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2006-2018年,贵阳是如何一点一点变大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2006年公司开始开拓贵州的业务,山水黔城、花果园。当时已听说要建设广州到贵阳的高铁,建成后只需8小时,只觉是天方夜谈。而实际上不但建成了,时间也只需4-5个小时。这样的成就真是叹为观止。而贵州因为高铁及高速的开通众多“养在深闺”的宝藏景点为人所知,毕节的“”百里杜鹃”、兴义的“万峰林”...…更重要的是让长期封闭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能够走出村寨与时代接轨。#贵州# #高铁##万峰林# #百里杜鹃# #高原草海#
2006年,在我国贵州省的一处无人洞穴中,几个地质专家发现了两台美国发电机,在专家的仔细端详下,这两台发电机是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牌General Electric,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已经持续发电了80年!至今仍在正常工作!
按照正常的逻辑,任何一个电器都不会持续工作这么多年,况且是美国的器械,不可能会如此强大,可当美国的企业知道消息后,他们派人来到中国,上赶着要送千万美金,想要把这两台机器收回来。
这两台发电机有何故事?它们又是怎么运转80年的呢?
说起这两台发电机,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当时我国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国民政府在战争中边打边退,逐渐走到了贵州桐梓,可一直撤退不是办法,为了支援前线的战士们,国民政府在桐梓建起了军工厂,从一开始的一间茅房,到后来越来越壮大,1940年,军工厂有了自己的名字:41兵工厂。
41兵工厂为了不打扰人民生活,也为了不让日军发现,于是在了无人烟的山谷里扎根,这个地方虽然僻静,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电力不足!国民政府的柴油能源远远不足以运转兵工厂的机器,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当时1个月仅能生产1000支枪。
每个月1000支的工作效率显然无法满足当时愈演愈烈的战况,为了给兵工厂提速,厂长钟道昌决定在兵工厂旁边修建一个水电厂,水电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当时蒋介石的心腹陈果夫、陈立夫的堂兄弟陈华夫被派去支援修建,在这两位工程师的勘察下,他们一致认为水电站应该建在娄山关镇独石村上天门洞西侧的地下岩溶洞里。
在设计师的用心下,他们把水电厂修建的和山水融为一体,隐蔽性极强,外人看来,这里宛如西湖美景!可水电厂修好后,发电成了最大的难题!难道这个水电厂是个摆设?
原来,水电厂修好后,缺少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机器:发电机和水轮机。当时我国还处于农耕文明,有很多原始的东西,但是像发电机这种高科技,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在有些人的建议下,我们从美国进口了两台发电机和一台水轮机。
购置好这些机器后,又一个问题像大山一样压来,运输它们似乎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台机器加起来总重量超过100吨!如此庞然大物,该怎么从美国运到中国,又该如何逃过日军的侦察?
当时国内的很多公路被日军炸毁,很多桥梁也没能幸存,航空领域又是日军在把控,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开展了“驼峰航线”。在这趟航线中,美国公司首先把三台机器拆成零件,在空中运输到印度,到了印度之后再转运到中国。而整个运输路程,需要飞机跨越喜马拉雅山等高海拔山脉,这给飞机飞行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可以说,稍一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这次运输用了3年时间,才将所有机器零件运到贵州的山里。有了发电机和水轮机,整个水电厂才有了灵魂,天门河水电站于1945年调试完成,正式放水供电,在它源源不断地支持下,41兵工厂才制作出许多兵器,我们用武器打跑了侵略者。
抗战胜利之后,41兵工厂整体搬迁,很多老员工都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水电厂依旧在深山工作,由于当时员工操作失误,维修能力不足,很多重要的机器零件受损,到了1949年,水电厂彻底不能运转了!
为了维修老水电厂,当时国家派出了很多维修工,但都是治标不治本,水电厂运转起来还是很困难,当时国内情况又不允许去国外购置零件,有的维修人员就想:凭什么我们的零件不行呢?
就是这样的灵感,维修师傅们决定将出问题的零件承轴和线圈,更换成自己生产的仿制品,当时很多人担心,担心零件不适配,到时候会坏的更彻底,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国产零件装上后,不仅没有任何异常,而且机器非常有力的转了起来!
随着时间流逝,这两台发电机不断地发出电力,直到近年来天门山修水库才开始停止发电,美国公司听说中国的两台美国产发电机完好无损还能运作,便想着出千万美金买回去当个活广告,可当地政府直接拒绝了。
美国公司不知道的是,只有机器的外壳是他们的,内芯早已换成了中国制造,就连日常的机器维护,也是我们的师傅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这是我们从国外制造到中国制造的成功案例,也是我们对自己制造的产品的肯定!
岁月如酒
2022-10-29震憾,到处是石头的贵州,能做到这么高的森林覆盖率不容易——2006年到2020年,贵州森林覆盖率从39.93%提升到了61.51%,足足增长了35%!
看动图,贵州省2006年的卫星遥感影像和2020年的对比,真的是变化惊人,一览无余。看来都说贵州“绿水青山”生态好绝非虚言。
你看贵州全省还有毕节赫章县这个叫海雀的小村子,15年间跨度的卫星遥感影像的前后对比,真的是“绿了”几个色度!
怪不得大家说现在很多山里的地都没法种了,因为野猪太多了哈。据说,贵州牛就牛在经济不断增长,却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经济增长的同时,让生态也在变好。
这一点真的很难,很不容易。真心为贵州点赞。
#我要上微头条##我要上头条##贵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