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现在普通二本工科学生的未来出路是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主要出路有四条:
1、考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二本学生,除了极少数的二本学校热门专业能找到相对不错的工作。其他的很多学校,很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找不怎么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考研去一个好的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就业层次,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了。很多人说现在都是看第一学历,即使考上名校研究生也没用,其实这是一个很误导人的说法,因为看重第一学历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用人单位,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看的最高学历,所以对于二本生来说,能够考上研究生,对于未来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2、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近年来,受就业压力影响,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热潮愈演愈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然成为“考碗族”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岗位。无论是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还是事业单位这个“银饭碗”,只要能捧得其中一个,即意味着你将拥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对于“二本”高校毕业生在招聘会找工作时因为会被名校学历的学生完全“压制”,但是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二本生”和“名校生”处于同一起跑线,都是凭借能力说话,所以二本生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选择。
3、去企业工作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甚至除了985、211大学毕业生其他大学毕业生直接不予以考虑。那么在就业环境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普通二本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就更难找,但是工科生找工作就相对比较容易了,如果学的是电子、电气、软件工程之类的专业,要求不是太高,那找个工作基本不成问题。而对于其他专业,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身实力,选择合适工作,其次就是放宽眼界,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最重要的是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人的往往很难找到工作,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先苦后甜,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4、自主创业
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也变得很困难,国家也开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不过创业都有风险,我们如果想要创业,相应的市场调研,前期准备等等,自己都要有所规划。对于二本刚毕业大学生来说,其实我们拿到的工资不会太多,除了营销岗、研发岗外,大部分人月薪都处于3000—6000这个区间,对比现在的房价,只能望洋兴叹。与其拿着死工资,不如出去拼搏一番,比如自主创业。
普通二本学校毕业的学生将来的发展前途在哪里,答案只能是在自己手里。其实选择很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等都很好,关键是你要努力,找准一个方向,每天进步一点,只要你比别人优秀一点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但前提是,我们过多在乎二本这个“标签”,坚定而自信的完成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财新写了一篇有关今年就业情况的万字雄文。
先说结论:
2021年应届研究生中,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4.11%,理工科41.54%;本科生中,人文社科类占比51.5%,理工科占比39.9%。
其实,很多理工科类岗位是招不到人的,所以就业供给市场的问题是“人文社科学生太多了” ——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的看法。
但是,我之前反复讲过人文社科学生供给过剩的问题(防杠说明:不是文科不好或不重要,而是文科毕业生严重过剩),如果不是家里有矿、或者个人特别热爱且有才华,尽可能不要学文科。
……
从人才供给端来看,
1、社科类文科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
比如吉林大学社科专业某大四学生,秋招面试了20多家公司,经历了80多场面试,最终只收到一个录用通知。
2、电子信息、生物只要等热门理工科毕业生,求职普遍顺利。
①西电软件工程某大四学生表示,“找工作不是很难,互联网小厂随便进,薪酬高的岗位要认真找”。
②即使民办二本高校,上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业不错。某民办二本某大四学生表示,在杭州很有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投程序员岗位的学生基本都能找到工作。
3、一些纯理科基础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乐观。
①人大某数学专业硕士表示,工作不好找,边考博士边找工作。
②尽管华为等科技企业重金招聘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人才,但符合“金字塔尖”要求的人才十分稀少。多数这类毕业生面临对口岗位少,待遇低等问题。
4、相比国内大学生,花费大量成本获取国外高校学历的留学生,在就业市场普遍不具备更多优势。
①伦敦国王学院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专业某硕士,投过200多家公司 —— 传媒、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能想到的都投过,但都没结果。
②民企HR表示,对留学生有强需求的岗位集中在以外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岗位,或者更看重国际视野和创造性的岗位,以及国外发展更领先的科技领域。
……
从人才需求端来看,
1、2019-2021年,招聘需求排名前三的行业:
①互联网,电子商务
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
③教育,培训,院校
2022年一季度,②&③的需求大部分下降,中介服务&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上升到招聘需求前列。
2、校招大户之一:互联网
仍为招聘大学生最多的行业,但招聘也发生结构性变化:
①技术类岗位招聘占大头,后端工程师招聘量最大。
②压降非关键岗位,比如职能类岗位;同时,由于开拓新产品需求降低,产品运营类岗位招聘需求也下降。
③比如,滴滴近两年不再大规模招聘运营,主要找产品和研发;阿里春招,技术岗占比超六成,芯片等关键岗位增加;京东提出招聘超过2万名大学生,过半时技术岗。
3、校招大户之二:教培
①教培每年可以吸纳应届生70-80万人,每家头部企业每年大致可以招揽5000-7000人。
②双减之后,教育企业向硬件研发、进校拓展等方向转型,应届生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缺乏校招意愿。门槛相对低的素质教育培训,处于人力冗余状态。
4、校招大户之三:房地产
除了个别基本面仍稳健的房企,大部分房企基本都不招人了,人力部门都在忙着裁员。
5、央企国企
① 受到工资总额管理限制,与同行头部民企相比,国企薪酬水平不具备竞争力。国企待遇优势主要体现在以线城里落户,住宿补贴,隐性福利,以及较低裁员风险上。
②同样,某头部央企表示,他所在公司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强烈,比如AI,云,区块链等领域技术人才;但同时,对行政,内控等职能性岗位招聘收缩或趋稳。
③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在国企校招中面临竞争也更为激烈。
④ 金融业和大型央企,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更倾向于社招成熟员工而非校招;以及校招,只看国内985和世界排名前50大学的毕业生。
……
结论很显然,从找工作考虑:不要读文科,不要读文科,不要读文科!
二本真的不值钱了吗?不值钱的只有人,而不是学历。
一农村孩子,二本毕业后当过营业员,做过销售,进厂拧过螺丝,摆过地摊....几年之后仍然一事无成,但是工资都稳定的保持在5000左右。因此感叹,做的工作初中毕业就够用,还不如当初初中毕业就打工,海恒省下十几万。
我不知道这个二本生四年大学是怎么花了十几万学费的,通常情况下,四年学费也就是2万块钱足够了,除非上了一个民办三本。
此外,不要以为二本没用。那些工科的二本生,如果四年好好学习,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汇贯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二本毕业摆地摊、拧螺丝,关键在于没有选一个好的专业,然后还没认真学习,大学四年大概全浪费在游戏上了。退一万步讲,不论选的专业多差,只要拿出十二万分的努力去学,总能够学到精髓,再不济或许还能考研。
所以,这里该抱怨的不是二本没用,而是人没用,辜负了大学四年的时光。所以说,不论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要全力以赴的去学专业知识,最后总不至于到摆摊、拧螺丝的地步。
秋意浓情
2022-10-29聊聊2022年博士毕业就业现状:2022年博士毕业 保守估计有10w人,文科博士只能去高校和社科院、理工科博士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从出路上说,理工科博士比文科博士更好就业。博士进高校目前还是主要的就业渠道,但是悲催的是,现在各高校基本满员,早10年,博士毕业人数少,高校评估,双一流评比,升格大学,迎来一波招收博士高峰,随着国家对高校评测的结束,博士需求正在从数量上转变成质量。需要高层次博士人才,985、211及一线城市重点大学高校需求世界前200名顶级高校博士,本科必须211以上高校,还要非升即走,难的让人哭。其他高校平台低,还不好进,本人所在的省属二本高校,2021年只进了一名同事老公博士,从另一个单位调入我校,我们学院还是理工科的,可见文科博士现在进高校是多么的难,凭运气了。科研院所估计更是编制满员,就剩企业了,目前企业对理工科博士还是比较重视,因为博士毕业一班般不会选择去企业,因此今年理工科博士进企业应该不少。博士就业越来越卷、越来越难!读博即是赌博,读博要慎重,尤其是大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