的考本校的研究生甚至老师会提前画重点。

    二.取决于你自己的沟通找资料能力。考研文科一般考公共课两门,包括政治,英语,专业课两门,包括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政治英语全国统考,需要自己的努力,走后门的机会几乎没有。专业课可就是有太多的技巧了,有的高校会公布专业课推荐书目和以前的真题,但这样的学校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只提供专业课的,不提供真题的,因为很大程度上考研专业课的出题重复率特别的高,就像大学考期末考试一样,会有一点重复的题目,看来看去也就那着知识,这时候就要发挥自己活动的能力了,必须找一个本专业的目标院校的学姐或者学长,给你提供真题甚至画重点,甚至老师再给他们上课时会透露部分命题的重点,因为老师给他们上课的重点都是老师认为的重点,很大可能会出题。所以考研自己活动的能力很重要

    3.还有就是自己的努力程度,高考是一群人的狂欢,考研是一个人的寂寞,自己不努力,外力再大都没有用,所以本人的努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 winter

    对于一些考本校或者相对来说冷门一些的专业,考研的难度可能没有那么大,不过具体以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校上对本校本科生可是一点都不照顾的,也有的学校复试的潜规则就是自己学校学生优先,哪怕是自己联合学院的三本都可以,就连985毕业都要往后稍一稍,211看都不看的那种,在报考或者调剂的时候这些情况一定要事先打听清楚,不然真的闹心。

    但像我这种跨考热门专业,又头铁选了个排名不错的好学校,那就挺像是选择了一个地狱模式的副本了,本身的基础就没有本专业的学生好,学校又不错,这竞争激烈的程度是真的不言而喻了。

    我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倒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可能跟我母胎单身有关吧,自认为从小也不是算很聪明的那种,但从性格上来说还是有个好处的,那就是扎实,内心也没有那么敏感,在复习的过程中遇见一些自己两次三次都没能搞定的问题,情绪也不会突然失控。

    表面看上去很佛系,实际上我只是知道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化是没有用的,就像小时候想要什么东西哭闹不止,以这种方式逼迫父母买给自己,我爹妈压根不会搭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跟他们讲条件,用自己的努力,不管是在家做家务,还是期末考到多少分,只要我完成了约定的目标,爹妈基本上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当然小时候的要求并不过分,不会让父母买超过经济承担能力的东西,我觉得这样让我在备考过程中也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付出足够的努力,最后一定有收获。

    当然这个收获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录取,实际上我也做好了考研可能会失败的预期,毕竟考的人数那么多,我也并非爽文主角,一直有光环加身,那真的是不可能的。

    复试的时候挺纠结的,因为学校那边迟迟没有放录取的名单,我一面准备春招又拿了一个自己感觉不错的offer,忐忑不安等了两天,HR也给我打了两个电话问情况,终于在那个周三的下午收到了拟录取的通知,立马写了封说明信给HR,然后准备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了。

    备考期间也有些感受和备考的心得想要和跨考生分享,我不知道你原本是什么专业,为什么跨考,目标专业又是什么,但我希望你实现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对未来的规划,有了这些,你在备考的过程中,乃至后面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才不会觉得茫然和痛苦。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要觉得自己跨考和本专业本科生的差距有很大,如果有考研转专业的打算,一定要提前准备,不管是初试复习还是复试,想我跨考计算机的,如果能拿出来自己编程一些成果,比赛名次什么的,在复试中还是比较加分的。

    而且不要想着自己和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上面会差的很多,也不是每个人本科都是在好好学习的!不要因为感觉自己和别人差了点就自暴自弃,应该把这一点差距当做自己进步的动力,在备考中更加努力才行。

    然后是备考方面,想考多高的分数就要付出多少的汗水,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下面就从学习态度和习惯、英语和政治备考要点和心态调整这三部分说一下自己复习一些体会。

    学习态度肯定要端正,复习也要足够全面,那种抱着这一章内容感觉好难啊,应该不会考吧,考了也有很多人不会的这种想法的同学,你就等着吧,最后考试卷上你肯定会跟自己没有复习到的题相遇的!我在准备专业课和数学备考的时候以大纲为主,首先把课本系统的看一遍,每一章节讲了什么内容心里都要有数,而且每章的重点一定要能捋清楚。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备考数学都觉得挺噩梦的,也觉得崩溃过,只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把汤家凤老师讲的内容看了又看,演算了又演算,考数学的同学一定要早点开始啊,我这差不多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完就开始准备数学了,一边告诉自己还有时间一边每天不停地拿笔算,用掉的草稿纸和空笔芯快是高中三年用掉的一样多了。

    算了小半年的数学,专业课是暑假才看起来的,之前的复习主要就是做数学、背单词和做英语真题阅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就是,老师讲过了的例题,自己也要再动手算一遍,把老师讲的听懂不算是自己会的,只有自己推演的时候才能发现思路上或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有个同学就是看视频课进度是我的两倍,一问才知道听懂就行了从来不动笔算,两个月过去自己开始做题了才发现没几个会的,慌的一批,我虽然看视频课的进度比他慢,但是基础扎实,做题还是比较有思路的。

    英语和政治我在备考的时候付出的精力是不一样的,虽然最后分数差不多都是70+,但是这两科各自的特点决定了英语突击是行不通的,政治就可以。英语我算是和数学同时开始备考的,寒假就主要先背单词,四五月了开始做真题,这方面要说我有什么复习的诀窍,真的就只努力而已。

    政治就很不一样了,10月才开始复习的,因为考数学的缘故只能往后推,后面时间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建议有条件提前一些的早点开始!政治高效快速备考的关键在于我首先系统学习了一遍知识点,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后面复习真的相对来说轻松了很多。

    因为知道自己不擅长背政治这种理论性强的学科,主要就跟着原静政治蓝宝课这个帮助记忆政治内容效果最出色的视频课来学习的,每天中午吃完饭就认真看一课时,跟着老师学习和梳理重点难点内容,学完之后就整理一下接着看专业课,一般我学完一课后,当天结束学习的时候会再翻看一遍笔记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基本上能记住课上讲过的八九成内容,当天的知识点当天就搞定了。

    基础知识学完之后基本上就以做题为主了,每周我也会抽出一点时间重新梳理一遍知识体系,保证掌握的知识体系没有太大的错漏,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去梳理、强化,对容易弄混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析。

    关于考研心态的调整,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空自己,放空自己的同时,最好能散散步、爬爬山或者听一听舒缓的音乐,女生也可以做一下瑜伽,做完之后身体和心情都会很不一样,有的同学可能天生内心比较敏感,抗压能力较差,心态崩溃也是比较常见的事,崩溃不要紧,能在短暂的崩溃发泄之后仍然能够站起来才是最了不起的。

    我寝室一个妹子在备考前两个月的关键时期发现自己被男朋友绿了······而且是这个妹子在从图书馆回寝室的路上撞见的,也不听那个男生解释立马就分手,回寝室大哭一场之后第二天没事人似的继续复习,后来顺利被录取,事后她跟我说,哭着哭着自己就想明白了,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搭上自己的前途,一点都不值得,分手就分手吧,以后自己会遇见更好的人!我简直太佩服她了,人生楷模有木有!

    考研虽难,到底有方法、有经验可以参考,你所要付出的决心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同学们有了目标一定可以披荆斩棘的走向自己心中的终点,加油复习!

  • 岁月如梭

    2020年考研初试才刚刚落下帷幕,然而2021考研党却都已经开始了图书馆抢座之战。似乎前些年考研还没有频频上热搜,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选择。但是近几年却可以明显感受到考研已经成为了大三大四同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去向。无论你是想考还是不想考,考研都在那里成为了你必须考虑的一个选项。随着考研热度上升,报名人数节节攀高,试题难度也开始逐渐让一众考研人欲哭无泪。今天,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2020考研试题难度入手,给2021年的考研党分析一下考情,做到心中有数。

    一、政治难度比去年大

    今年的政治选择题难度整体是有略微提升的,分析题虽是在情理之中,但是答案内容专业度还是比较高的,想靠抄材料或者蒙着写,那在今年一定是比较危险的。当然单选题也有个别题目极为简单,基本就属于完全送分题。但是多选题今年却出现了很多送命题,很多题你觉得是全选,但是偏偏就会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关键是你还很难看出来。最后只能在多选题中左一个二分,右一个二分地栽跟头,导致选择也没能拿到一个好分数。这时,倘若五道大题还都是你没背过的,那么今年政治这一科失误就重大了。在此给2021考研党提个醒,不要小瞧政治,该背一定要早点背,多背,不要仅靠着市面上的一些最后几套押题卷,就觉得自己妥了,其实最后很可能光政治一科就与你的对手差十几分,得不偿失。而且就2020考研政治考情分析可见,2021年也绝不会太过简单。

    二、英语一与去年难度持平,英语二难度明显提升

    英语是属于考完后,一直挂在热搜很难下去的一科,这主要就在于其难度真的吓退很多人。以前很多同学觉得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所以选择考英语二的专业。然而今年不幸的消息就是英语二也明显提高了难度,英语一依旧保持其高标准的水平。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你考研,英语这一大难题是很难躲掉的。建议2021考研的同学寒假就开始着手背单词,分析句子,英语早些准备,其最后结果一定不会太差。但是如果你想把英语当成一门临阵磨枪式的科目来学习的话,那考研成功的概率可就大大减小了。

    三、数学难度可与18年最难试题相较

    数学考试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从小就最忌怕的一门考试。然而对于很多专业来讲,数学是必考科目,真是想躲也躲不开的。在考研数学史上,2018年的试题就难出了新高度,而今年竟然是直逼18年难度的。很多同学考完数学就已经心灰意冷,觉得考上的希望更渺茫了。所以对于2021考研的同学来说,如果你也要考数学,那么请你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依照这样的形势来看,2021数学只会更难。

    四、专业课从未简单

    说到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那绝对都是一个头两个大。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专业课简单,基本都是一边背一边哭,熬过来的。专业课因为大家考的都不同,所以也没有办法做共性分析。但是值得一提就是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但是院校名额却并未增加,所以各院校提高试题难度,优中选优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此刻你已经确定了院校,那么寒假就开始看看书吧,因为也许你的竞争对手都已经看过一遍,准备着手背了。

    考研不易,众所周知。但是大家依旧坚持选择这条路,可见其蕴含的巨大价值还是很吸引人的。所以,不要因为它难而放弃,而是应该迎难而上,最终一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 沐馨

    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名377万,录取率才27.9%,30%都不到,2022年报名直接飙到457万,按照这个比例,有330万考不上研究生,就业难让多少人抓住这棵救命稻草不放啊?

    经常看到有网友说,自家的孩子说是要考研,实际上吃喝玩乐,活脱脱啃老的样子,还说不得,愁坏了家长,以前说不读书上“家里蹲”大学,现在变成是读“家里蹲”研究生了,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大学生呢

  • 岁月如梦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去就业,而是去考研,一年比一年多,听朋友的儿子说,他们并不是那么喜欢读书,但出来找不到工作啊,应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啊,只好继续考研,希望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不能,也可以在学校再混三年。
    可想而知,现在的大学生不是渴望快点毕业出来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恐惧出来工作,听说很多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纷纷回去考研了,去年有377万考研。现在大学毕业后考研已经是主流了。不知道研究生毕业后再找不到工作的话,是不是都想去考博,如果是这样,以后就满大街都是博士生的,会不会到那个时候博士不是沦落到去街道办,或去做城管了,可能也要去做骑手了。
    年年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岗位却那么少。还延长退休时间,这些大学生更没有工作的机会了,大家觉得是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