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本科社会工作想考研,有哪些跨度不是特别大的比较适合的专业?

想咨询一下关于本科社会工作想考研,有哪些跨度不是特别大的比较适合的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墨香

    考生咨询!

    22考研,电气学生,学校保定普通211,我考研想考本专业。父母天天看今日头条想让我跨考计算机或者金融。

    这俩专业这么好吗?

    我如果考个电气的研究生就没有出路了吗?
    爸妈说这个专业上不上研究生差不多,真的吗?

    回答:电气专业考研有考计算机的,考金融的话,应该难度比较大吧,毕竟跨度比较大,而如果考计算机,就还好,至于出路嘛,也不太好说,电气考研也看你从事哪块的研究,并不一定不好,你说是不是。

    你们怎么看这个事,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考研上岸有多难# #考研# #考研专业#

  • 沉稳内敛

    #媒体人周刊#网友:本人14年进了一个末流985读本科,三年之后考研本校未上岸,二战本校也未上岸,遂调剂了末流211同专业。今年硕士毕业,参与公考没考上,现在通过校招找了份工作,和本硕专业相关,但跨度过大。

    本硕专业都是文科类专业,进了一个地信类公司,工作内容完全不感兴趣,也整不太好,公司非常忙,我经常去外地出差,基本上天天加班写项目。工作单位领导同事对我都挺好的,有社保,工资也还算是硕士毕业中上水平。

    本来打算边上班边学习考公的,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会和拟考公单位的人对接什么的,就发现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之后突然觉得考公真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考上了不过了此一生,逐步成为一个每天上班下班碌碌无为的小职员,如果人生只能庸庸碌碌的活着,我又何必为考公倾尽全力。

    工作性质的不对口、对公务员的失望,让我又开始思索我年幼时的理想。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想报考历史专业,家里人抵死不同意。上大学的时候,我就选修过学校的历史课程,这些年也一直都在看这方面的书籍。所以就萌生了重新考研究生的想法。也咨询了一些老师和师兄师姐,有鼓励我的,也有劝我的。

    但我还是想试一试,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已经26岁了,真的去读书生活费、学费我都相信我能自己解决,在这里发帖只是想让大家鼓励鼓励我!

    就无论你认不认可我,麻烦你鼓励鼓励我,可以吗?哪怕再多困难,我也想走出我自己想要的这一步!

  • 沉稳大叔

    几年前,有一位考研的考生,本来是学英语的,因为种种原因,想跨考经济类专业,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报考金融专业学术性硕士,目标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只是该考生本科的底子比较差,又是专业跨度较大的跨考,结果考了三四年也没成功。只是他不打算放弃,说好听一点就是,矢志不渝,要考上复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钻牛角尖了。

    而且该考生一门心思要考学术性硕士,完全不考虑,自己本身年龄有些大了,报考专业型硕士更适合一点。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学术型硕士比专业性硕士更加正规,专业型硕士有“二等研究生”之嫌。

    不幸的是,他一直坚持的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今年五月份发布了一个公告,停止招收学术型硕士。这无疑对该考生是一个重击。不知道经过几年的考研失利,他今年是否继续坚持了,但是如果坚持的话,他的目标不得不更换了。

    其实,这些年学术型硕士缩招,专业型硕士扩招,是很明显的趋势。实际上,某些大学的某些学院或者专业,好几年前就已经不招学术型硕士了,但是加大了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数量,比如北大经济学院。还有北大国发院,复旦软件学院等,从去年开始,都取消了学硕项目。从明年开始,复旦经济学院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总结一下,热门的财经类专业或者软件类专业,学术性硕士是比较容易缩招的,因为这类专业,都有可替代的专业型硕士,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说,一些学校更愿意培养专业型硕士,而不是学术性硕士。

    另外,心理学的学术型硕士也容易缩招甚至只招专硕,比如,华东师大和四川大学这一两年就纷纷取消了心理学学硕的招生,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加大培养心理学专业硕士,来代替心理学学硕,对很多有些学校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今年考研的同学,尤其是准备报考学硕的考生,如果自己报考的学术型硕士的专业,有可替代的专业型硕士,一定要充分留意自己的目标院校有没有缩招,甚至完全取消学术型硕士的招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