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重庆邮电大学19年在湖南招二本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重庆邮电大学19年在湖南招二本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点石成金

    华为再次发布“天才少年”招聘计划,在过去两年内,华为已总共招聘了300名以上的“天才少年”。少年们的年薪分为三档,最高档为182万元-201万元;第二档为140.5万元-156.5万元;第三档为89.6万元-100.8万元。

    今年4月25日、7月22日已两次宣布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不唯学历,不唯学校。华为“天才少年”申请的基本条件:国际顶刊论文发表数量、研究方向有出色及丰富的成果、有知名赛事名次等。招聘流程极其严格,包括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共七轮。

    部分知名高校的“天才少年”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张霁、姚婷、廖明辉、武敏颜、左鹏飞
    西安交通大学:丁聪、贾鹏、孙飞扬、张子杰
    电子科技大学:彭志辉、林维博
    北京大学:李屹、王承珂
    武汉大学:江奎、周满
    南京大学:金熠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钟钊
    清华大学:贾许亚
    浙江大学:管高扬
    中国科技大学:林晗
    复旦大学:林田
    香港科技大学:秦通
    四川大学:刘大一恒
    中国科学院大学:何睿

    其实,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除了35所985大学,还有多所211大学,甚至还有深圳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几所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
    具体名单如下:
    985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外的35所;
    211:哈土程、华东理工、上大、武理、合工大、暨大、西南交大、北京邮电、南航、北交大、西北大学、西电、北科大、南理工等;
    “双非”的“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四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深圳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但2022年华为校招名单,却是清一色“985”高校,浙大入职人数最多,高达550人,
    哈工大475人,
    东南大学413人,
    上海交大402人,
    西安交大326人,
    华南理工324人,
    西北工业大学285,
    中国科技大学264人,
    南京大学224人,
    中南204人,
    武大202人,
    厦门大学200人,
    天津大学195,
    山东大学189,
    清华大学187,
    湖南大学183,
    重庆大学173
    等排名也是相当靠前,但作为理工科强校的清华招的人不是很多。

  • 淡定自如

    重邮唯一的二本专业软件工程!今年全国各国几乎都取消了!极个别城市有,但分数也不低,录取线一般高于一本线20多分

  • 岁月留声

    【大家都在期待本科二批】今天大家都调整一天,考试院只有昨天发布了2020年高考本科一批预科征集志愿及部分没有发布的高校录取最低分信息,明天将进入第二个高潮,重庆本科二批的录取阶段,在这个批次的家长与考生们,翘首以盼,估计都已经望眼欲穿了。不过大家还是先放下悬着的心,休息休息。

    有家长还在私信我,希望我预估一下某个学校的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看来这个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能这么做了,明天开始录了,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也是徒增烦恼罢。

    看看昨天的理科类预科录取与征集信息北京邮电大学608分、哈尔滨工业大学578分、中南大学551分、华东政法大学517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499分、西安交通大学579分,文科中的湖南大学征集志愿569分。大家不要看这个分数似乎很低哦,先了解了预科的性质再来看这个分数,你就不要吃惊了。

    #重庆头条##重庆身边事##头条教育#

    我是@YiRon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畅聊教育、高考、艺考、高中选科、志愿填报的那些事儿。

  • 秋色宜人

    #重庆头条#今年夏天重庆6大专科学院成为人气高校。今年人气高校一改往日常态,虽然重庆大学一如既往稳坐前列,但以往备受关注的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竟排在了几个专科学院的后面。这一现象要追溯到中、高考的体制改革。中考改革对普高和职高强制分流,意思是学生没有选择权,用成绩说话。职高相对应的大学也是有限的,大多为专科类,这也是专科类院校人气上升的原因吧。重庆中考招生花样更多,包括:指标到校(即保送)、自主招生(相关县从命题、阅卷到录取全部由县教育部门独立完成)、择校(需择校费)、中考补录3+4(3年中职+4年本科,试行“一体化”培养)等。
    另外,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必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这也是为什么今年高校不以文理科区分二是以物理、历史区分的原因。
    家长们理清思路了吗?[笑哭]#重庆身边事# #教育微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