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女博士,毕业后有哪些就业方向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徐素波,女 1971.06 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东北暨内蒙古地区会计教师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管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会计理论与实务
学习经历:
1991.09-1995.0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经系,经济管理专业,经济学学士;
2004.12-2008.03,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管理学学硕士;
2009.09-2015.07,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5.07-2012.06,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2012.07-至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国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21(14):94-99
[2]环境违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20(18):26-30.
[3]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J].财会通讯,2020(15):117-121.
[4]员工待遇与公司创新:促进还是抑制?[J].统计与决策,2020,36(13):162-166.
[5]税制改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营改增”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财会月刊,2020(08):57-65.
[6]生态补偿: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林业经济,2020,42(03):14-26.
[7]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2019,41(07):94-100.
[8]自然资源依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抑制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8):110-115.
[9]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J].财会月刊,2019(03):78-85.
[10]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析[J].财会月刊,2019(01):79-85.
她是中科院最美女院士,56岁仍然精力充沛,气质不输女明星!
在中国,中国科学院可以说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所有学者都为能够进入中国科学院感到自豪!然而,中国科学院一直是男性的领域。毕竟,大多数科研生都是理科学生,理科学生的男生人数最多。因为妇女生了孩子后,她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家庭上,没有那么多精力做科学研究。因此,中国科学院94%的院士为男性,女性比例约为6%。可以说,能够进入中国科学院的女性是万分之一。
在中国科学院,有位“最美丽的院士”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虽然她今年52岁了,但她依然美丽如花,气质也一点都不输当代的女明星。她是于吉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工业的权威人物,科学研究的女明星。于吉红,1967年出生,可以说是我国培养出来的一位优秀女性。她在中国985顶尖大学吉林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她一直在吉林大学教书,直到今天。
一、她是中科院最美女院士,56岁仍然精力充沛,气质不输女明星!
在吉林大学任教的她,为人正派,治学严谨,广受了学生们的爱戴,也是因为这样,学生们纷纷都愿意报名她的课程,时长课堂都是满员的状态,在于吉红的言行指导下,学生们像她一样,把“天赐勤奋”作为座右铭。实验室的灯总是在晚上10:00后关闭,在假期里,学生们经常在实验室里忙碌。
学生的实验笔记本上写满了实验计划和分析结果。正是这种坚持和努力,使于继红的团队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她的手下就已经培养出了40多名博士生,也被人称“最强的女院士”。有这样的成就是离不开她的努力。
如今女院士还收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据悉,这个证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荣誉称号,是由中华全国总会颁发的,以表彰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奖项之一。今年,全国共有966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国际无机合成、纳米科学和固体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对化学有着深厚的研究,而她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在分子筛功能材料的创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积极推动了功能材料分子工程这一基础前沿科学领域的发展;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人民教师和第一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她从不忘记育人的初衷,牢记为党和国家育人的使命,积极投身于教学的第一线,推进前瞻性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实现科研教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工业杰出女性奖、何梁何黎基金会科技进步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众所周知,坚持学术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无聊的。如果你想走这条路并取得成功,你必须会坐到冷板凳,如果你没有坚强的心,就无法坚持。于院士不仅坚持下去,而且在这一领域达到了最高水平。现在她仍在攀登更高的山峰。她赢得的巨大荣誉是值得的,并得到广泛认可。于院长的不懈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广大学生,激励了无数人奋发图强,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
学生们对于院长的评价也一直非常的好:院长的治学严谨,对学生们的要求严格,上课例题丰富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脑洞思考问题,研究本身就需要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日常中的于院长却是非常的平易近人,能关心了解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学生们也是非常喜欢于院长的,只要有院长的课基本都会按时报到。这也可见于院长不仅学术上的优秀,日常亲切也是做的非常的好。
于院长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纯粹的教书育人的心带动着学生们,她也能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课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也正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许多学生对她的爱戴,同时也为了国家事业,国家发展,更加进一步的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
杨延娇,女,1974.2,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学习经历:
2002-2004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12- 东北农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EI会议检索2篇,省级论文4篇。
承担课题:
1.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
2.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
3.主持大庆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
4.主持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
科研获奖:
1.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名;
2.大庆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著作教材: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教育
2022-10-31博士能力有高低之分,博导的名气也有高低之分。名气大的博导,培养的博士自然会留在一线城市的高校任教的。名气小的博导培养的博士自然选二线或三线城市的高校任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