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学校发的贫困补助,是每个学生都有名额吗,还是只有低保学生能得到?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更正一下,贫困生补助不是学校发的,是政府发的,是通过学校上报到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中心,然后统一由财政部门拨款发放。
1、贫困生补助对象是贫困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名额贫困生补助,顾名思义,是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助,只有贫困家庭的学生才会有补助,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教育部门分配给学校的贫困生名额是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给定的,当然,会根据学校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的学校没有那么多贫困生,有的学校贫困学生比较多,会按照学校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校按照名额,上报接受补助学生名单。
2、低保户必须确保,其余按贫困程度确定学校确定贫困生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先由学生及其家长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提供贫困证明。低保家庭的学生,提供低保证,必须上报,不用调查核实。提供其他证明材料的,比如村里出具贫困证明的、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的,学校要根据提供的证明,对情况进行核实。
如果出现申请学生多于名额的情况,也就是名额不够用,学校向上级反映,争取更多名额,如果没有争取到名额,学校按照贫困程度确定上报名单。首先确定的就是低保户家庭的学生,其次是在扶贫名册里的特困户,最后才是一般困难户。
贫困生补助标准,各省市各不相同,笔者这里是小学生每学期350元,初中生每学期550元。每年一月份办理后,分两期发放,用于对两个学期的补助。
3、贫困补助办理及发放中的注意事项贫困家庭有孩子读书的,在每年秋学期的12月中旬后开始办理申报新一年的贫困生补助工作,家长需要关注一下。因为学校布置时,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回去不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因为爱面子怕同学知道家里穷而不申报。
申报时,要带贫困证明材料。审核通过上报后,要及时提供监护人的身份证信息,同时提供监护人的银行账户,以便发放时打款。补助金是通过银行发放的,非现金发放,所以没有银行账户,无法打款。
监护人只提供银行账户,任何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都不得索要银行账号密码,只有监护人本人才可以提取账户里的钱,如果发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
贫困生补助政策,是政府对贫困家庭的补助,用以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各级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这笔钱真正用到需要的家庭,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学校发的贫困补助是每个学生都有吗?既然是贫困补助,那家庭贫困的学生应该有!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现象
学校里面的贫困学生补助,国家是想留给真正需要的人的,老师也说过,贫困户,低保户,父母残疾或者学生本人有残疾的和经济实在困难的家庭才能评上,其他人就意思一下填个表就行(每个人都要填表,只有上面说的几种情况的才需要复印件),就那些老年人去找老师要名额就算了,一些穿着时髦的年轻妈妈也拿着各种户口复印件找老师,她们真的这么需要这几百块钱补助???
对于这个问题,要区别看待,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通过这几年来的发展,确实解决了农村困难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既然是相对贫困,那么,在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随时就会出现新的贫困,那么对于这部分人怎么界定呢,那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去调查去认可,让他们享受贫困补助。
在我国政策的框架下,好的政策都是通过实事求是的去调查去发言去建议才会形成更好的政策理论体系。而有些工作人员永远都在跟着政策做事,觉得目前就是这样的,就必须这样实行,比如说贫困补助,有些人就会说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才能享受,那么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这几年的脱贫,难道就没有致富吗?难道其他的农户就都很富裕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认为是,不管做什么干什么只要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经过变通创新方法,让群众得到实惠的都是好政策,如果我们不去创新,不去思考,那么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难道就一直拖下去吗?难道要等新的政策出来后再实行吗?那么试问新的政策是如何来的,还不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政策理论。
所以,对五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管是贫困户还是特困户只是一个时间段上的叫法,他们在某个时间段是贫困人口,但是通过国家政策和个人努力在某个时间段已经脱贫了,甚至发家致富了,而对于一般农户,当初家庭是富有的,但是发展中会出现不确定因素和意外因素,也会导致贫困,那么我们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创新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对于享受的政策,很多都是贫困户优先,低保户优先,但是没有把一般农户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只要家庭真正困难的,都应该得到解决。
对于我的回答,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我是村委会计,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家长,淒淒哀哀地找到我,拿一张表格,说是学校让孩子填,给学生申请贫困救助。
我一看,表格清楚地写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解释,你家庭不符合条件,你是低保户。
家长一脸茫然,俺家这么困难还不行,故意为难俺?
不是为难你。贫困户和低保户不是一个概念,贫困户归扶贫办管,低保户归民政管。贫困户的标准是收入低于三千六百元,低保户是低于五千元。你是低保户,但不是贫困户。
学校里的救助比较复杂。从公家部门的管理层面看,学生救助申请一般优先照顾贫困户,低保户排列其次。原因有三:一是贫困家庭比低保户更穷,二是贫困家庭得到的救助金比低保户要少很多,三是本身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制定标准就是贫困户倾向于助学,低保户倾向于大病救助。
雨露计划,助学金等项目都是扶贫部门出钱,不是民政部门掏腰包。因而,学生申请救助时,划线很严,不是说我穷我有理。学生先要明白自己是贫困户还是低保户?是市标户还是临时救助户?是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户还是脱贫仍然享受政策户?抑或是不享受政策而又返贫户?
政策很复杂,现实很无奈。我们经常身陷困局中,不知所以。
家生家长碰到这种问题,要耐下性来,问学校,问村委,多方沟通,吃透政策。
学校发贫困补助,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名额,如果每个学生都有,那就不叫贫困补助了。
什么是贫困补助呢?顾名思义就是贫困生生活补助。这是国家的一项最重要的惠民政策,目的是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学上,上的起学,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才。国家的贫困生补助政策推行以来,使成千上万贫困家庭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未来的前途,他们发奋读书, 刻苦学习,最终用知识战胜了贫困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庭的面貌。
什么样的对象是贫困生?学校在审查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根据国家的政策,凡是立卡建档的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一定是贫困生。还有特困户家庭的子女也是贫困生。这两类家庭都有证件,即贫困证和特困证。能拿出这两证的学生,学校就定为贫困生。
我们学校的贫困生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享受国家的贫困生补贴,免费午餐,免费教辅, 免费跟踪辅导等等。有专门教师跟踪服务,包括学习服务和生活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陈....
2022-11-01【我区特困救助供养未成年人年龄延长至18周岁】#政法一线#8月25日记者获悉,自治区民政厅日前印发《关于民政工作综合施策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特困救助供养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意见》表示,我区民政部门将探索完善共同富裕目标下困难群众民生保障政策措施,打造高效、温暖、精准、多元的社会救助格局。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保持过渡期兜底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增低”功能,切实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逐步缩小山川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规范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审核确认和动态管理流程,适时提高城乡低保和孤儿养育津贴标准,将特困救助供养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每年安排救助补助资金,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等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兜牢民生保障网,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持续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健全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全区地市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全覆盖。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持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医院+社区+社会组织+家庭”四位一体联合康复模式。实施“开门办院”,充分利用宁夏社会福利院精神专科优势,实现特困供养对象中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全覆盖,全面提升关爱帮扶质量。强化“三留守”人员帮扶,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点布局,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本报讯 (记者 李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