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有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考上985和211的硕士研究生吗?可以分享下你们的经历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机智]二本考上北大化学院硕士,现在上交博士。本人
老甘闲聊,跟你聊聊
我不是普通二本院校出身,我是专接本出身考上的北师大工科学硕。但是我接本的那个学校是二本,所以也勉强算作是题主所指的情况吧。
我是二战上岸的,第一次考研报了北文的一个暑期班,暑假过后,我没有找固定的复习地点,都是这个教室待一下,那个教室待一下。复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试下来,自然成绩不理想。但是我综合评估过后,觉得考研的整个流程自己是可以走下来的,难度可控,所以下定决心二战。
我所在的那所本科学校,一个不错的地方就是考研氛围非常好。学校单独划出一个教学区的一整层楼给考研的同学做常用自习室。这些自习室是不会安排课程的,所以大家可以占个固定的座位,长时间的复习。当然,由于考研的人很多,这种座位是很不好找的。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搞一套桌椅,放在教室中间的走道上,这样,一个教室可以多放个20来个人。我就是给自己准备桌椅的这20多个人之一。这里,我给那些想要考研的同学一个诚恳的忠告,考研复习,一定要找一个固定的地方。
还有一个麻烦事,就是住宿。如果你是在读学生,应该是大三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考研。这个阶段,一般还会有零星的专业课要学,加上考研繁重的复习工作,你的作息将和不考研的舍友发生严重的偏差。我在第一次准备的时候就不太在意这些事,所以导致学习节奏始终提不起来,晚上回宿舍还会跟室友一起玩游戏。二战的时候,因为已经毕业了,所以一开始就自己出来租房住,为了省钱,搬过两次家。最后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一个学校的宿舍,既可以省下时间,又能保持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自己找关系办事,硬着头皮联系了院长。院长也真是好人,帮我联系了后勤,住进了研究生宿舍。办好了住宿,一切就都上了正轨。
考研复习的过程是十分枯燥与痛苦的。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压力会更大一些。因为理论上,你大学毕业,没有工作,基本上就是在失业的状态下准备。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坐在教室,不用互相观察,那种压抑的气氛瞬间让你的心就绷紧了。有的时候,都是互相给对方压力,经常是我学不下去了,看看别人还在全身心投入的学,自己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别人扛不住了,也有看我的时候,正巧这个时候我的状态不错,也自然的就影响了对方。就这样,一群跟自己较劲的人,硬生生的熬过大半年的考研复习。
考试也是一个挑战。恰好我被安排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考场,附近三公里范围内一家酒店也没有。考试的两天,我都是早晨6点就起床,从学校出发,坐第一班公交到考场附近,找一个快餐店吃点东西,等到了时间,才进入考场。中午最难受,没有地方躺一下,也是找个小饭店,点一些吃的,硬生生地耗过几个小时。我记得非常清楚,第二天下午考专业课的时候,我的大脑基本停止运转。等到考完后,有一种立刻想要昏倒的感觉。有个哥们更夸张,考完了马上进医院输液去了。
最后的临门一脚是复试,却也是充满波折。我的分数刚刚够线,在很早的时候,就接到了研招办负责老师的电话,得到的消息是能上的机会不大,建议早找调剂。我当时的心态竟然还不错,没崩,马上就着手调剂的事,联系了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这里要再一次的表扬北京语言大学,相关的导师非常耐心的跟我解释调剂政策,办公室的招生老师也非常热情,表示非常欢迎调剂到他们学校,这让我心里有了底。非常幸运的是,我最终还是被北师大录取了。我记得是在当年的五一前后,折腾了那一轮,我还生了一场大病,不过好在结果不错。想想也是7, 8年前的事了。
普通二本考上985.211的研究生可以说占研究生的一大部分。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回报。我孩子本科是山东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当时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自己狠失落,记得我走的时候,孩子对我说,爸爸,我一定要考研。我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将来的人生就不会后悔。以后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件事。比较幸运的是,孩子分配的宿舍是8人间 这8个孩子都很努力,目标明确,从大三开始,孩子们报团复习,互相督促。大四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看书,两个孩子在外面阻房住,山东的冬天,那是非常寒冷的啊,出租房没有暖气,孩子们读书到非常晚才回宿舍 还记得那年孩子回家,当我看见孩子的时候,廋的吆,忍不住流泪了,现在想起都忍不住伤心。通过努力,宿舍的姐妹,两个考进了北大,一个考进了华西。我孩子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告诉孩子,爸爸不想让你离得太远,最后孩子以高分考进了本省的985。我想告诉你的是,孩子,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努力复习,考吧,当你读完研,就会知道这份努力值
儿子二本是今年考上西电研究生的,他数学一考了124分,总分374分进入复试的,最后复试表现也很好。儿子二本一个班没有几个考上研究生的,更何况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二本院校一般学习氛围不是太好,师资力量不是太强,学生好玩。儿子努力考研时,他的一个同学对他说考研没有用,还说我儿子很难考上,我儿子很恼火,但恼火只能放在心里变成动力,儿子最后和其他一个考研的同学一块到校外租了房子学习,学习很刻苦,每天很晚才从图书室回到宿舍,最后成功上岸。我很替儿子感到荣幸,因为二本考上211研究生很难,只有学习努力才能有好的结果。
学历确实不能代表个人能力,但是在这个大学生遍地走的时代,能让企业进行区分的也只有学历最富有含金量,文章说了专科和本科存在不平等,但是对于一些大企业来说,本科也分一本二本,一本也分985和211,招研究生的企业甚至会看你本科读的大学是不是985和211,不平等的事情到处都存在,这个大环境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让自己更加的优秀,优秀到可以忽略学历的地步,或者不进企业,自主创业等等
整个河南省只有一个211院校——郑大,剩下的本科院校多为普通二本院校。
考研,是河南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一定会面临的抉择。我接触过很多很多考研学生,上来就是要考211、985院校的研究生;在面对考研过程中,渐渐都会将预计目标改成与自己院校专业比较接近或者稍微好一些的。当然也有继续坚持考211、985或者名校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虽然很多都沦为炮灰,但是也鲜有上岸。
今天研学姐就带来了一位考上了985的二本同学的后续故事,希望能给还在自卑和犹豫的你无穷的力量!
@A同学
本科省内二本,考研笔试第一,到上海Top2的985
“考上985后,我去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学校,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也无形中影响了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也属于那类人。研二参加了一年的国外项目,已经回国。现在准备毕业去工作。
在找工作中,我发现研究生985确实给我排除了90%的障碍,包括之前投实习的时候,都给我开绿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公司单位也会因为本科不好而有所迟疑。不过优秀的公司单位还是会给年轻人机会,你如果有优秀的经历或者能力,也会被青睐。
我想说的是,直到现在,我仍然羡慕那些本科就是985甚至在国外名校读书的人,4年本科是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最重要的时间。
在学校做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会议活动,可以感受到他们之前4年所接受的资源已经把我们甩了很远。
举个例子,我们研究生班上大概有4个本科985的学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时候,一个女生选择去国际组织(她研二的时候就去非洲做了类似贫困儿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资),另一个女生不知道签了哪里,但是最近是去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关于女权运动的会议。人生很长,我们有机会去走得更远,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我放弃。”
二本生考985、211研究生肯定难,但也不是做不到。对他们来说会有以下难点:
1、专业课基础不够。二本院校,很多基础专业课存在授课内容不足、授课技巧缺乏、学习内容没有巩固等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的那点知识的确很难去应对考研的数学与专业课。2、难以找到靠谱的研友.一般来说,二本生找个能一起奋斗考985、211的同伴的概率不高,即使你找得到一两个,你也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没人陪你并不仅仅意味着孤单,还少了一个在你最想放弃的时候能支持你,在你最想懈怠的时候能督促你的战友。此外,如果有一起考某所高校的朋友,找初试和复试资料能为你节约不少时间。
3、对意志力的严酷考验。你就需要付出得要比别人多一些。你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学习,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大大减少,而且你身边的同学们在最后那一年里可能因为找到了工作而异常轻松。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你要独自前行、努力复习。
4、对学科知识掌握不够。那几所知名高校的很多学科是走在国内最前沿的,这些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那些最新的东西,他们视野更开阔,学习方法更灵活。在复试的时候,尤其是面试环节,你的涉猎范围将起巨大作用。
5、复试面试时不够自信。二本考生在面试时,站在业内人才的面前回答问题,如果仅仅是不自信还好,怕就怕这种不自信会严重影响你当时的表现,然后与这难得的机会失之交臂。
二本生想要考生985、211院校的研究生,确实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但是,只要自己充满信心,规划好复习路线,完全有可能!
努力吧!
教育
2022-11-01这两天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普通二本冷门专业的学生,本来可以通过选专业加择校,考研一个211起步的学校,如果不太挑专业,还能冲一个985。
但是为了能去更好的城市当一个中学老师,考了个普通一本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学科教育没考上或不能考)
结果五年前本科毕业时,虽然去不了大城市,但在老家四五线城市的中学,还能进去。
现在研究生毕业,各个地方教育局开始限专业,限院校层次,只能去县城找中学教职了。到目前都还没考上,再考不上,就要拿着生物硕士学历去大城市找工作去了。
我也给不出太好的体制外就业选择。
只能说,在趋势的一段去追着跑,就像当年“等等派”等房价一样,越等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