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是一名小学在编教师,想通过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然后考博换个工作,请问这是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新手小白必知的考研十大常识!先码住!
1、学硕or专硕,如何选择?
(1)学制:2017年教育部改革,对于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硕专硕都为3年制。
(2)培养目标:专硕是为了实践而生,每个专硕学生在读期间必须有超过半年的实习经历,这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而学硕更多是在学术上有所研究与突破。说白了就是专硕注重实践,学硕重要理论。
(3)考试难度:专硕是考数二、英二,而学硕是考数一、英一。上学硕要比上专硕难一些。
(4)学费:一般来说是专硕的学费是比学硕的学费贵的。
(5)调剂:学硕可以向专硕调剂,但是专硕不能向学硕调剂。
(6)读博:学硕可以直博、硕博连读,专硕通常是通过考博。
(7)如何选:如果你想就业,那么选择专硕->就业;如果你想做学术,那么选择学硕->读博->出国/留校/进研究所。
注意:也不是说学硕不能就业,专硕不能考博,只是一个倾向。
2、全日制or非全日制?
(1)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进(录取要求、分数、复试)和出(毕业要求)是一样的;
(2)全日制有奖学金,非全日制没有奖学金;
(3)全日制工作日集中上课,非全日制可以选择周末上课;
(4)全日制基本有宿舍,非全日制基本没宿舍;
(5)全日制调档案,非全日制基本不调档案;
(6)全日制都有派遣证,非全日制可能没有派遣证(没有派遣证很难参加校招);
(7)全日制学费8000左右,非全日制学费1-10万不等;
综上所述:
如果你没有工作,请毫无犹豫选择全日制
如果你是有工作的,可以选择非全日制
有工作->非全日制/全日制
没有工作->全日制
注意:
这里的区别都是一般情况,也有的学校全日制和非全一起上课,一起交作业,没啥区别,具体可以看学校的官网的招生简章。
3、考研的考试方式是什么?
(1)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2)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3)联合考试在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进行,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联合或统一命题。
(4)单独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考生须符合特定报名条件,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单独命题或选用全国统考试题。
(5)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
注意: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参加的是全国统一考试。
4、考研考什么?初试与复试是什么意思?
(1)考研考4门课,部分考2门或者5门课,因专业学校不同而不同
(2)公共课:政治、英语1/英语2
(3)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基础
(4)业务课二(分为13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这里,公共课是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大部分专业都需要考的科目,全国都是一样的。
专业课分为教育部命题的统考卷和学校自主命题的自主命题卷,一般由学校自己选择使用哪种。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部统考卷称之为408,而浙江大学采用408,复旦大学计算机则自主命题。
考研又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决定你能不能进入复试,复试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同时通过初试和复试才可以被录取。
5、考研有哪些公共课?是怎样的形式?
(1)考研公共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三门课,下面我们依次介绍一下这三门课程:
(2)政治:
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当代16分。
(3)英语:
英语一: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英语二: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
(4)数学: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
数一: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代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
6、考研的专业课是怎样的?
考研专业课因你的报考院校的不同而不同,分为自主命题和全国统考卷,至于是那种形式,完全取决于院校了。
(1)比如你考计算机专业,那么你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试卷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北大专业课考3门,清华则考6门。
(2)比如你考浙江大学的计算机,那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采用全国统考的408。
这个等大家确定好院校之后在开始纠结,现在先准备好必考的公共课,因为公共课不论你考那个院校,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至少基础阶段可以做到一样。
现在疫情影响,很多人都饭碗不保,但是老师,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医生等职业却不用担心这些,所以跟着党走肯定不会有错。也许发不了发财,但是收入稳定,家庭稳定就不错啦。现在很多人想创业,想去企业里闯一片天地,到头来又何尝不是头破血流?!拿我自己举例子的,我就是在企业里工作了快十年,今年又开始备考教师,事业单位,年龄快到了压力也非常大。
当然如果你的个性是那种不适合安稳工作,特别能闯能拼的你也可以试试。但是我的建议是不要盲目辞职,你可以边工作边考研究生。如果你不去企业,像考公务员等都是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所以看你考研考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去科研单位或者进一步搞学术研究,那你可以试试看,在职看书,考上了再辞职也不晚。
总之,不要轻易裸辞,十个裸辞八个后悔,何况你的工作也不错。
师范类学生千万不能在双减政策之后自暴自弃,更不能后悔自己当初选择师范的初衷。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是我们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的事情,同时师范类就业的路径也比较宽广,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当老师,也可以进国有企业工作,更可以考研考博,一句话心中有梦想,我们的前途就有方向。有人说双茧之后自己后悔报考师范院校的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也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报考师范大学是为了当老师。而双减影响的只是教培机构的转型,难道我们当初报考师范的目标是为了去教培机构就业吗?显然不是,我们显然是奔着全日制学校当老师的。所以双减之后全日制学校更加有力,更加需要大量的优质教师,所以过去我们已经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更加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教书育人本领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从三笔字和基本功训练开始,同时未来随着教师待遇不断的提高,随着教师养老待遇不断的提高,当老师还真不简单,而且现在教师资格证的报考难度也在加大,2021年教师资格证报考试题难度就比较大,所以这也暗示我们一点,师范类学生未来要求必备的素质和入门的门槛必将会随着待遇的提高,门槛也会提高,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可以说机会更多,机会更好。
这个非常好,我一位同事就是这样做的。待公司考一个在职研究生。然后博士读一个脱产,全日制博士。博士毕业进大学,华丽转身。
很好的职业规划,这也是老师改变工作的一个好方法。曾经的乡村老师,那时可以停薪留职考研,但必须回来后三年才给补工资,但很多出去读完后有更好的机会,基本都换工作不回来了。现在似乎没有停薪留职一说,要么辞职,要么继续呆着……年轻的时候提升自己,这是个很好的规划,要不等了20年,你依然是现在这班模样!稳定,很稳定,工资更稳定!等到四十多岁的,也就没机会再折腾了!
考研选择“学硕”还是“专硕”?你还存在困惑吗?
学硕和专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招生条件、招生专业、学费、学制、考试难度等方面。
1、培养方向
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
专硕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报考条件
学硕报考者无需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
专硕中的部分专业报考条件和学硕一样,但管理类专业需额外满足: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3、考试难度
学硕考试难度高一些,英语考的是英语一,数学为数学一或数学三。
专硕的很多专业都不考数学,如果考数学也是比较简单的数学二和数学三,英语考的也比较简单。
4、学习年限
学硕:全日制学习学制一般为3年。
专硕: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5、学位论文
学硕学位论文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与原创学术创新,形式相对传统,一般为学术性论文。
专硕论文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
6、学习费用
学硕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
专硕学费一般高于8000元/年,普遍高于学硕。
7、读博方式
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直博或者硕博连读。
专硕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必须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
8、调剂机会
学硕的考试科目一般可以涵盖专硕的初试科目或者达到专硕的考试难度,因此调剂一般为学硕向专硕调剂。
专硕的考试科目和考试难度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调剂到学硕的可能性。
9、导师制度不同
学硕实行单导师制。
专硕一般实行“双导师”管理制度,校内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就是实习单位带你的导师)。
10、招生专业不同
学硕基本上包含所有的专业,选择性较多。
专硕的招生专业比较少,比较有针对性。#在职研究生##在职考研##学硕##专硕#
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博提升学历是不错的,但是找工作会有点麻烦:第一,本科公办高校一般要求本硕博都必须是全日制(部分高职院校未要求本硕博必须是全日制);第二,本科层次公办高校招聘对专业有要求,一般要求本硕博专业相关联,不能跨专业;第三,博士毕业年龄不能超过45岁,不然没有资格参加招聘,除非你有职称或者人才引进;第四,现在一般的本科层次公办高校招聘辅导员都必须是博士,所以想要成为专业教师很难,除非你本硕博专业一直且是985或211学校毕业;最后,你可能去高职院校或者民办高校容易些,但是民办不稳定,仅供参考。
老实说,做中小学教师确实有一种从入职那天起就可以看到退休时样子的感受。学校虽然没有其他社会环境复杂,但也绝不是一方净土,一样也有绕不过的苦恼。想当初在城市里的大学校园是何等的生机勃勃、意气风发,如果能回到美丽的大学校园做个教授、学者,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啊!
这是许多人大学毕业后当了一两年中小学老师的共同想法。一部分人有了想法也付诸行动,最后成功站在了大学讲台。
人生如果不屈从命运安排,有了不同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不然,想法永远只是想法,而且时不待人。如果不想改变,那就安心坦然接受命运安排,踏踏实实做个中小学老师,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寻求改变,有几点需要考虑。1,你真的喜欢做学问吗?2,不要耽误了成家。3,读非全日制硕士问题不大,考博、读博与博士毕业需要费不少功夫。4,博士毕业不要超过四十岁,最好不超过三十五岁才好找工作。5,国内院校博士毕业进985或211高校难度很大,进二本或高职可能性大,而二本与高职的学术环境与985与211不是一个层次。6,高校教师也是要走职称道路的,但自己可以去争取科研项目。
很多事情想多了就前怕狼后怕虎,最后容易打退堂鼓。以前都有中师毕业,通过自考专科、本科,再考研究生,读博士,最后成名成家的人都有。工作后考研读博最后成为教授的也屡见不鲜。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现在进高中教书需要研究生学历,进985与211高校需要海外博士(可能有些专业人才稀奇,本土博士也可以)。总而言之,路要边走边看,千万不要只为追求理想而丢了生活。
最后说一句,现在去读个非全日制硕士挺好,既不影响工作生活,又可以拔高学历,还可以探索一下自己到底合不合适走读博之路。
作为一个毕业10几年的博士。。个人建议里别折腾了。。在职的研究生经历对于博士课题研究,可以忽略不计。你要是真想改变。。你不如考市区的公务员
人生无限可能,想好了就去做。我身边有成功的N个例子,一个是函授大学通过考研考博,现在在人大当副院长,厉害吧?还有一个是私立高中教书,通过考研考博换了热门的金融专业,现在在银行当经理呢。加油吧,未来在自己手中。
教育
2022-11-01呵呵,别折腾了。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的全日制硕士,没上之前都想着考博,上硕士一年都想着毕业就行。况且你读非全日制硕士,含金量确实比全日制低(虽然有些人不承认),况且现在博士流行申请考核制,要看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您认为你非全的会比全日制的出成果多吗,还有博士难毕业,我们课题组有个博士6年了还没毕业。假设你非全硕士毕业,没考上博士,找工作也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