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请问北大和北影哪个大学的编导系最好,更专业些。还有,会很难考吗?谢谢你?

想咨询一下关于请问北大和北影哪个大学的编导系最好,更专业些。还有,会很难考吗?谢谢你?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左岸

    区别在于;

    北大艺术学院有影视编导专业,招艺术特长生。文化分最好达到你所在省的二本线。

    北大2001年开设影视编导专业,时间不长。北大艺术学院有几位非常不错的教授,彭吉象有本书是艺术学概论,全国好多高校的编导专业都用这本书。

    北大这个专业对考生要求较高,必须拿到过社会上的一些荣誉。而且招的人比较少。

    个人认为,你既然有资本报考北大的影视编导专业,还不如报考北电、中传、中戏等这些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些院校相对北大来说,师资力量更强大,校外资源丰富,开设时间较长,教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强。

    根据北大艺术学院学科发展以及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北大影视编导专业本科招生将从2012年起纳入全国统一高考(论坛)招生,不再提前单独组织特长生测试。 北大昨日发布了2011年影视编导特长生招生简章,明年招生是北大最后一次组织影视特长生测试,计划面向全国招收15名影视编导特长生。招生对象要求是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特长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 淡定自如

    #如何评价韩三平#
    1、韩三平是2007—2014年中影集团董事长、中影股份董事长,是中国电影由财政供养转向市场化运作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赋予了中影集团有了市场化、企业化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推动了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集团,有了真正朝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不是电影商业化浪潮中最活跃、最赚钱的一个,但是体量最大、影响最大、投资最大、产品最多的一个;
    2、韩三平是近十多年来,娱乐圈这个庞大的名利场中的核心人物,甚至是其中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在担任峨影副厂长期间,韩三平执导《不沉的地平线》,编导《毛泽东的故事》 ;任北影厂厂长期间,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创作出了《孔繁森》、《赢家》、《民警故事》、《非常爱情》、《红西服》、《春天的狂想》、《荆轲刺秦王》、《张思德》等优秀影片,投资《甲方乙方》首创了国产电影的贺岁档概念;
    3、韩三平还是大力扶持年轻导演的难得的伯乐型领导人,陆川的处女作《寻枪》、宁浩的处女作《疯狂的石头》都是其大力扶持、全力资助的结果;从《无极》、《投名状》到《赤壁》、《梅兰芳》,则是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团队推出的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电影的运作,韩三平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韩三平担任制作人的电影高达一百多部,其中不乏担任总导演的、可以留世、成为经典的史诗类的作品《建国大业》、《建国大业》。

  • Zhang123

    昨天发表了一篇微头条,讲了当年八一和北影同时拍摄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事。并对两部影片发表了我个人的看法。有网友提问,在那个年代,国家并不富裕,经济百废待兴,两厂同时拍摄同一题材的影片。有点劳民伤财,浪费国家资源,这其实还有一段故事,听我慢慢道来。
    1978年,作家周克芹写了一部以四川农村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反映了在文革后期人们在特殊的环境中向往美好生活的故事,发表在报刊杂志上。1981年八一厂编导王炎先看中这部作品,就有了想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而后北影厂长汪洋也看到了这部小说,与编剧李俊商量后,也计划把它搬上银幕。事先两个厂家并不知情,都在招兵买门,北影演员找好了,外景地也选好了,才知道对方也想拍这部电影。八一厂认为自已先看中这部作品,并且有原作者加盟编剧,理应让自己拍。北影认为自已写好了剧本,演员也已到位,应该自已拍。那个年代好像没有版权之争。两家各抒已见,各不相让,最后打起了官司,告到电影局。电影局调解了一段时间,也没个结果,两家电影厂都不肯放弃,电影局最后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让他们各自拍去吧。两家电影厂都憋足了劲,选用了最优秀的班底人员,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国内当红实力明星及老戏骨。外景地也离的不远,平时拍摄时两组人员也互不走动,都在暗暗地车较劲,都想在电影拍出来后一鸣惊人。
    北影厂早一步拍摄,电影也就早一步放映,先不知是先入为主,还是作品演员优秀,一经放映遍红遍全国。在82年评选过程中获得多项大奖,尤其是李秀明的四姑娘获得了百花奖和金鸡奖双料影后。八一厂紧随其后,放映后也获得了很多赞誉,演员和北影不相上下,优良的画面风格及拍摄手法也获得了最佳摄影奖提名。八一导演李俊曾说,让评论留给时间吧,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同拍一部电影的撞车事件,也算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件趣闻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