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普通二本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难度有多大?

想咨询一下关于普通二本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难度有多大?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沉稳如松

    难度超过高考上北大。高考上北大清华,那难度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我周围的朋友里面还是有好些人成功了。普通院校毕业以后考北大硕士,那就更难了。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的确非常少见,我周围的朋友里面只有一个人成功过。

  • 岁月如梦

    从高考分数线来看,一本要比二本的分数线高出100多分,从目前的高考录取和填报志愿的方式来看,一般高分的基本都能考到相应理想的大学,读二本的最高的可能也就刚过一本线,然后放弃选学校而选专业。由此看来,二本要考北京大学真的很难,比从高考考北京大学还要难,高考都没有办法上一本,考研谈何容易啊,这不是打击你的信心,考研人数在逐年增加,竞争也只会越来越激烈。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一下几点。一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名额中,北大保研已经占相当一部,还有其他学校免试保送北大的,剩下的名额竞争会非常的激烈,虽然北大的不同专业竞争强度不同,但你也得上了北大的线才有得竞争。找好自己的定位,选好适合自己的目标,也是一种智慧人生的体现。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早日实现梦想。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有不同的见解进行交流。

  • 岁月如梭

    最新消息!教育部批准安徽和山西各2所三本转为二本,学生有福了

    近几年高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入学竞争压力可谓是越来越大,因为高校录取名额有限,导致很多学生都与大学无缘。由于每一个省份的招生情况不同,所以有的省份的考生上大学很容易,而有的省份却很难。比如说在北京市的考生,他们进入清华北大的难度要比别的省份考生简单很多,进入名校的概率也是非常大,因为很多高校在这个地区投放的名额较多。
    对于一个省份来说,如果自己本省的大学数量较多,那么对本省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同等的分数线,会优先考虑本省的考生。随着教育行业在不断地发展,现在大学的数量也是在不断增多,不同级别的大学,他们的办学质量、教育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考生都理想的大学都是重点大学,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能考上的学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只能够上普通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不得不说很多的家长和考生都不看好三本院校,不管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都认为这一类院校不好,读了也是白读。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三本院校都是差的,有的三本院校不管是从教师队伍还是办学水平都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本科,甚至录取分数线也是比普通二本高,这就足以证明还是有很多三本比二本好。而最近教育部发布了这样一个通知,批准了安徽和山西各2所三本转为二本,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有福了,一起来看看是哪些院校吧。
    安徽省: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升级为合肥城市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升级为合肥经济学院。
    山西省: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转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2、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转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以上这4所院校就是本次通过教育部审批的高校,申报升级为二本的院校很多,但是由于教育对学校的要求很高,只要全部都达到要求后,才能够进入评审阶段。之所以能够升级为二本大学,是因为这些学校已经达到了二本大学的办学规模、教学水平等综合能力也是满足了要求。
    安徽省与山西省各自新增了两所高校,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能够让更多的考生有大学可上。对于现在已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来说是有福了,能够赶上学校的升级,毕竟这不仅是学校的荣誉,也是学生的荣誉。

  • 金色回忆

    基本上不可能。

  • 墨香

    #2022高考季#
    03年参加的四川高考,当年的数学题难到令人发指。本人当年的成绩没有及格。当年一本 二本三本 的分数线全是400多分。有同学复读了一年,然后考上了外交学院,硕士上了北京大学,算是复读成功的典型案例。
    高中后面一年基本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在外边租了房子,上课就是去睡觉[捂脸][捂脸][捂脸]。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中的班长,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随后考上,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某地市的甲方,而我是乙方。虽然也是国家电网序列,只是还是有差距。
    在最该奋斗的年纪,我选择了躺平,虽然后来也算稳定了,但是有些许后悔和不甘。
    还好现在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房贷还剩下几万块。
    总结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
    后悔是最没用的事情,除了徒增烦恼丝没有任何意义,生活还是要向前看!

  • 墨香

    很多人认为,北京高考很容易,北京人不需要多努力就能考上清华北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现在或者说不远的将来,北京人考清北的难度,必然是全国最大的。理由很简单,状元们的后代几乎都在北京。

    数据说话,清华北大每年本科录取6000人,研究生+博士一共录取13000人,再加点MBA什么的,每年差不多录取20000人。这些人毕业之后除了一部分出国,一部分去深圳上海,剩下的绝大多数都留北京了。

    咱们就算每年一半,10000人留北京了,这些人到了婚育年龄,一年可以生10000个清北二代。再假定清北全都内部结婚,这个数字降低一半,一年5000个清北二代。

    那清华北大每年在北京一共录取多少本科生呢?500-600个。明白了吗?假定其他大学二代都不参与竞争,只有清华北大二代竞争,你家孩子也得在全部清北二代里考到前10%,才能再次进入清北。这还没算哈佛耶鲁MIT等常青藤本科生回京就业的人数……

    为什么海淀黄庄的补课如此疯狂?因为家长焦虑啊!单以清华北大的父母为样本,就有90%的人必须接受自己家孩子高考不如自己。

    北京其他高校也是相同的逻辑,自己是985/211,接受不了孩子考个普通学校;自己是普通二本毕业,希望孩子超过自己能上个重点,怎么能接受孩子考不上大学呢?

  • 教育

    二本学生学习条件和氛围没法与一本比,考分过线了,面试关也比较难过,不排除有个别学生很出色,且这个导老师又恰恰没人报考和没法调剂,这就要看运气了,比较牛的导师宁可不招生也不愿招麻烦。

  • 教育

    给本考不上,想想算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