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考研有没有传说中的“出身歧视”?遇到该如何应对?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有没有传说中的“出身歧视”?遇到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9 个回答

  • 风去了无痕

    最近两年家里一直有小孩考研,了解到了许多考研信息,比如说非985、211的学生会受到报考学校的歧视,而且在阅卷的过程当中,有些学校想收到优质调剂生,刻意压低一志愿成绩。下面这个名单是网友总结出的不看出身,不歧视双非的学校。

  • 教育

    关于有没有‘‘出身歧视’’的问题,还得辩证来看待。

    出身歧视在考研中往往是集中在复试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学校档次上,学历一般有应届本科、已毕业本科和专科毕业二年的孩子这三种,其中专科学历的孩子压力山大,学校档次一般是说这孩子是985还是211,是双一流大学还是专业属于双一流学科,复试组的老师一般对本专业的大部分学校排名或是个什么情况心里是有一定认知度的,学校是四非,不论区域还是行业知名度都没有,就是普普通通的二本,或者是三本独立学院,或者就是专科高职,当被名校或科研院所通知复试时,这些可爱孩子心里的包袱确实是蛮重的,但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看到各个研招单位都会有一套复试方案的,一般包括英语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有些学科还会加一下实验技能考查,英语测试或者听力或者口语或者翻译,测试时又没有在你脸上写上毕业学校,不是名校就给你打低分,所以认为出身歧视真的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了,专业笔试和实验技能考查也是这样,所以每个孩子尽管精心准备好好发挥就可以了。难道就没有‘‘出身歧视’’了吗?大家的疑问出就出在了综合面试上,给四非三本专科高职毕业生打的分低真的就是‘‘出身歧视’’吗?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研究生招生不是大众化的教育,是精英化的选拔和培养,研招单位和导师都希望通过国家初试和学校学院以及自己或者团队的精心复试设计招到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无外乎包括品德端正、身体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实、有专业视野、有科研兴趣潜质能力等等这些看得见、能评价的要素。这些要素当然会与一个参加复试的孩子的努力程度和求学环境以及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有关。但我认为努力程度和求学环境更重要,这是基础和内涵,因为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一些指导和锻炼来提质。努力程度用高一般低来划分,求学环境用优一般不良来描述,一共会有9个组合,也就会有在综合面试中出现9类不同的学术专业内涵和能力。所以我们就会常常面对公示名单仅仅从生源学校上议论到,985的就是不一样,全录了,211的也不错,基本上也录了,什么什么的学校,留了6个刷了3个,那个那个的学校,留了3个刷了5个,如果有幸听到了对面试孩子综合素养和临场展示度的评价,我们又会发出这样的惊讶或感叹,唉,那个初试第几的被刷的可真可惜!看看人家那个最后几名反超逆袭的表现,能力不错!

    所以,谈到这里,关于‘‘出身歧视’’的话题大家应该有所清楚了吧。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还是这两个理念,一是‘’考研学校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二是‘’一次复试成功才是最优的‘’,因为你要防止在调剂中这两种情形的出现:一是你压根就进不了调剂圈,它要的是985211中科院大学或者双一流学科的,这个是你应该懂得的;二是你通过调剂生身份参加复试了,初复试最后综合成绩要排在第一志愿孩子后面,即学校的保护第一志愿政策,这个是你应该注意的。

  • 岁月如梭

    那肯定是有的,就像去找工作,在用人单位没法亲自了解你的时候,你的履历和出身就是最好的自我证明。

    那么怎么面对出身歧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不是废话,因为只有你自己够强大,导师觉得非你不可的时候,出身歧视才会消除。

    因为当初高考就是你的第一关,你没考好所以进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那能怪谁呢?还不是得怪自己吗?前面的仗没打好,就只能通过后面的加倍努力来追赶别人,因此在大学里的成绩、能力、实践和科研就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其次,人们的固有观念就是名校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视野广,创新能力好,毕竟人家的师资力量和活动丰富不是普通学校可以比的。

    所以,不要想太多,哪里都有歧视,难道不生活不工作了吗?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不可替代、眼前一亮的人,“歧视”才会不攻自破。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拜托给我点赞评论,谢谢!

  • 风华不减

    2023考研:厦门大学歧视本科院校嘛?
    昨晚一位大二的同学咨询考研相关问题,看上去很焦虑,对话如下:
    学生:老师您好,我在开学以后就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是很想考研的,但是我有很大的不定性,就是看见一些关于研究生的压线之类的问题,或者是考上研以后的一些关于压迫之类的问题,会非常的胆怯,产生退后心理。
    我又属于不安于现状的那种人,因为高考发挥失常的原因,父母又不赞同我复读,我就选择了一个普通的二本,说实话也就是一个三本了,每次开学高昂的学费都是一种不能言说的痛处,我想知道考上研以后,我们还会要交那么多的学费吗?
    我还想向您咨询一下厦门大学,我在网上看了很大信息,说它会看你的本科学校来录取学生是真的吗?
    我:您好,第一,考什么专业其实也比较重要,有些专业涉及到实操,如果是不涉及到实操的话,是非常公平的,你看到的一些压分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学校压分,而是评分标准和细则不一样,比如你所学的知识内容包含A-E5个知识点,但是答题的时候同样的一题,你所学的知识只能支撑你回答A-C这三个点,并且你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这也的情况下你老师可能给你接近满分的批改,但是到另一所学校后,人家的批改比较严谨,评分细则也很讲究,要求考生答题必须拓展到DE的点上去,但是你没达到,所以得到的分数会远远低于预期,但这绝不是刻意压分,考研初试考的是学习力,学习力不只是背书的能力,学习力包含通过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链接和应用等;
    你说的考上研压迫之类的问题应该是指再复试过程中机构化面试里包含的压力面试,因为考研初试考学习力,复试考的是综合应变表现能力,研究生考试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选拔的考试,自然是需要各方面表现都优秀的人,然后再从中筛选一部分用于做国家顶层设计的设计者,所以这一关必须要过,可以多练习,等你到复试阶段可以找我帮你练习,初试的学习也可以帮助你;
    对于学费这个问题:如果你考的是公立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话,你大可不必担心学费,我国95%以上的高校的研究生学费基本都能通过入学的奖学金覆盖掉,如果你再读研期间学习/科研或者某方面做的比较优秀的情况下还可以拿到各种奖学金,学校一般还会设置三助奖金,基本上也能够日常开支,有些学校的企业捐赠奖学金较多,拿多了甚至每年可以有数万的零花钱呢,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各类奖助学金都拿较高层次的话一年可以拿10万万呢,除了学费外还远远剩很多呢
    关于厦大是否歧视复试考生的本科出身:不歧视,不要看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说被这个学校歧视、哪个学校歧视的,在同等初试分数的情况下,老师肯定希望要一些有不错科研经历的、综合表现较好的同学。#22考研##考研##厦门大学#

  • 黑白

    不但有,而且有些学校很严重,作为导师都希望招到一个好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面试的那几分钟,老师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每个人花在考研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分数并不能说明什么,高考是最为公平的考试,看你本科就读于一所什么层次的大学成了导师筛选学生的最可靠稳妥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985>211>双非,同等条件下,导师会优先录取985的学生,而双非学生想要被录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但考研是有出身歧视,调剂时出身歧视更明显,许多学校会直接在调剂声明写只招收985/211的调剂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选择报考不招收校外调剂的学校,有许多学校是非常保护一志愿考生的,会在复试要求里面写到“我校不招收非一志愿考生调剂”。看到这几个字说明这所学校是非常值得报考的,不接收非一志愿考生调剂说明不会故意刷掉一志愿学生而去招收985/211的调剂生。

    二.尽可能的考高分,出生问题我们不能决定,谁让高考没有考进一所好学校呢!双非的学生虽然干不过985/211的学生,但并不是意味着报考的学生都是毕业于985/211,我们只需要在剩下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就能被录取。尽可能的考高分,毕竟复试只占一部分,初试也占很高的比例,最后综合成绩也可也会很高,考个400分让老师刷都刷不掉。

    三.考研要量力而行,211的学生报考一个985是正常的,双非二本非要去报清华北大,最后被刷不也是很正常吗?有些双非报考985确实是自己能力不行,比如和你同等分数的另一个985的同学复试表现比你还好,老师有什么理由不录取他,这种人被刷了气不过就到网上各种抱怨复试太黑,殊不知是自身能力的问题。

  • 岁月如梭

    出身歧视这个一般在复试有可能遇到,但是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用担心,优秀的人导师都会看到并不会去歧视

  • 淡定生活

    考研复试,会不会有歧视存在?
    在考研的时候,相信有很多同学都会因为自己的本科出身而自卑,尤其是在一些好的学校复试当中,害怕受到被歧视。那考研当中,一些二本三本的学生会不会被歧视呢?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

  • 秋水共长天

    毫无疑问有。不需要应对,因为以前的事情已经发生,你改变不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超过他,用事实证明出身代表不了什么。

  • 最美

    根据我的经历和身边情况来说,所谓的“出身歧视”是不存在的。理由如下:

    1.考研分为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初试都是按照分数择优录取,高分就是王道。

    2.现在教育部严抓考研复试,复试全程录音录像,且每个高校复试都有一套评分标准,不会区别对待,完全看你的表现和实力打分

    3.就我身边例子而言,不管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没有一个人感觉存在“出身歧视”这回事。

    要说歧视,肯定有,就是调剂的时候,

    标明只接受985.211调剂,你说是不是歧视。

    所以,别想太多,只管努力,争取一战上岸,千万不要调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