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广播电视学本科,想考编导(纪录片)研究生,有什么学校推荐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广播电视学本科,想考编导(纪录片)研究生,有什么学校推荐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沉稳如山

    大家好,我是九哥,评论员,原新华社视频内参中心副主任、终审发稿人、《音像内参》制片人,主任编辑。很高兴,在今日头条和大家见面!
     
    本世纪初,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攻读电视新闻和纪录片方向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读研时,兼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凤凰卫视编导、出镜记者、评论员。
     
    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入新华社,长期担任视频内参中心副主任、终审人、《音像内参》制片人,负责新华社200余个国内、海外分社视频内参报道的总指挥、组织、策划;新华社电视台(CNC)、新华社手机电视台评论员、终审发稿人。
     
     这个国家在最近二三十年发生了巨变,我们这些人是幸运的,90年代毕业即被卷进时代发展洪流中,进入新世纪后这种变化呈现了加速度趋势。

    无论个人如何在逆流或顺流中变向、调整,都无法躲避历史大潮的裹挟、激荡和影响。
     
    媒体人群体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是这种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种见证是做好媒体人的基础,也激活了媒体人的创作源泉。
     
    10余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及十八大等重要战役性报道:

    2003年7月,作为新华社总社首派的电视记者奔赴淮河作抗洪救灾报道,

    2008年拉萨“3.14”事件后,作为首派的电视记者赴边疆调研报道,获新华社党组记功表彰,

    2009年2月,作为首派的电视记者赴台湾调研报道,

    2009年7月,乌鲁木齐“7.5”事件后,赴新疆调研

    2010年5月,参与上海世博会报道,

    2012年11月,参与十八大报道,
    ……
    近20余年来,北京非典、福建沙埕港台风事件、保定绳油村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汶川震灾调研、新疆7.5事件、广东乌坎事件、2015天津港爆炸事件、海外华商生存现状调研、秦岭违建别墅事件……

    涉及几乎所有的重大、敏感和突发事件,主创、编导的数百多件调研作品获新华社新闻最高奖项——“新华社优秀新闻奖”;400百件深度调研作品、重大突发事件作品以其重要性、参考性、时效性,获得最高层的圈阅、批示、关注,促进了国家一些疑难、关键问题的解决。
     
     
    我对文字敏感,爱各种写作方式,夯实了写作基础,包括文字的精准性、柔韧性和多元化表达。这奠定了媒体人的基础。大学毕业后,一直做视频、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这更直观、更形象、更具现场性。生于农村,并做过不同层次、不同介质的媒体。
     
    国家级核心媒体的平台给人提供了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我庆幸,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本身也使人丰富、使人完善。
        
    日常的工作是以影像、音视频、新媒体等方式记录重大问题、敏感事件、新闻现场,并第一时间提供给有关领导机关,很多及时公开。

    十几年来,我经手过很多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素材,采集、梳理、整合、编审,时长达十数万分钟的磁带、数字化硬盘,记录着重大事件的发生、转折、结果。
     
    如果把这十几年我们做的一些重点的、精品的视频、电视作品按照时间顺序,连在一起看,就是记录中国发展进程的连续的系列片。
     
    这里面,有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性新闻、有涉日游行等群体性事件、有反恐行动现场、有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现场…
     
    这些不仅仅是转瞬即逝的新闻,同时也是国家历史的影像素材、注脚、佐证。
     
    例如,对广东乌坎村的乡村政改的记录和观察,我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呈现渐变中国。
    记录是辛苦的,记录者是幸福的、幸运的。
     
    见证、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对未来情势做出探究、研判、预测,这样才有参考价值、才有实际意义,有利于全面掌握情况、处置、决策。
     
    瞭望不仅仅是看见远处的看得见的风景,而研判则是把目光穿透迷雾来洞察未来的大势。

    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探究、远见、洞察,这些年,很多调研报告、分析评论、预判观点起到了“智库”作用,为一些方针、政策、决定的启动和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年,我有意地突出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国家安全与维稳战略、重大敏感事件及群体性事件预警和研判、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前瞻和趋势分析、房地产行业研判、旧城保护与新城规划、健康和疫情等重大课题。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疫情战争仍在进行中。我对中外疫情特别关注,自媒体上,我推送数十篇10万+作品,有的是达百万+爆款!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自媒体,我自始至终是中国传媒业的一员!
     
    无疑,未来,一切归于手机屏,未来是手机的天下!
     
    伴随手机的发展,自媒体和各种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等将是媒体的主力军,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无限!今日头条前途无量!
     
    我爱新评论,我爱新视频。

    我很荣幸和今日头条及粉丝们一道前行,见证新时代的发展,见证新媒体呈现的生动的历史!
     

  • 岁月如梦

    刘丽芸,女,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台湾电影委员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会员、中国高等学校影视学会会员、赣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电影史论、影视文化批评、客家影视文化批评与客家民族志影像研究,在客家影视史、客家影像批评、电影文化史论研究中具有一定成果,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项目多项,同时在《当代电影》、《电影评介》、《电影文学》、《当代电视》等国内影视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完成客家民族志纪录片多部,其中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民族志纪录片《中村傩》获第三届西湖青年纪录片大赛入围奖。

  • 董沫然

    多年前我的朋友:德巧。拉萨电视台的编导,去扎什伦布寺拍纪录片带回来的这块嘛呢石最后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

相关推荐